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带人即带心,6招让你笼络人心!
- 带人很简单,关键是这9句口诀!
- 带人要同频,管事要共振
- 管理,就抓这“三维”:管己、管事和
- 不懂这5个人才观,千万别说你懂带人
- 带人要同频,管事要共振
- 带人就这3件事:人带不好出局,事管
- 一个领导会不会带人,就看这6点
- 带人要同频,管人要共情
- 一个领导会不会带人,就看这5点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带人带心的领导艺术
- 管人共情、带人同频的管理能力提升
- 班组建设之六脉神剑 ——带人带心的
- 带人带心的领导艺术
- 带人带心——赋能型管理者养成
- 带人带心:做一个有温度的领导者
- 做个会带人会管人会帮人的中层领导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带人死磕:3问、3思、3盯、3抓!
导语:为什么你越努力,团队越拉胯?
见过太多管理者,每天像救火队员一样:早上到公司先开“灭火会”,白天被团队各种突发状况牵着鼻子走,晚上加班复盘却发现问题还是反复出现。
更扎心的是,你越拼命,团队越依赖你,下属反而骑到你的头上离不开你。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抓大放小”——通过关键节点的把控,用最小的管理成本撬动最大的团队效能。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01, 早上3问
早上,是一天的开始,也是为团队注入活力的关键。
管理者通过精准三问,迅速了解团队情况,明确工作方向,为一天的高效工作奠定基础。
(1) 问目标
“今天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目标,让团队清楚知道努力的方向。依据SMART 原则(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限的),每天早上,管理者应与团队成员共同确认当日工作重点。你和你朋友 我在加入进去有点不好 还是不了吧
例如,将“提升产品销量”这一宽泛目标,转化为“今天通过线上推广,使某款产品的销售额增长 20%”。这不仅有助于 集中精力攻克关键任务,还能避免下属在工作中盲目劳碌。
(2) 问资源
“下属需要哪些支持?”
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管理者要及时了解下属所需的资源。
人力:是否需要跨部门协作?
物力:工具、数据是否到位?
信息:是否有决策所需的背景资料?
可采用资源需求评估矩阵(重要性*紧迫性*获取难度)进行分析,按优先级排序:高重要性+高紧迫性,进行资源优先调配,给予充分的支持。
(3) 问状态
“团队状态是否到位?”
问状态,我觉得还是因人而异,千万不要泛泛而谈。
1、对新人问:"有什么卡壳的地方?"
新人对工作流程和环境尚不熟悉。管理者应及时用“传帮带”为他们排忧解难,帮他们快速适应工作。
2、对老油条问:"手上的事优先级清楚吗?"
老油条对工作流程了如指掌,但有时可能会因为经验忽视任务甚至是偷懒。针对他们,运用“四象限法则”引导他们合理安排,确保重要任务优先完成。
3、对核心骨干问:"需要给你减负吗?"
骨干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任务,压力也相对较大。
管理者要关注他们的工作负荷,避免他们因过度劳累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02, 晚上3思
晚上,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总结经验、规划未来的黄金时段。
管理者通过三思,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全面复盘,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为第二天做好充分准备。
(1)思成果
“今天到底创造了多少价值?”
价值创造是团队工作的核心目标。管理者与团队一起回顾当天的工作成果,量化评估所创造的价值。运用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从效益、效率、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这不仅能让团队清晰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效,还能帮助管理者了解团队整体业绩。
(2)思问题
“哪些环节需要改善?”
在工作中,问题不可避免。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面对难题,我们团队现在使用“问题三句话”分析法,还不错,分享给大家。
1、出了什么问题?(现象):准确描述问题出现的具体情况,让团队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2、为什么会出现?(根因):运用“5WHY 分析法”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避免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只有找到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可能引发什么后果?(影响):预测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可能会对团队、项目或客户产生的负面影响,增强团队解决问题的紧迫感。
(3)思规划
“明天该怎么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规划管理的方法论出发,每天晚上,管理者应引导团队成员制定第二天的详细规划。推荐使用“135 规划法”:
1件必须突破的事:明确第二天最重要的任务,集中精力攻克关键难题,投入80%精力到20%高价值事项。
3件常规推进的事:合理安排常规但需持续推进的重要事项,保证工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5件可以优化的事:关注工作中的细节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如邮件模板标准化、会议时长压缩等。
通过这种规划方法,让团队能够有条不紊,避免盲目忙碌,提高工作效能。
03, 过程3盯
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要密切关注任务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确保工作按照预定计划顺利推进。
(1)盯进度
“任务是否按计划走?”
进度是衡量工作是否顺利的重要指标。
运用“甘特图”等工具,如果发现进度滞后,要及时了解原因,运用资源调整和任务重新分配等方法,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2)盯质量
“成果是否符合标准?”
质量是团队工作的生命线。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管理者要建立明确的质量标准,并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把关。
运用“PDCA 循环”(计划 - 执行 - 检查 - 处理)的方法,无论是产品开发、服务提供还是文档撰写,都要确保成果符合高质量要求。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工作,要及时要求返工整改,避免问题扩大化。
(3)盯协作
“团队协作能否无缝衔接?”
团队协作是完成复杂任务的关键。管理者要关注团队间的沟通与协作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协作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团队角色理论”,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项目复盘等方式,促进团队间信息共享,打破部门壁垒,提高协作效率。
04, 结果3抓
工作结束,要从多个维度对结果进行全面评估,不仅要关注业绩数据,还要重视客户反馈和团队成长。
(1)抓数据
“业绩是否达标?”
数据是最直观的业绩反映。管理者要收集和分析与工作相关的各种数据,如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等,与预设的目标进行对比,评估团队是否完成了业绩指标。
(2)抓反馈
“客户是否满意?”
客户是团队服务的对象,客户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团队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如问卷调查、客户访谈、在线评价等,了解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意见和建议。
(3)抓成长
“团队是否进步?”
之前我做过一个小小的测试,带我们团队10人持续去做项目,结束后我让每个人写“个人总结”。结果发现:3个人突破了沟通瓶颈,2个人学会了新工具,但还有5个人觉得“就是重复以前的工作”。这让我惊醒:项目可以重来,但人的成长不能重来。
真正对团队负责的管理者,都盯着这三件事:
1、技能有没有长进:别只看“会不会”,要看“熟不熟”。成长比完成项目本身更有价值。
2、信心有没有提升:有个新人第一次负责客户对接,紧张得说话都打颤。我陪他模拟了3次对话,项目结束后他主动说:“下次我能单独谈了。”这种“我能行”的信心,才是最宝贵的。
3、关系有没有更铁:跨部门项目最容易扯皮,但也是培养默契的好机会。我要求团队:项目结束后必须搞次庆功宴,一起吃饭1次(哪怕只是吃顿火锅)。现在他们合作越来越顺,很多矛盾还没爆发就被提前化解。
写在最后:
带团队的本质,是通过他人拿结果。那些总抱怨团队不行的管理者,往往是自己不行。
管理者从事务性工作中抽离,把精力投入到关键节点上:
早上3问:用提问,激活团队自驱力;
晚上3思:用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过程3盯:用管控,确保执行上不跑偏;
结果3抓:用评估,驱动团队持续成长。
上一篇 : 员工,是不会无缘无故摆烂的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