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银行客户流失预警与挽留技巧
- 提高银行员工执行力的五点建议
- 银行支行和网点的发展定位
- 浅析办公室推行5s管理的意义
- 培训管理者能力提升也要遵循“721
- 商业银行市场拓展的新策略
- 金融证券业销售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 医药营销管理的5个核心
- 探析“老干妈”陶碧华的企业管理之道
- 银行高端客户的心理分析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毛泽东红色管理智慧-考察研修班
- 储备干部管理
- 银行大堂经理服务礼仪培训
- 银行客户服务投诉处理技巧
- 海外工程项目管理
- 银行风险管理
- 超市销售管理
- 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提升训练
- 银行新员工培训
- 目标与计划管理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银行卡已经成为现代人非现金支付中使用最频繁一种方式。它一方面提高了银行的综合服务水平和质量,成为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在银行业务中地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对于改善流通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利国利民,对于促进消费、减少现金流通、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反洗钱、扩大税基、提升国际形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刷卡便利、支付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水平、智慧城市和民生工程的重要标志。
纵观整体银行卡业务经营,可以总结出其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银行卡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增加,产业分工不断细化,银行卡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二是由注重发卡和布放机具、“跑马圈地”的粗放型经营,向细分客户群体、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的集约型经营转变,银行卡的社会渗透率逐年提升;
三是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全面推进,引领了农村银行卡业务的蓬勃发展;
四是从磁条卡到芯片卡的迁移进程加快,从传统受理终端到多元化电子支付渠道,创新带来的内生驱动力大大增强。
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一下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经营和管理问题: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银行卡绝大多数是借记卡,银行对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缺乏深入的认识,主要风险例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都包括于其中,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则尤其突出。无序竞争、不规则运作以及发卡机构内部管理不规范也都将成为产生银行卡风险损失的漏洞。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改善和加强
银行卡业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银行应根据银行卡卡种的属性、业务种类及其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业务规章制度,规范各类银行卡的资信审查、开户、授信/发卡和受理等操作程序,从制度上明确发卡行、受理行、持卡人和商家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实行谨慎会计原则,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科学地设置组织架构和管理程序,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其次,各商业银行要将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纳入银行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之中。银行要加强对客户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建立集中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对风险易发、高发环节的管理,逐步实现业务风险的集中控制。同时,要注意提高银行系统共同防范风险的能力,尽快实现各类客户信息,特别是不良客户信息的共享,利用银行卡业务联合的优势,共同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银行卡经营风险。
最后,要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内部审计。银行要把对银行卡业务的审计工作纳入到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计划之中,对银行卡业务的操作程序、运行成本、经济效益、技术安全保障等进行全面审计,并切实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完善银行卡经营管理机制
我国银行卡经营管理机制问题主要表现在经营管理模式和银行卡的卡种构成两个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对现有银行卡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借鉴国际同业的先进经验,实行集约化经营,完善卡种结构,充分发挥银行卡业务的利润中心的作用。在发卡机构的内部运营机制上,核算独立、管理集中的利润中心化运作模式是一种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银行卡业务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推动了银行卡业务在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同时借记卡只是银行为满足部分客户需求的辅助性产品,具有循环透支功能的贷记卡才是赢利的主导产品,是银行卡业务收益的主要增长点,也是商业银行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工具。
对银行卡业务实施有效的监管
1.提高银行卡业务市场准入效率,鼓励银行卡业务创新。
进一步简化银行卡业务市场准入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尽量避免层层审批。改革银行卡业务市场准入制度,将以审批制为主、备案制为辅的准入制度逐渐过渡到以备案制为主、审批制为辅的准入制度,对部分卡种还可以实行事后或事前报告制度。突出市场准入工作重点,将审查重点放在风险较大的银行卡,从而提高市场准入效率。鼓励银行进行积极的金融创新,改革银行卡经营管理体制,设计出有利于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先进模式。
2.改善和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
随着中国银联服务的逐步到位和银行卡的联网通用,银行卡业务在我国将会获得长足发展,会进一步渗透到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应逐渐加大对银行卡业务检查的比重,将银行卡以及以银行卡为载体发生的业务统一纳入现场检查的范畴内,纳入统一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框架中,从业务、技术和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业务的非现场监测,及时了解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动态,分析银行卡业务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防患于未然。
3.完善银行卡业务的监管法规框架。
目前在银行卡业务管理方面的主要监管规章法律层次不够,也存在许多操作方面的问题。随着《银行卡条例》的出台,将确立银行卡发展和监管的基本法规框架。该条例出台后,我们还要进一步修改《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并针对银行卡业务的具体环节制定相应的业务规章制度,形成系统的银行卡法律框架,维护银行卡业务在我国的稳健发展。
上一篇 : 浅析:当前经济金融热点
下一篇 : SCQA 结构之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