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越有水平的领导,越擅长用这4个字来管人
    时间:2025-07-18

 越有水平的领导,越擅长用这4个字来管人

导语:管理的任务不是改变人,而是让每个人的长处变得有效。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管理“常识”:“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于是很多领导拼命补员工的短板:
“小王,你PPT做得太丑,这周必须学会高级动画!”
“小李,你沟通太直,明天开始参加情商课!”
但结果往往是:团队越带越累,能力越来越平庸。
从这些案例中我发现一个规律:越是疲于应付团队问题的管理者,越喜欢盯着员工的短板;而那些真正高水平的领导,他们的管理秘诀只有四个字——用人之长。

一、为什么优秀领导都这4个字上下功夫
优秀领导将重心聚焦在“用人之长”上,是因为他们深知人性本就不完美。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组织的目的,就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而“用人之长”的本质,就是承认人性的不完美,并把注意力从缺陷转移到光芒上。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人被要求改正缺点时,大脑的“威胁反应区”会被激活,产生抵触情绪;而当被肯定发挥优势时,“奖励反应区”会分泌多巴胺,让人主动投入。换句话说,你盯着短板骂人,团队会越来越丧;你盯着长处夸人,团队会越干越带劲。
更关键的是,团队效能的乘数效应。一个团队就像一支篮球队,需要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等不同角色。让每个人都在最擅长的位置上,团队整体效能会呈现几何级增长。反之,如果让姚明去当控球后卫,让艾弗森去打中锋,再优秀的球员也会表现平平。

二、如何落地这四字真经?光喊口号没用! 
用人之长不是口号,而是需要系统落地的方法。结合自身多年管理经验,我总结了一套“识长-放长-补短”三步法,亲测有效。

第一步:识长——三分钟定位核心优势
很多领导抱怨看不到员工长处,往往是因为缺乏观察技巧。我常用这3个问题快速定位员工优势:
1、他做什么事最不费力?
观察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哪些任务完成得轻松且高效。比如,在数据分析工作中,有的员工面对大量复杂数据时,能迅速找到关键指标和规律,而有的员工则可能花费大量时间还理不清头绪,这体现了数据敏感度和分析能力的差异。
2、他做什么事最有成就感?
留意员工在完成哪些任务时,会表现出兴奋和满足,眼睛里会发光。
3、同事最常夸他什么?
外部反馈往往比自我认知更客观准确。通过与同事交流,了解大家对员工的评价,可能会发现一些之前未曾注意到的优势。例如,同事可能会夸赞某个员工在团队合作中总是乐于助人,能够及时为他人提供支持和帮助,这体现了该员工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若仍不确定,可借用两个工具辅助:
优势日记法:让员工每天记录"高光时刻",领导每周汇总分析。比如,某4S店销售通过此方法发现,持续记录"帮客户解决限行问题"的员工,其实具备强大政策解读能力。
行为观察表:记录员工在压力/轻松状态下的表现差异,比如某设计师在赶工时创意枯竭,但旅行归来的方案却惊艳全场。

第二步:放长——把优势变成生产力
找到长处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让对的人做对的事”。我的原则是:让优势极致化,而非平均化。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案例:
1、人岗精准匹配:根据员工优势,为其分配与之匹配的工作任务。
例如策划部员工小李创意天马行空但总粗心出错。领导没让他强行改掉粗心,而是做了两件事:专门安排“脑暴会”,让他负责输出创意;把执行环节交给细节控同事,并明确小李的创意必须优先采用。最后小李的创意被客户采纳率从30%提升到80%,团队效率提高40%。他后来告诉我:“以前总觉得粗心是缺点,现在才知道,原来我的‘不细心’是为了把精力留给更重要的事。”
2、搭建优势平台:为员工创造能够充分展示优势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优势。比如,对于擅长演讲和表达的员工,可以安排其参与产品发布会、行业研讨会等活动;
3、提供资源支持:当员工在发挥优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领导要及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4、鼓励优势拓展:在员工充分发挥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引导鼓励他们不断拓展和深化优势领域。比如,一个擅长写作的员工,领导可以鼓励他学习不同风格的写作技巧,尝试撰写各类文案,进一步提升其写作能力。

第三步:补短——不是改正,而是规避
补短的关键不是逼迫员工改变,而是通过团队协作来覆盖短板。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
1、搭配团队成员:根据员工的优势和短板,进行合理的人员搭配,形成优势互补的团队。例如销售谈价弱但客户关系好,就为他配个谈判专家搭档。
2、建立互助机制: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
当团队内部无法有效弥补短板时,我们可以考虑引入外部资源。
短板的本质,是当前能力与任务不匹配,而非这个人不行。华为有个原则:“用一个人的长处,就要接受他的短处;如果短处影响团队,就找另一个人补上。”这才是真正的团队作战。

三、警惕两个致命误区
在实施“用人之长”的过程中,一定要警惕这两个致命误区,千万别把好牌打烂。
1. 把纵容当包容——红线不可逾越
长处再大,也不能突破两条红线:价值观不符、态度恶劣。
长处是加分项,但价值观和态度是基础分。基础分不达标,加分项再高也没用。就像一辆车,发动机再强,如果刹车失灵,迟早会车毁人亡。记住:价值观是1,能力是后面的0。
2. 用静止的眼光看人——员工在动态成长
员工的优势会随经验、环境变化。比如,一个原本擅长执行的员工,可能通过学习变成策略高手;一个总被安排写代码的程序员,可能因带团队变成管理人才。所以领导要定期复盘(建议每季度1对1沟通),动态调整用长策略。

写在最后:

当你停止做“纠错专家”,开始做“优势侦探”:
管理不再是你推着团队走,而是团队托举着你向上攀升;
那些曾被贴上“不够好”标签的员工,在擅长的领域迸发出耀眼光芒;
团队效能不是加法,而是乘法——每个人都在对的“生态位”上。
最后想说一句话:“别把员工当工具,要当种子,今天他是小草,明天可能长成大树,关键是得给他阳光和土壤。”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