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凝聚力培训】你的团队站好队形了么
- 总理说“厚植工匠文化”,你读懂了么
- 供应商和制造商抛弃传统走向合作
- 建立销售团队须遵循什么?
- 你该为团队管理做些什么?
- 【培训效果专栏】培训投入产出能评估
- 企业文化是什么?如何做?----企
- 战略性新产业发展的背后是什么?
- 《从技术走向管理-管理者的管理意识
- 一场震撼美国商界的演讲 马云到底说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从技术走向管理
- 从曲折中走向胜利——毛泽东战胜逆境
- 从销售骨干走向管理高手快速蜕变特训
- 从销售骨干走向管理高手快速蜕变营
- 电子行业人员从优秀专才走向管理者
- 从技术走向管理高级实务班
- 从技术走向管理
- 从技术走向管理 [鲍爱中]
- 从技术能手走向管理高手---打造高
- 从技术走向管理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走向管理岗,到底管什么?
对于新晋的管理者而言,往往会有一个困惑:走向管理岗,到底应该管什么?是管人、管事,还是管自己?
我认为,管理的本质是管事理人——把事管好,把人理顺。今天,试着将这个问题与你说清楚。
一、管理,要解决5大问题
管理,简单来说,首先要解决目标、分工、利益、氛围和奖惩的问题。
1.把未来规划好,让大家有方向
管理首先是对未来的规划。因为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正如法国作家所言,如果你是船长,你的首要任务,不是分工,而是激发大家对大海的宽广无垠的向往。他的意思是要规划未来的“星辰大海”,让大家有“诗和远方”。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像航海家一样,手握罗盘,为团队指明方向。这个方向不仅要是清晰的,还要是可行的,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共鸣和热情。
因此,管理者需要站在高处,制定出既符合公司长远利益,又能激发团队斗志的目标。这样的规划,才能让团队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迷失,有动力。
2.把工作分配好,让大家有事干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因此,工作分配是管理的基本功,做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而且职责要清晰,所谓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而且,管理者需要像精明的园艺师一样,根据每株植物的特性来施肥浇水,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这要求管理者深入了解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特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要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确保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贡献。
3.把利益分配好,让大家有动力干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利益分配是管理的敏感点,也是激发团队活力的关键。我经常说,要想赚钱,先把钱分好。
因此,管理者需要像公正的裁判一样,确保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包括精神上的认可和职业发展的机会。一个公平、透明的利益分配机制,能够让团队成员看到努力与收获之间的正向关联,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4.把氛围营造好,让大家开心干
“快乐是生产力。”工作氛围是影响团队效能的重要因素。
管理者需要像温暖的太阳一样,照耀着团队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光明。这要求管理者注重团队文化的建设,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一个充满正能量、相互支持的工作氛围,能够让团队成员在享受工作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5.把机制确定好,让大家持续干
《韩非子》说,“赏罚分明,则禁令行。”奖惩制度是管理的杠杆。管理者需要像严谨的法官一样,对团队成员的行为进行公正的评判和奖惩。
这要求管理者建立一套明确、可操作的奖惩机制,让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通过及时的奖励和适度的惩罚,管理者可以引导团队成员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保持持续的工作动力和高效的工作状态。
二、管人,要铭记这五点
这里的管人,重点不是那个管字,而是赋能。因为人是不愿意被别人管着,而是能接受别人的领导。比较好的说法是,管理自己,领导他人。
1.不是管他的时间,而是管他的时效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管理者应该关注的是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不是简单地监控他们的工作时间。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会鼓励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而不是让他们在无休止的加班中消耗精力。
因此,管理者与其让别人加班加点,不如帮助员工找到正确的方法,提高工作时效。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发展。
2.不是管他的心态,而是管他的认知
“改变心态不如改变认知。”心态是难以直接管理的,但认知是可以引导和提升的。
张一鸣经常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便是认知。管理者应该通过培训、分享、讨论等方式,帮助员工拓宽视野,提升对工作的理解和认知。
比如,认知的四个层次:不知不知、知己不知、知己自知、不知己知。
当员工对工作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时,他们的心态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积极的变化。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强制性的心态调整都要来得更加持久和有效。
3.不是管他的行为,而是管他要结果
我碰到的老板都在说:“不要告诉我过程有多艰辛,我只想知道结果如何。”
的确,管理者应重点关注的是员工的工作成果,而不是他们的工作过程。这要求管理者在设定目标时就要明确、具体,让员工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当然,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但最终的评价应该基于员工实际的工作成果。
总之,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扯蛋,没有过程的结果是垃圾。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创造力,推动团队目标的实现。
4.管人,不是着重于管控,而是认可与激励
“认可比惩罚更有力量。” 管控只会让员工感到压抑和束缚,而认可和激励则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
我经常说,领导者的核心不是管理,而是赋能。管理者应该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和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同时,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提供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励员工不断追求更好的表现。这种正面激励的管理方式,能够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5.不是用权力压制,而是要赋能于他
权力压制只会让员工感到恐惧和不满,而赋能和信任则能够让员工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信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者应该相信员工的能力和潜力,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力和资源去完成任务。
同时,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员工提升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更有信心和底气。这种赋能和信任的管理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推动团队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最后,强调一点,面对新生代员工,权力越来越不起作用。因为社会条件好,机会多了,选择空间也大了。
写在最后:
走向管理岗,到底管什么?其实,管理并不是简单地管人、管事、管自己,而是要通过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引领团队走向成功。你不仅要解决团队面临的五大问题,还要铭记管人的五大要点。
记住:管理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而是深入团队的引导和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