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李开复的成功之道
    时间:2022-06-23

        李开复对于成功的定义:对于成功,不仅仅是对名利的追逐,不应该完全用世俗的价值观去衡量成功与否,而是实现自己的价值,关爱自己身边的人,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影响力,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周围的磁场。当你某一天逝去的时候,你的墓志铭上应该撰写的是对你最公平的评价。成功的定义应该是多元化的。
        李开复和许多人的成长经历相似,他的成长中也有儿时的淘气顽皮,学生时代的疑问与困惑,有获得成功时的泪水与喜悦,也有经历困难与挫折时的蹉跎与彷徨。甚至有经历人生最低潮时期的痛苦与煎熬。但是与众不同的是,李开复在成功中收获了经验,在失败中得到了成长。他把富有传奇的人生经历浓缩成为十句具有启发性的箴言,在如同与你交谈般的娓娓道来中,将这种宝贵的人生经验像冬日暖阳一样,洒满了整个房间。
        一、自信中不失谦逊不失自负
        李开复1961年诞生于台湾,母亲在43岁高龄时生下他前,被医生数次劝阻。由于医生流露,如斯高龄的产妇很可能生下白痴。但是母亲不顾所有劝阻生下了这个幺儿。这个幺儿在母亲的极度溺爱下自由地成长着,爱好做良多恶作剧。把家里所有的钟表调慢一小时以便晚点上床睡觉。把邻居池塘里的水放干以证明街坊池塘里并没有100条鱼。这一切母亲都只是报以的一笑。但是母亲不容许孩子狂妄跟旁若无人。
        4岁的时候,我跟父母说:"幼儿园太无聊了,我不想上了,我要读小学。"妈妈看我很自信,拍板说:"只要考得上,你就去。"
        很幸运,李开复考上了,因为年纪太小,父母还主动帮我联系私立学校。
        一天,邻居阿姨看到小小的李开复,就开玩笑:"你读得来吗?"
        李开复是这样回答的"我还没看到过99分呢。"言下之意每次都考100分。
        一周后,李开复拿着90分的考卷回家,被妈妈结结实实打了一顿。妈妈很生气:"我记得那天你对阿姨夸下的话,打你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太自大。"
        因为这一次强烈的记忆,使得李开复理解如何在谦虚和自信中坚持均衡,而不会在自大或自信中跌倒。
        二、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李开复11岁留学美国之后,始终在美国成长。 高中时,开始第一次创业,和同学们做餐巾的扣环,因为客户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赚了些钱;第二年我向导师提出,要求重新来过,我要找到真正的客户。当时学校把午餐时间从70分钟改到50分钟,同学们意见都很大,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出售印着"I want longlunch"的T恤,卖给同学,大受欢迎。
        1972年,他进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专业,心灵鸡汤。然而两年的学习让他晓得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政治方面。学习的单调常常让他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习成就也不尽如人意。但是,他发现他在选修的盘算机课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往往是别人还在苦思冥想如何写出程序时,他早就把程序写完而起早贪黑。后来,他发现他像发疯一样爱上了这门学科。因此,在大学二年级时,他自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系!”这象征着他将从一个全美排名第3的专业转到一个毫无名气可言的专业。但是,他服从了心坎的抉择,仍是取舍了计算机专业。而这个决议,改写了他终生的轨迹。 
        很多年后,有人问: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李开复告诉他:那就用更多的时间找到兴趣;如果再找不到,送你一个秘诀--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三、思考比传道重要 观点比解惑重要
        李开复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以后,顺利进入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在读博士之前,他的系主任Haberman就告诉他,读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做出世界上一流的博士论文。至少在本领域是世界顶尖的。这句话让李开复十分震撼。然而,下面一句话,让他受益更深,Haberman说,“做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也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而是你在读博士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顶尖的成功!”而李开复的努力证实了这种说法。李开复关于统计学方法做出的语音识别博士论文至今还是语音识别产品的理论基础。而李开复也在博士生涯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四、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
