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内训课程 > 课程内容
广告1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更多 》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更多 》
相关最新下载资料

中国是如何进入市场经济的——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

课程编号:22697

课程价格:¥16000/天

课程时长:1 天

课程人气:943

行业类别:党政机关     

专业类别:红色教育 

授课讲师:王建宇

  • 课程说明
  • 讲师介绍
  • 选择同类课
【培训对象】
爱党人士

【培训收益】


 【课程介绍】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原文第六条: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总的机理是应运而生,不是哪一个英雄的作用,也不是当政者的刻意而为,而是民生呼唤,才催生市场经济,带给人们美好生活和社会前进。本课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回顾中国市场经济之路。

 

一、毛泽东时代:1949年-1976年(历时27年)的经济政策。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计划经济和激进意识一步步深陷泥潭。

    1950(1947)年-1952年,土改猛烈而血腥。

    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以补贴工业化。

    1956年,“社会主义高潮”席卷农村。农业高级合作社,土地及生产资料集体化。

1957年,反右。

1958年-1960年,大跃进。计划15年超英国赶美国。一年钢产量翻番。535万吨到1070万吨,粮食由3900亿斤到7000亿斤(增幅80%)。

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要发动“大跃进”?

如何认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挫折?

二、华国锋时代(1976年-1981年),不再搞阶级斗争,转为经济建设

1976年,结束文革,商品交易合法化,实行奖金制度。

1977年,“洋跃进”,120个大型项目——30个大电站、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6条干线铁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党过去所犯的错误明确全党以经济工作为重,明确要改善人民生活。

积极意义:①接受西方贷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真正接触到资本主义。

              ②认识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③认识到中国之前搞的社会主义必须摒弃。

历史局限: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思路。只强调生产力发展。

三、思想解放,改革成为时尚

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重见天日,并赢得领导人的重视。

     顾准(1915-1974、上海人、思想家经济学家):1956年提出,市场和商品生产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企业或个人在交易中不可或缺的要素。1974年临终前对学生吴敬琏讲的最后一句话,“中国的神武景气终将到来”。

     孙冶方(1908-1983、江苏无锡人、经济学家):价值规律不但适用资本主义,同样适用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最大弊病是企业缺乏自主权

思考: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四、四大边缘力量推动体制适应

1979年初,试点四川100余家云南50家企业改革,年底全国已达4200家。

1980年,双轨制出现,社会主义有机会计划外增长,这部分增长,就不得不接受市场力量的支配。真正的改革先锋是体制下的边缘群体,这些群体备受歧视,而且国家控制最弱。

A 农业:去集体化的家庭联产承包,1976年9月四川蓬溪九龙坡,从边角土地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私下承包土地。

B 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导致大量出现乡镇企业,例如浙江万向集团——鲁冠球。

C 个体户:城市剩余劳动力(待业青年)催生个体经济。1979年11月30日,温州注册全国首个个体工商户。

D 经济特区:首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1980年8月深圳特区成立。

四大边缘力量重新引入私营经济,将中国带回一个混合经济体制中,回到解放初期那个曾惠及全民的经济时代。

 

姓社姓资? 邓小平:不争论!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变相市场经济)的官方定位。

    1987年十三大: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发展指导思想。

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深圳经济特区也曾备受质疑。1992年邓小平南巡,才焕发了新的生机,才有了后来浦东特区。

五、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曲折艰难

    1、整个八十年代,还是没走出意识形态困境,政治改革毫无起色。

陈云坚持认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显然,这种思想无法接纳真正的市场经济。

    1982年,严打经济犯罪,主要针对私营经济。例如,傻子瓜子——年广久。

    1986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988年,恶性通胀。抢购风。

1989年,政治风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改革在造成经济困境和政治风险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九十年代的改革之路

1990年,中央政治局邀请十几位经济学专家探讨经济战略,多数主张回到“陈云”体系。坚定的市场化支持者86岁薛暮桥成为少数派,并受到猛烈攻击,愕然无语。1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火药味文章《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要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

   1990年11月28日,在深圳10周年庆祝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重申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明确改革方向不会变。当时市场化改革在北京备受争议,深圳试验及开放政策被允许继续进行,可谓幸运至极。

    1990年4月,上海成立浦东开发区。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历史性意义在于,打破债券股票交易在中国的禁区。

    1991年7月3日,深交所才正式获批。1986年,股份制公司在深圳兴起,1988年开始证券交易,逐步交易机构超300家。“先上车后买票”。

    1991年2月15日(春节),上海 《解放日报》署名文章,要做改革开放的领头羊。随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烈专递一个信息——重启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1992年1月17日,88岁邓小平坐火车南巡,19日到达深圳,23日去了珠海,30号去了上海。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威胁不是右而是左!”

1992年——改革开放年。

*下海。12万多政府人员辞职,停薪留职超1000万人。

《人民日报》“要发财 忙起来”。

*3月20日,李鹏总理宣布,财政紧缩已经完成,一旦再次松手,改革的钟摆必定能摆得更高。

*10月12日,十四大召开,第一次正式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价格体制理顺。正确的价格信号是市场化必要条件。

*国企所有制改革,全民所有却不属于任何人,所有者缺失。员工持股、国资委

………

1997年,中共15大,正式承认了非公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市场经济改革全面铺开

1)人事、用工制度

2)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3)政府职能转变

4)法制体系建立

5)金融体系改革

六、小结及重要思考:市场经济和共产党中国为什么能够和谐并存?

1、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命中注定的掘墓人。政党≠政党的意识形态

2、每个党员(自然人)都有多种身份,例如男性、教授、董事长、NBA球迷。

3、共产党也可以有多种身份。

4、在其生死存亡的时刻,也可以进行包括市场经济在内的各种试验。

5、中国能有幸逃脱致命的自负,并没有选择(实际上也不可能)另起炉灶,即并没有一个全新的蓝图开始,而是延续着对旧体制的不断修补。

6、时任副总理王震1978年11月访问英国十余天,讲了一段话: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福利受到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7、执政理念变化:不再定位成革命先锋,提高生活水平代替了激进斗争。

8、当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已经放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敌对时,这已经不是西方通常意义上的共产主义政党了。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