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内训课程 > 课程内容
广告1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更多 》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更多 》
相关最新下载资料

国企末等调整与不胜任退出制度操作实务

课程编号:62802

课程价格:¥18000/天

课程时长:2 天

课程人气:9

行业类别:行业通用     

专业类别:企业管理 

授课讲师:李皖彰

  • 课程说明
  • 讲师介绍
  • 选择同类课
【培训对象】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HR)

【培训收益】
1. 帮助HR克服对劳动人事争议的畏难情绪,从劳动关系管理全局视角看待问题 2. 帮助HR掌握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范的基本法律知识 3. 增强HR守法用法的自觉性、风险感知能力、风险防范意识 4. 提升HR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 5. 提升HR的岗位认同感与工作使命感 6. 提升企业整体的守法合规意识,推进稳健长久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

一、“没有炒过人的HR不是真正的HR。”
国有企业常见劳动争议处理的特点分析
正视劳动争议的复杂性
忽视劳动争议处理特殊性的风险点及管理建言
如何利用劳动纠纷处理的综合性完善用工管理?
劳动争议处理中HR的常见误区
二、用发展眼光看国有企业用工方式改变
劳动关系的认定既是法律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为什么要做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建设?
劳动关系的主体
合意、从属性、举证责任
用更开放的视角看待组织与人的关系
当前劳动用工法律环境及其变化趋势
三、告别误区,心存敬畏:有制度,也有动作
国企“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与“末位淘汰”的本质区别
“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并非新创概念
什么是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
「以案说法」“转圈末位”行不通
什么是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
用好绩效考核结果:有动作之前先要制定标准
“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基础是合理的、透明的、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
如何调整,如何退出,谁被调整,谁退出?
四、实现“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面临的操作难点与实务
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要求
“末等”与“不胜任”的认定和考核标准
「以案说法」用人单位在没有与劳动者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就进行绩效打分
劳动关系的人身属性决定了离职管理首先是情绪管理
企业管理手段的一致性(员工效仿)
离职管理不能任性:企业单方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定性
离职沟通和谈判是离职管理的枢纽
五、试用期劳动合同解除的操作难点与实务
「以案说法」用人单位未对“不符合录用条件”充分举证,是否认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招聘条件VS 录用条件
不符合录用条件VS 不能胜任工作
如何对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举证?
万能公式:“录用条件明确且合法”+“有效公示”!
六、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操作难点与实务
「以案说法」患精神病员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4类条件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7大流程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4类注意事项
劳资双方均同意劳动合同解除,但约定具体事宜留待今后再另行协商确定,能否视为劳动合同已经协商一致解除?
七、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操作难点与实务
「以案说法」用人单位强行调岗,劳动者能否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2种类型
预告解除与任意解除权
劳动者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6种情形
企业/部门规章制度的生效条件
变相降低工资迫使劳动者离职
强制调岗迫使劳动者离职(如何正确的调岗?)
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操作难点与实务
「以案说法」用人单位解雇员工未通知工会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2种情形
用人单位过错性解除劳动合同的6种情形
“严重”程度、“重大损失”的认定
什么才是“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非过错性解除劳动合同的3种情形
非过错性解除劳动合同的6类禁止情形
员工不服从调岗,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对因劳动者过错解除合同情形的举证不能(没有证据/证据不足)
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孕期女职工吗?
用人单位可以辞退严重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孕期女职工吗?
劳动者拒绝调岗能否被辞退?
以绩效考核不合格为由开除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如何证明劳动者绩效结果客观不合格?
九、劳动合同终止操作难点与实务
「以案说法」用人单位能否按约定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终止VS 劳动合同解除
劳动合同终止的5类情形
劳动合同终止的5类例外情形(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
与连续工作15年距退休不足5年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程序
十、员工离职程序操作难点与实务
「以案说法」单位可以拒不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吗?
劳动者离职2种类型
用人单位在离职程序中的9大义务
劳动者未办理离职手续,用人单位能否暂扣工资?
劳动者离职时,用人单位必须协助办理社保转移吗?
十一、劳动纠纷预防与化解
劳动争议为什么难搞定?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
如何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有效解决劳动纠纷
构建完善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证据、证据的搜集与取证技巧
八类常见劳动纠纷及处理技巧
十二、课程回顾与总结
回顾课程重点
企业劳动用工的未来趋势和挑战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