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浅析办公室推行5s管理的意义
- 培训管理者能力提升也要遵循“721
- 医药营销管理的5个核心
- 金融证券业销售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 探析“老干妈”陶碧华的企业管理之道
- 岗位分析法——管理岗位描述问卷法、
- 管仲:春秋霸主“职业经理人”的管理
- 战略管理工具:EFE矩阵
- 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应对政策
- 干货解读:私人银行和全方位财富管理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唯有依靠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卓越。
很多管理者,总是带着改造团队的使命感,觉得这个员工脾气急,得磨一磨;那个做事拖沓,得催一催;这个不善表达,那个缺乏主动性……
于是,批评、培训、谈话轮番上阵,希望把每个人都掰成理想中的样子。
一番修剪下,员工反而越来越没自信,管理者越来越疲惫,团队整体效能下降。
更糟的是,那些原本闪光的特质,也在纠正中被磨平了。
其实,管理,不应该执着于改人,而是要专注于用人。
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
“唯有依靠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卓越,人不能依靠弱点做出成绩,从无能提升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从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
01
人无完人,但人人有长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
木匠不会因为一块木头有节疤就扔掉它,而是根据它的纹理、硬度、形状,决定它是做桌腿、做雕花,还是做榫卯。
用人也是如此。
有人性格内向,但逻辑缜密、专注力强,适合做数据分析或技术攻坚;
有人说话直来直去,看似情商低,但执行力超强,关键时刻能扛事;
有人不擅汇报,但创意天马行空,总能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
有人做事慢,但细致入微,从不出错,是流程质量的把关人。
作为管理者的任务,不是把内向的人逼成销售,也不是让创意型人才天天填表格,而是让他在适合的岗位上发光。
我曾见过一位产品经理,团队里有个新人,写文档总是啰嗦、重点不突出,多次被批评表达能力差。
但这位经理发现:这个新人对用户行为极其敏感,总能从一堆数据中发现别人忽略的细节。
于是,他调整分工,让新人专注用户研究和数据洞察,文档撰写由擅长表达的同事协助整合。半年后,这个表达差的新人,成了团队最核心的用户策略专家。
不是他变了,是管理者看见了他的长处,并为他创造了发挥的空间。
02
改短成本高,用长收益大
试图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思维习惯或行为模式,是一件成本很高,成功率极低的事。
就像把方形的木头削成圆形,不仅要花大力气削,最后木头还可能变短;而用一个人的长处,就像给锋利的刀配个好刀柄,不用改刀本身,就能让它发挥更大作用。
你花三个月训练一个不善社交的工程师去提升沟通能力,可能不如直接让他专注写代码,再配一个擅长对接的项目经理。
用人之长,是杠杆;改人之短,是泥潭。
心理学上有个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当你总盯着一个人的缺点说你怎么又这样,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那个问题员工;但如果你常说你在这方面特别强,他就会朝着那个优势不断强化。
管理者的智慧,不在于把所有人都变成标准件,而在于让非标件也能创造最大价值。
03
如何真正做到用人之长?
1.看行为,而非标签
别只看简历上的“熟练掌握XX技能”或绩效评分里的“达标”,要去观察员工在真实场景中的表现:
他在什么任务中眼睛发亮、主动投入?比如有的员工一提到用户调研就兴奋,有的看到数据报表就专注。
他在什么场景下效率最高、最有成就感?比如有人擅长头脑风暴,有人更适合长期深耕。
同事或客户常夸他哪一点?比如“他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方案”“他做的表格从来不会出错”。
一个总被客户单独表扬的客服,可能不是说得多,而是共情能力突出。长处往往藏在“他愿意多做”和“他做得比别人好”的交集中。
2.看优势,与任务匹配
岗位设计不是一刀切,而应因人制宜。
擅长结构化思维的人,适合做流程优化、项目管理,他们能够梳理出清晰的步骤和逻辑关系,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擅长共情的人,适合做客户成功、用户运营,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提供贴心的服务;
擅长创新的人,适合做产品探索、策略研究,能够为产品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
擅长执行的人,适合做落地实施、风险把控,他们可以迅速响应。
别让战略型人才天天处理琐事,也别让执行型人才被迫做宏观规划。把人放在能发挥其优势的位置上,效率才会翻倍。
3.包容不影响核心的短板
一个人再优秀,也不可能十项全能。关键在于:他的短板是否影响核心价值的发挥?
如果一个程序员代码质量极高,偶尔迟到,真的那么重要吗?
从核心价值角度看,程序员的核心价值在于编写高质量的代码,只要他能按时完成高质量的工作任务,偶尔的迟到并不影响他的核心贡献。
如果一个设计师创意出众,但不太守时,能否通过团队协作弥补?
可以安排一个时间观念强、善于协调的同事与设计师配合,在项目进度把控和沟通协调方面给予支持,这样既能发挥设计师的创意优势,又能保证项目按时推进。
管理不是追求零缺陷,而是确保长板足够长,在不影响整体目标达成的前提下,合理包容员工的非核心短板。
4.用互补形成优势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
比如,在一个市场营销团队中,有创意策划人员、执行人员、沟通协调人员和财务分析人员。
创意策划人员提出新颖的营销方案,执行人员负责具体的活动组织和推广,沟通协调人员与各方进行沟通协调,财务分析人员对营销活动的成本和效果进行评估。
团队的战斗力,不取决于最弱一环,而取决于长板能否协同发力。
✎写在最后
管理不是把每个人都削成同一个模具的机器,是让玫瑰开得更艳,让松树长得更直,让苔藓在阴处也活得自在的园艺。
你不需要把每个人都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你只需要帮他们成为最适合的样子。
人尽其才,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而这一切,始于你愿意放下改造的执念,转而看见每个人独特的光。
编辑/猫猫 审校/婷婷
上一篇 : 带团队不用背理论:抓住4类人,就抓住了团队的核心
下一篇 : 不学会骂人,就别当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