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提高银行员工执行力的五点建议
- 助基层员工晋升的六种有效话术
- 华为员工职业发展手册
- 如何有效调整新进员工心态?
- 酒店行业新员工入职培训要点一览
- 基层员工培训需“因材施教”
- 了解十种基层员工轻松掌握员工心态
- 六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 给新生代入职员工的几个建议
- 90后新生代员工培训技巧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企业员工职业化素养提升
- 银行新员工培训
- 员工职业礼仪培训
- 员工执行力
- 电子厂怎么培养员工质量意识 品质对
- 酒店员工职业素养提升
- 员工成长计划------公司内部培
- 化工行业员工质量意识管理
- 员工忠诚度的培养与提高
- 电子厂员工质量观念落后怎么办 员工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员工,是不会无缘无故摆烂的
今天聊个扎心话题:为什么你总觉得员工不上进、爱偷懒,却从没想过——他们摆烂,其实是在向你求救?
我做了10年企业管理培训,见过太多管理者把员工摆烂简单归因为态度差、没责任心。可真相是:员工的消极状态,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期被忽视的“求救信号”。就像身体不会无缘无故生病,员工的摆烂背后,藏着三个被你忽略的真相——
一、情绪积压:不是矫情,是心累
微博上有个新闻:26岁的王女士因长期生闷气,子宫里长了8个肌瘤,最大的比拳头还大。医生说:“忍一时乳腺增生,退一步子宫肌瘤。”这虽是玩笑,却道破真相——情绪不会消失,只会攻击身体。职场也一样,员工的负面情绪不会凭空消散,只会累积成“职场病”。
我曾服务过一家互联网公司,团队里有位骨干程序员小张,原本是加班狂魔,突然开始准时下班、拒绝加班。领导觉得他飘了,找他谈话施压,结果小张直接递了离职信。后来私下聊才知道:他连续三个月每天被领导当众批评代码效率低,同事的方案总被他兜底修改,憋屈了整整90天。他说:“我不是不想干,是每天上班像上刑,心累比加班更可怕。”
员工的摆烂,可能是长期情绪积压后的自我保护。当他说不想干时,其实是说“我撑不住了”;当他说“随便吧”时,其实是说“我的努力没人看见”。
所有沉默的爆发,都是长期压抑的回声。员工的沉默不是妥协,而是无声的呐喊。
管理者的第一课,是学会接住情绪。
1) 别把抱怨当矫情:员工说最近压力大,别急着说大家都不容易,而是问“我能帮你分担什么?”
2) 别把沉默当默认:员工连续加班却不说话,可能是已经到了极限,主动问一句“需不需要调整节奏?”
3) 别把拒绝当不服管:员工说“这个任务我做不了”,先问“是能力问题,还是资源问题?”
二、价值缺失:不是懒,是找不到意义
B站有位UP主曾分享自己的经历:她表面光鲜,工作晋升顺利,却因童年被父母否定留下的阴影,长期自我攻击——“我是个不成器的人”。直到她直面这些压抑的情绪,才突然明白:“原来我的无力感,是自己对自己的攻击。”
职场里也有这样的员工:他们明明有能力,却对工作提不起劲;明明能做好,却总说“随便吧”。不是他们懒,而是他们看不到工作的意义,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我认识一位制造业的车间组长老李,带团队十年没出过事故。有次聊天他说:“以前工人干得带劲,现在年轻人来了没几天就走。”后来我发现,问题出在价值感上——生产线上的活儿重复又枯燥,员工觉得自己就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老李做了个改变:每月开改进分享会,让员工提优化建议;把合格率提升1%的目标,换成“咱们一起让客户少等一天”。结果呢?员工主动研究怎么减少耗材,甚至有人利用下班时间优化流程,团队的效率反而提升了20%。
员工的摆烂,可能是价值感缺失后的躺平。当他说没意思时,其实是说“我的工作没被看见”;当他说干好干坏都一样时,其实是说“我的努力没有反馈”。
没有意义的工作,是对灵魂的慢性谋杀。当努力与意义脱节,再多的才华也会枯萎。
管理者的第二课,是帮员工找到意义感。
1) 把大目标拆成小成就:别只说“今年业绩要涨30%”,而是说“你这个月多跑5家客户,就能帮团队多拿20万订单”。
2) 让员工参与决策:哪怕是小组排班表,也让大家一起讨论,“你的意见很重要”。
3) 及时反馈“具体认可”:“你今天处理客户投诉的方式特别耐心,客户专门表扬了”——比“你很棒”更有力量。
三、环境压迫:不是不服管,是喘不过气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职场也一样——当环境充满压迫感,员工的身心就会“生病”。
有位读者留言:“我们领导每天像监工,微信秒回,下班开会,周末团建还谈工作。我不敢生病,不敢请假,怕被说不负责。”这样的环境里,员工不是不想干,而是不敢松口气。
我曾见过最极端的案例:某销售团队为了冲业绩,领导规定每天必须打200个电话,少一个扣50块。结果呢?员工表面答应,背地里用“虚拟号码”糊弄,甚至有人偷偷删客户资料——他们不是摆烂,是在用消极抵抗保护自己。
压垮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持续不断的针刺。压力不会杀人,但窒息感会。
管理者的第三课,是营造安全区。
1) 别把紧迫感变成压迫感:紧急任务可以加班,但别让随时待命成为常态。
2) 别把高标准变成苛责:要求完美没问题,但别因为一次失误就全盘否定。
3) 给员工喘息的空间:允许偶尔的低效,接受合理的拒绝,让团队知道——努力很重要,但你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写在最后
员工,是不会无缘无故摆烂的。
频繁的迟到、敷衍的汇报、消极的抗拒……这些小毛病,都是他们在说:“我需要被看见”“我需要被理解”“我需要被尊重”。
《孙子兵法》里说:“上下同欲者胜。”管理的本质,从来不是控制,而是点燃。当你愿意蹲下来,看看员工眼里的疲惫,听听他们心里的声音,那些所谓的摆烂,都会变成一起往前冲的动力。
别等员工“病入膏肓”才后悔——善待员工的情绪,就是善待团队的未来;理解员工的无力,就是激活团队的潜力。
愿你的团队里,没有摆烂的员工,只有被点燃的战友。
上一篇 : 真正对你好的领导,就这3点!
下一篇 : 带人死磕:3问、3思、3盯、3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