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浅析办公室推行5s管理的意义
- 浅析肯德基企业社会责任
- 浅析百事企业社会责任
- 银行卡的业务经营与管理
- 浅析团队执行力的源动力
- 浅析: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 13个业务员谈判技巧----商务谈
- 连锁餐饮行业财务管控浅析
- 浅析:当前经济金融热点
- 浅析班组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HRBP:业务伙伴式的人力资源管理
- 家具制造业跟单员、业务员培训
- 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与个人理财基础知识
- 医药地区经理业务培训
- 营业厅3G业务主动营销技能提升培训
- 电话销售业务实操
- 房地产开发业务经济合同中的涉税风险
- 电信业务经营分析思路培训
- 双线营销战略——传统业务如何借力网
- 业务人员之电话销售技巧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在市场经济转型升级、金融脱媒持续加剧、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成为银行业经营转型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何为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其从事的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其业务收入是指各类中间业务所带来的营业收入。由于中间业务不占用银行自有资金,经营风险较小、客户黏性高、相对可持续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被认为是衡量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优劣的重要指标。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早在20世纪,欧美国家银行就主动转变了发展模式,推翻了以往陈旧的营销模式,大力发展银行中间业务,使得商业银行呈现出服务个性化、模式差异化、手段科技化、创新持续化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已经是国际先进同业的共同选择,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势。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也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西方国家先进银行相比,剔除经营范围差异的体制性因素,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中间业务发展对于银行的战略价值仍然会进一步凸显,必将继续成为银行业经营转型乃至“二次转型”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结构分析
从国内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结构可以发现,近年来商业银行银行卡和结算等基础类产品收入增幅并没有出现异常偏高,基金、保险等销售类产品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甚至出现了下降,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量主要来自信贷业务带来的衍生收入。
由于监管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商业银行“对公财务顾问”和“个人理财费收入”等明显的利转费收入大为减少,转而以更加隐蔽的科目收取;同时信用卡分期收入“异军突起”。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已基本停办了汽车、耐用消费品和装修等个人消费贷款,转而全部改为信用卡分期。商业银行对信用卡分期的重视程度已经超出了业务发展的范畴,主要出于中间业务收入的考虑。因为消费贷款收入入账利息科目,而信用卡分期收入入账中间业务收入科目。信用卡分期实际上就是合理合法的“利转费”,对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优化并无实际意义。
发展中间业务必须着力破解四大瓶颈问题
一是解决好市场定位问题
商业银行要想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必须在市场大趋势中求同存异,找到自己的市场地位,更加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特征,逐步扭转求大求全的心理,切实从自身的客户基础、资源禀赋和服务能力出发,明确各具特色的市场定位和主攻方向,打造各自细分市场的领导者。
二是建设高端人才队伍
新兴和高端中间业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复合型客户经理和专家型产品经理两支队伍,培养一大批投资银行专家、财富管理顾问和互联网金融专才。既要强化内部人才培养和发掘,又要拓宽用人视野,从互联网企业和金融市场引入更多的“跨界”人才。
三是解决好IT支撑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商业银行也必须紧跟潮流,加强数据治理,整合各业务系统的客户信息、合约信息、交易信息,充分挖掘“数据资产”的价值,为中间业务的精准营销和产品优化提供强大支持。完善中间业务相关的管理支持系统,提高考核计价、成本分摊、收益核算、管理决策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更好地促进中间业务的精细化、数据化管理。
四是解决好创新驱动问题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正在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呈现出“跨业、跨界、跨市场”的新特征。我们必须抓住当前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机遇,大力发展面向高净值客户的资产管理业务;加快技术和业务融合速度,在移动金融、电商金融、网络理财等领域迎头赶超,抓紧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顺应“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大趋势,做大做强国际金融业务。
上一篇 : 马蔚华:执着创新的银行领导家
下一篇 : 证券业投资顾问:最夯、最热门的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