相关热门文章
- 提高银行员工执行力的五点建议
- 助基层员工晋升的六种有效话术
- 华为员工职业发展手册
- 如何有效调整新进员工心态?
- 酒店行业新员工入职培训要点一览
- 基层员工培训需“因材施教”
- 了解十种基层员工轻松掌握员工心态
- 六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 给新生代入职员工的几个建议
- 90后新生代员工培训技巧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企业员工职业化素养提升
- 银行新员工培训
- 员工职业礼仪培训
- 员工执行力
- 电子厂怎么培养员工质量意识 品质对
- 酒店员工职业素养提升
- 员工成长计划------公司内部培
- 化工行业员工质量意识管理
- 员工忠诚度的培养与提高
- 烟草企业员工正确的职业心态与素养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职场PUA的最高境界,是让你觉得被否定都是自己的错。
当项目出问题时,有些领导的话术比项目漏洞更让人窒息。他们不解决问题,只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不承担责任,只强调自己的权威。这种语言暴力,正在摧毁无数职场人的热情与创造力。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那些员工最讨厌领导说的话,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01
“你怎么又搞出问题了?这么简单的事也做不好?”
当项目出了点小状况,员工本就心里七上八下,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赶忙跑来跟领导汇报,想着能得到点安慰和指导。可领导呢,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你怎么又搞出问题了?这么简单的事也做不好?”在他们眼里,员工仿佛就是一群无能的废物,连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
可领导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怕是天才也不例外。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许是任务本身难度太大,也许是资源有限,也许是时间紧迫。
但领导们可不管这些,他们只看到结果,只看到问题,然后就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员工身上。他们就像一群高高在上的法官,只负责宣判员工的“罪行”,却从不关心员工背后的付出和努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领导的一句指责,就像一盆冷水,把员工刚刚燃起的热情瞬间浇灭。员工为了完成任务,加班加点,绞尽脑汁,可换来的却是领导的无情指责。长此以往,员工会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失去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会觉得,反正做得好也会被骂,做得不好也会被骂,那还不如随便应付一下算了。
02
“那你现在是觉得我有哪里做得不对吗?”
当员工对项目中的某些决策提出异议,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时,领导却来了这么一句:“那你现在是觉得我有哪里做得不对吗?”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在虚心接受意见,实际上却是在倒打一耙,把矛盾的焦点从决策本身转移到了员工对领导的质疑上。
当领导说出这句话时,员工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地。要是承认领导有不对的地方,那不就是公然和领导作对吗?以后还怎么在团队里混?可要是不承认,又觉得自己的想法被忽视了,心里憋得慌。这种话术的阴险之处就在于,它利用了员工对领导的敬畏心理,让员工不敢再坚持自己的观点。员工会想,领导都这么问了,我要是再反驳,会不会被穿小鞋?于是,很多员工只能选择沉默,把想法憋在心里。
领导们,你们知道说这句话不仅不能维护自己的权威,反而这种虚伪的谦虚,更会让员工对你感到失望和反感吗?一个好的领导,应该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他们应该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哪怕是批评和建议。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地交流和沟通,才能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就像古人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但如果领导总是用这种方式来压制员工的想法,那团队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企业又怎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03
“好,就算你说得有道理,但然后呢?问题解决了吗?”
“好,就算你说得有道理,但然后呢?问题解决了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不想和你沟通,你也别想说服我。”领导们用冷漠的态度,把员工的合理建议拒之门外。领导们说这话时,往往带着“我是结果导向”的居高临下,却忘了问题解决需要过程,而很多领导者根本不愿意听过程。
领导们总爱用结果当挡箭牌。他们要求员工“只说解决方案,不说问题”,却自己从不提供资源;他们骂员工“只会抱怨,不会行动”,却自己从不参与执行。就像某电商公司的运营主管,下属提出“流量下滑是因为竞品降价”,他立刻打断:“别找借口,说怎么解决!”可当下属提出“申请预算做促销”时,他又说:“预算紧张,自己想办法。”最后项目失败,他反而怪员工“能力不足”。
员工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时,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希望领导能够重视,能够采取行动解决问题。但领导们却用这句话来刺激员工,让员工觉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白费了。他们会觉得,领导根本就不关心问题的解决,只关心自己的面子和权威。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解决问题也是如此,关键在于行动。领导们应该认真对待员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终止争论,逃避责任。
“结果导向不是拒绝沟通的理由,而是懒政的借口。”当领导用这句话终止讨论时,他们失去的不仅是解决方案,更是团队的创新力。员工会想:“既然我的建议不被重视,那我为什么要动脑?”长此以往,团队变成“执行机器”,领导却还在抱怨“下属没创意”。
04
“如果你非要这么理解,那我也没办法。”
“如果你非要这么理解,那我也没办法。”这句话,是领导强词夺理的典型表现。当领导无法反驳员工的观点时,他们就会用这句话来结束争论,试图保持自己的权威。
员工在和领导沟通时,往往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和答复。但领导们却用这句话来敷衍员工,让员工觉得自己的观点被无视了,自己的感受被忽视了。他们会觉得,领导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消极心理。
“真理越辩越明。”在争论中,双方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观点,找到问题的真相。但领导们却害怕争论,害怕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他们用这句话来堵住员工的嘴,让员工不敢再继续说下去。
我曾经的一个同事,在一次会议上对领导的一个决策提出了质疑。领导无法反驳同事的观点,于是就说了一句“如果你非要这么理解,那我也没办法。”同事当时很生气,他觉得领导这是在强词夺理,不讲道理。从那以后,同事对领导的印象越来越差,工作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配合。
领导们,其实你们强词夺理的样子真的很可笑。你们应该尊重员工的观点和意见,以理服人,而不是靠这种无赖的手段来保持自己的权威。
✎写在最后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领导总是推卸责任、拒绝沟通时,他们失去的不仅是员工的尊重,更是作为领导者的基本尊严。真正的权威,从来不是靠职位赋予的,而是靠担当赢得的。那些试图用冷漠和甩锅维持权威的领导,最终只会发现自己站在了团队的对立面。
上一篇 : 下属不服你,是因为你不懂“管教”
下一篇 : 小米高管王腾被辞:给管理者们的4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