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职业素养培训】与领导沟通的几点技
- 领导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 任正非的灰度领导力
- 领导加你微信,你会同意吗?
- 成功领导力具备的五要素
- 领导力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 互联网时代下的领导力
- 马蔚华:执着创新的银行领导家
- 领导力培训:盖子法则,领导力决定一
- 领导力历练中的八字要诀培训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领导力修炼
- 8E领导力模型构建
- 变革领导力
- 浙江大学党政领导干部管理提升研修班
- 领导力培训:九大领导力的锤炼
- 领导力培训:卓越领导力修炼-赢在汽
- 银行中高层领导能力提升——中高层管
- 银行中高层领导能力提升——中高层管
- 项目领导、团队建设与沟通技巧
- 教练型领导力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导语:如何让领导知道你在干活?
埋头苦干,功劳却早被提前下班的同事领走;
死磕三个月的方案,领导夸的却是那个只会附和的“机灵鬼”;
别傻了,职场中从不是谁干得多谁就赢——领导的眼睛,自带“滤镜”。
这不是领导瞎,而是下属太实在。
01,为什么真正干活的人总被忽视?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大部分管理者只见他们想看的,而非真实存在的。”
当领导的目光总跳过你投向别处,先别怀疑自己,先看看他的视线里到底装了什么。
其实,绝大多数领导只关心两件事:你结果够不够亮眼,你够不够让他省心、开心、舒心。
(1)会干的,不如会装的
有这么一类下属,他们业务能力或许并不出众,但特别会演。
每天准时打卡,领导一来办公室就装出忙碌模样,领导一走,该玩手机还是玩。
开会时,他们不管懂不懂,先抢着发言,说些云里雾里、看似高大上却毫无营养的话,把领导哄得眉开眼笑。
而真正干活的人,没心思搞花里胡哨的表面功夫。
他们专注完成手头工作,以为只要把工作做好,领导自然会看到价值。可现实是,领导每天事务堆积如山,哪有闲工夫仔细观察每个人的工作状态?
从人性角度看,领导时间精力有限,更倾向于通过直观印象判断员工状态。
(2)较真的,不如油滑的
有些人特别较真,对工作有苛刻的要求,为一个方案反复修改十几遍,为一个数据查阅大量资料、多次验证,像执着的工匠力求完美。
然而,在领导眼里,这种死磕精神却成了效率低下、不懂变通的代名词。
相反,油滑的人特别会看领导脸色行事。
领导说往东,他们绝不往西,即使心里有想法也不轻易表达。工作中投机取巧,能省则省,只要勉强完成任务、让领导挑不出大毛病就行。
他们从不把精力浪费在一件事上,而是更用心讨好领导。领导自然更喜欢听话、好控制的油滑之人,较真的老实人只能被边缘化。
(3)忠诚的,不如懂舔的
心理学上有个 “多看效应”:越熟悉的人,越容易产生好感。放在职场里,就是越常出现在领导视线里,越容易被信任。
但很多人把 “常出现” 理解成了 “多汇报工作”,其实大错特错 —— 领导也是人,也需要情绪价值,而“常舔的人”本质上是领导的情绪供给者。
忠诚是隐形的,而“舔”是显性的。领导也是人,他们更愿意用那些让自己“舒服”的人。
02,如何被领导发现你有在真正干活?
干了活,不说,不显,也相当于没干。
职场,没人主动给你打分。你必须学会管理领导的注意力。
(1)人前要显眼,人后要显脸
人前显眼的核心是“制造记忆点”。
尤其在重要场合,要么第一个发言,要么最后一个发言,中间发言等于没发言。
开会时,别坐角落,往第一排中间凑;领导提问时,别等别人先说,先举手说 “我有三个观点”,哪怕观点一般,至少让他记住这个下属有想法。
我的团队,有位员工每次汇报工作都先说:“领导,关于这个事,我有个不成熟的小建议”,然后吧啦吧啦说十分钟,最后加一句 “可能我说得不对,您多指点”。
其实他的建议经常漏洞百出,但我就是记住了他,比那些全程不说话的人强多了。
人后显脸更关键,这叫“私人情感投资”。
领导感冒了,别说多喝热水,悄悄放盒感冒药在他桌上,提醒按时吃;
领导发朋友圈,孩子考了 100 分,评论“这孩子随您,聪明!” 比点赞强十倍;
领导记住你,往往不是因为你干了什么,而是因为你让他觉得 “你懂他”。
这些事花不了多少钱,却能让领导觉得你这人心细,懂事。
(2)结果要量化,贡献要突出
管理学中有个SMART原则,核心是目标要具体可衡量,放到职场里,就是你的努力必须能被数字量化。
你说“我这个月很努力”,领导眼皮都不会抬;但你说“我这个月谈成了 5 个大客户,签了 80 万合同,比上月增长 60%”,他立马坐直身子听。
我给企业做辅导时,发现那些优秀的管理者都有个习惯:把所有成果都换算成领导关心的核心指标。
做市场的不说“活动办得很成功”,说“活动带来了 300 +有效客户,转化率 20%”;
做行政的不说 “后勤保障到位”,说 “这个月办公成本降了 15%,还没影响大家办公”;
更重要的是,要让你的贡献可视化。
我见过最聪明的员工,每周五下班前发一封 “本周工作总结”,不是流水账,而是用表格列出来:“完成了什么 + 数据是多少 + 给公司带来什么好处”。
比如 “这周完成客户调研报告,发现 3 个潜在需求,预计能增加 10 万销售额”领导打开邮件一目了然,他会觉得 “这小子做事靠谱,有结果”。
(3)沟通要高频,多刷存在感
心理学上“近因效应”告诉我们:最近接触的人或事,印象最深刻。
职场里也是如此,你一个月不跟领导说句话,他早就把你忘了;而每周要是跟他聊三次,哪怕每次只有三分钟,也会觉得你是自己人。
有个学员曾分享过她的“3 分钟沟通法”:
1、 早上上班路过领导办公室,敲敲门说 “领导,今天我重点跟进 XX 项目,有进展随时跟您汇报”;
2、 中午去茶水间遇到,说句 “XX 客户刚才打电话,对方案挺满意的”;
3、晚上下班前发个消息 “领导,XX 事今天搞定了,明天开始弄 XX,您看没问题吧?”
这三句话,花不了十分钟,却让领导全程掌握她的工作动态。她原来在部门里排名倒数,用这个方法半年后,成了领导口中 “最让人放心的员工”。
领导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你不主动刷新,就会被别人覆盖。
(4)关系不到位,干死也白费
马云说过:“商业的本质是信任,职场的本质是关系。” 这里的关系不是拉帮结派,而是互相理解的默契。
你跟领导关系到位了,你干的活他才愿意深究;关系不到位,你干得再好,他也觉得是应该的。
那怎么拉近距离?从共同话题入手。
领导喜欢钓鱼,你就说 “我爸也喜欢钓鱼,下次让他带您去个好地方”;
领导关注股市,你就偶尔问 “您觉得最近哪个板块有机会?”;
领导是球迷,世界杯期间每天跟他聊两句比赛,比汇报工作还管用。
写在最后:
那些抱怨领导看不见我干活的人,往往陷入了两个误区:
要么把努力当结果,以为流汗就该被奖赏;要么把沉默当清高,觉得主动争取是靠钻营。
但真相是:
领导不是 “发现” 真正干活的人,而是 “选择” 他想看见的人。想被 “选择”,先学会让自己 “值得被看见”。
上一篇 : 这2个字,才是办好事的核心
下一篇 : 一个万能社交法则:不分析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