        毕业论文中,遇到了小麻烦,和导师的方向不一样。是和权威顶撞,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导师对我的态度是——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不但让我自己尝试,还为我赢得了经费上的支持,他的话至今印象深刻:“在科学的领域里,我们要有胸怀,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五、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在苹果和SGI李开复渡过了八年科学家到产品副总裁的路程。在这段行程上,他有很多成功,例如苹果的QuickTime,但是在SGI他遇到了宏大的挫折。他的团队的三维阅读器,在市场上失败,全部团队和产品被公司便宜卖掉。这时,他又施展了“从挫折中学习”的检查。他懂得了,仅仅有科学家的“新”、“酷”的翻新是不够的。立异必需是针对用户的,必须是有用的。做产品的管理,必须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李开复1998年夏天回到中国,在中国首创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时,他把这个教训带入中国团队。
        六、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教在苹果和SGI李开复度过了八年科学家到产品副总裁的路程。在这段路程上,他有许多成功,例如苹果的QuickTime,但是在SGI他碰到了巨大的挫折。他的团队发明的三维浏览器,在市场上失败,整个团队和产品被公司廉价卖掉。这时,他又发挥了“从挫折中学习”的反省。他理解了,仅仅有科学家的“新”、“酷”的创新是不够的。创新必须是针对用户的,必须是有用的。做产品的管理,必须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李开复1998年夏天回到中国,在中国开创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时,他把这个教训带入中国团队。
        七、完美的工作成长兴趣影响力
        2000年,李开复被调回微软总部成为微软寰球副总裁。多少年工作后,他深深地领会了一个完善工作的尺度,那就是自己有浓重的兴趣,能有成长的空间,并具备必定的影响力。他悼念着在中国研究院的兴趣,还有在刚调回美国的学习,但是他冀望着有更大的影响力。当他发现谷歌将开始在中国创立时,他主动找到了谷歌CEO施密特,并表示乐意参加谷歌。而施密特非常愉快,在一个月之后就给了李开复OFFER。李开复说,当你碰到喜欢的工作机会,不需要任何的犹豫,而须要踊跃自动来争夺。因为这样的机会往往世态炎凉,一秒钟的迟疑你就可能与之失之交臂。
        八、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2005年,是李开复的转折年。他没有想到,一次普通换工作的经历引发了一次地震。微软的诉讼使他陷入了人生最低的低谷。对他的虚假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但是,他想到了他一生的座右铭: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于是,他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这场战斗,不再理会那些不能改变的谣言。将从微软提取的30万份邮件资料中找寻有利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清白。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法庭同意李开复到谷歌工作。最后,当李开复回到媒体面前开始工作时,他发现,没有一个记者还提问与诉讼有关的问题,因为作为官司的胜利者,媒体不再相信那些谣言。
        九、做最好的领导 让员工做有兴趣的事
        谷歌公司聚集着世界上最天才的工程师们。如何管理这些“天才”,是摆在李开复面前的另一个课题。李开复非常推崇“放权”式的管理, 他深知在以创意为主要生产力的公司里,不能严格地恪守那些死板的规定。他可以让员工自己提出研究的方向。大家讨论决定。也可以让员工用2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项目。他甚至可以让员工对公司提出建议。如果合理就采纳。谷歌里自由的环境非常有名。作为管理者,他主要是在公司战略、每年的目标、合作伙伴、总部沟通上努力,其他的时间,他更是一个企业文化的维护者、公司的发言人、员工的教练。
        十、不是你领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
        什么是成功?是否拥有了名利就算成功。对此,李开复答复,你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当他的一个共事赚够了钱而发现失去人生目标时,才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和对别人的影响。
        李开复曾经有过一个奇特的幻想,就是在中国创建一所一流的,有世界影响力的私破大学。他甚至事必躬亲地为此多方奔忙。但是终极因为种种起因没有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用另外的方法妄想。他说:“我不能改变,但是我可以学生。”他给中国的大学生写信,写书,办了“我学网”,每年面对十万学生做演讲。在辅助学生的进程中,李开复看到中国大学生的成长。他说,他曾经想过自己的墓志铭应当有迷信家或者企业家的注脚。但是,他说他当初已经没有这种主意,如果他的墓志铭上有热情教导者的字样,他会感到到内心的暖和。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