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培训教学过程的U型曲线
    时间:2015-03-20

       从培训课程设计到教学完成,其目的就是转移知识的所有权,以学员为中心,让学员自己体验、悟道、应用,从而使教学达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境界。无论用什么教学主张和教学设计方法,实际上教学过程都不可避免地要走三个步骤:

情境:寓理于情

       大道理谁都会讲,只可惜,没几个人喜欢并接受别人的大道理。最好的讲道理的形式是把道理埋藏在情境中,我称之为寓理于情。千百年来,故事都是传授思想最好的方式,我们熟知的《圣经》、《佛经》、《庄子》、《孟子》等诸多经典著作都是用故事贯穿始终,都采用了一个最基本技巧就是寓理于情。把要讲的道理埋藏于情境之中,让读者从情境中品味出其中的道理来。我们看《论语》和《道德经》,看到的都是圣贤所讲的大道理,是突兀的结论,所以感觉枯燥。而圣贤之所以能总结出这些大道理,乃是因为他们有过真实的生活经历,而后人读这些书却不甚了解圣人们的生活经历,所以就不太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因为道理是结论,缺乏了经历的论据支持,所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们从概念中获得直接的体验,课程设计最主要的工作是设计学员体验,将学员置身于情境与问题中,启动学员多维的感观系统,调动学员情绪和行动来体验任务或问题发生的情境。

学:情中寻理

       人们会接受自己品味出来的道理,而排斥别人灌输给他的道理。教学过程就是让学员从情境中抽丝剥茧,探索道理。学员们经过自己的一番折腾,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知识,从情境中发掘一般规律,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理解,这份理解才深刻,才真正属于学员自己。这个过程叫做情中寻理。对以往的经历再加工,对已有的认知再认知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智慧,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员探索其内在的规律,促动学员富有成效地思考,帮助学员完成属于自己的建构。老师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学员多维度、多形式、多感官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感受。学员未来对知识应用的广深程度,和其理解知识的深刻程度和广泛程度息息相关。

习:以理驭行

       理解不等于掌握,没有应用的知识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员真正应用课堂所授的知识,取得预期的效果,知识才能最终被掌握。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员要把课堂上挖掘出来的道理灵活地运用到未来的情境中去,学习的价值才得以最后实现。

       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把“道”融入具体的“术”,道是形而上的,很抽象,也不能直接应用;而术是形而下的,很具体,按照流程的方法操作就行。比如烹饪术会告诉我们做某道菜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一个环节具体怎么做,严格按照菜谱的步骤做下来菜就做成了。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定按照这个步骤来做?每个环节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这背后蕴藏着很多道理,有营养均衡和成分保持的道理,有味道调和与原料搭配的考虑,也有实践中发现的很多烹饪规律——这些都是道。道在背后起作用,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

       很多方法技能背后都有其很深的道理——可以深入到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学习过程不能轻易满足于方法,不能停留在术的层面,要探索术背后的道,才能学到真学问。我非常讨厌“快速成交10大秘籍”、“时间管理的8技巧”、“讲师进阶18宝典”之类的提法,就是因为其过分强调术。任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都会存在迁移的麻烦,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人,才能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