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华老师简介

博客访问:2010557
培训匠人、经管作家。 新工匠精神的提出者与倡导者,10年工匠文化研究历程和10年职业培训生涯,浙江大学主讲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特聘专家。 足迹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受训企业达2600多家,受训人员超29万人次,平均每年约200场培训,..
蒋小华最新博文
- 2024年的关键词:锤炼!..
- 哈尔滨,为何能火爆出圈?..
- 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几点看法..
- 许家印,不可原谅
- 任正非:我是果粉
- 从孙子兵法谈俄乌战争..
- 做人,当如曹德旺
- 警惕:2023年世界500强我国..
- 王宝强与《八角笼中》..
- 蔡崇信的厉害之处在哪里?..
蒋小华主讲课程
你开了一家面馆,专门聘请了一位做拉面、刀削面的师傅,手艺倒是让你称心满意,唯独让你头疼的事情,不知道如何与做面的师傅处理好关系。
原本你为了提高拉面师傅的积极性,每卖一碗面,就给做面师傅5毛钱的提成。刚开始面馆的生意确实越来越好了,可是,牛肉、羊肉等用量也在急剧增加。因为做面的师傅为了提高销量,多拿提成,在每碗面里,放了超量的牛肉,客人当然喜欢,销量也自然上去了。可是,做面师傅的收入提高了,面馆的利润却下降了,甚至还有点小亏损。 这样哪行?你赶快改回原来的固定工资,大不了工资发高一点。可是,面馆的生意就越来越差,因为做面的师傅在每碗面里放很少的牛肉,客人就越来越少,师傅拿固定的高工资,还乐得个清闲自在。 怎么办呢?解雇这个做面的师傅吗?那下一个做面师傅也这样呢?总不能把女儿嫁给他吧?一家小小的面馆,居然也会有让人头疼的管理困境。
说到这,想起一个小故事: 某寺庙住着七个和尚,每天共喝一桶粥,可是大家都觉得不够。一开始,他们采取抓阄的办法,来决定谁分粥,结果,只有在轮到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才能吃饱。后来,他们成立分粥委员会,推举道德最高尚的和尚来分粥。新问题又来了,大家想尽办法讨好和贿赂他,出现典型的腐败现象。 最后,他们想出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得最少的那碗,分粥的人就想尽办法均分。从此,大家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与之类似的案例很多: 比如,二战期间,美国空军的降落伞安全度不够完美,一再要求制造商努力改善品质,当良品率达到了99.9%,美国空军依然说No,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因为涉及到生命的品质没有折扣。 制造商认为这个标准难以实现,但美国空军不依不挠,并从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再比如,有一个经典案例是关于黑奴贩运的问题,在最初贩奴的时候,贩运双方约定先付款后运送,即由购买奴隶者先付款给贩奴的轮船老板,由轮船老板负责送到美洲。可是,从非洲到美洲的茫茫大洋中,运送方根本不管奴隶的死活,一旦发现生重病者,就立刻扔到海里去,只有强壮的奴隶才能到达美洲,贩运途中的死亡率高达 25%。 后来,购买者改变付款方式,先运送后付款,即由运送的起点付款改为到岸付款,运送方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死亡率。当黑人生病时,船主不但不往海里扔,而且积极的给予治疗,从而保存黑人的生命。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知道设计周密的好系统,才是管理的重中之重。这些案例人、物相关要素没有变化,但是通过设计不同的分配制度、付款制度及检查机制,就能引起不同的效果。让我们回到刚才那个拉面馆的问题,怎么做呢? 第一, 设定一个目标销售额,销售额之内拿工资,销售额之上,拿利润的50%作为奖金。奖金发放的前提,是每月牛肉或羊肉的耗损量,在正常值20%内波动。这个分钱的方法,能把做面师傅的利益,和面馆绑定起来。 第二, 最后那一把牛肉,让老板娘来放,让关键资源、关键环节,掌握在关键的人手中。 第三, 制定SOP流程,面条的量,水的量,肉的量,下锅出水的时间等,写出具体的标准,以后按这个标准来做。这样就把赚钱的核心能力,面的品质,从依赖做面师傅,变成依赖流程。
总之,通过设计系统,比如来明确分钱与赚钱的逻辑,最终提高团队的能动性。好的管理系统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管理系统可以让好人变坏。 其实,设计系统是法治,激发善意是人治,无数事实证明,80%要靠法治,20%靠人治——系统如同一棵大树,而激发善意是水分与营养。 不过,设计系统并不容易,特别是设计好的系统更是不容易,只有管理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并与团队深入沟通,了解相关者的需求,才能建立适合企业与团队激励相容的系统。 |
上一篇 : 工程师文化:让工程师说了算,你的企业敢吗?
下一篇 : 俞敏洪靠什么带出“东方甄选”如此强悍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