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师博客 > 讲师博文
广告1

蒋小华老师简介

蒋小华培训讲师

蒋小华

博客访问:1585947

培训匠人、经管作家。 新工匠精神的提出者与倡导者,10年工匠文化研究历程和10年职业培训生涯,浙江大学主讲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特聘专家。 足迹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受训企业达2600多家,受训人员超29万人次,平均每年约200场培训,..

蒋小华最新博文

蒋小华主讲课程

我读我书《赋能工作法》之一
时间:2021-06-02     作者:蒋小华
 
前言
阅读,让思想飞翔;学习,让能量绽放。
今天让我们30分钟读懂《赋能工作法》,大家好,我是《赋能工作法》的作者蒋小华,我曾问无数的团队管理者,你们管理中的最大痛点是什么?结果收到的回答中普遍是,企业缺乏优秀的人才,员工缺乏足够的能力和动力。情况真是如此吗?我发现:企业并不是完全缺乏人才,而是比较缺乏人才赋能;员工也不是完全缺乏能力和动力,而是缺乏能够释放员工潜能的驱动力。
 
为什么我可以如此说呢?首先,我是一名穿梭于全国各地的企业顾问,有着10年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从基层做到公司的高管;同时我有着10年企业培训的从业经历,每年有近200场的演讲,培训过企业超过2000家。另外,我同时经营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每天除了做经营管理和企业培训的工作外,其它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管理研究的工作。可以说,我是汇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管理专家。
 
关于企业缺乏团队赋能,华为任正非曾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人才,而是人才管理的能力。任正非所说的人才管理能力,其本质就是对人才赋能。阿里巴巴集团曾鸣教授也指出,未来企业的核心功能不是管理,而是赋能。我认为,现在很多的团队,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实际上,团队的能力可以通过正确的领导方式得以发挥出来。研究发现,一般的领导者,发挥员工20%-50%能力,而赋能领导者通常可以发挥员工70%-100%的能力这两者之间相差近两倍。
 
如果让我来定义何谓赋能,就是让员工的能力和动力实现最大化——使他们从“不能”到“能”、从“能”到“更能”。例如,当要求收入增长时,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要增加资源的投入,特别是人力资源。赋能所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增加资源,而是挖掘人才的潜能和创造团队的合力。一般的管理思维是做加法,而赋能是做乘法,通过利用现有的资源,收获高增长。苹果CEO库克当年就要求收入增长,但不提供额外的人手,而是花了七天时间来思考,并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重新分配人员和岗位,将关键的人才分配在不同的更加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并充分发挥销售周期中表现最好的销售人员和深度行业专家的作用,最终实现了两位数的年增长率,而且没有多一个人。
 
那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赋能领导者可以挖掘出员工更多的能力?我认为,其中的关键是,我们要相信员工,员工其实很聪明有能力把问题解决,而要相信员工可以在更高的水平上出贡献。我们要不断问自己这个人的潜能是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能更好发挥他的潜能
 
在我看来,学会赋能是企业领导人的必修课了。如今,关于团队赋能方面的培训课程也越来越受企业欢迎了。比如,我给某中小型房地产公司讲授此类课程就达18天之多,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为我的课程以实操见长,并善于通过引导与启发学员,让大家由内而外地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基于赋能——培训的重点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员生发成能力,并释放个人的潜能。
 
然而,在现实中,我却发现不少的团队领导者并没有激活员工,相反还抑制了员工潜能和个人发展。为了更好宣扬团队赋能的思想和方法,我决定将我的研究和实践,分享给更多的人,以助力中国成长型企业能够蓬勃发展,让天下没有难带的团队。这就有了这本书的“成型”。
 
 
为什么需要赋能团队?
赋能除了可以帮助企业和团队创造更多的效能外,从另外的角度,赋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科学管理”已不科学
诚然,严格的科学管理,不能管理脑力问题,只能管理体力问题,而我们现在的员工基本是脑力劳动者和创新者,不需要传统的管理办法。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纪律、标准、成本、理性,抹杀了艺术、创意、勇敢与锐气,很多员工因此丧失了想象力、开创性和灵活变通的能力。因为源于19世纪发明的“科学管理”,当时为了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由管理者充当“大脑”,工人扮演“手和脚”,通过命令、指挥和监督完成组织目标。
 
这是把人固定在“格子”里员工干活时基本上不用动脑,按部就班就可以了。虽然可以让工作井然有序,让人勤奋,不能让人更创新也不能让人反应。显然,所谓的“科学管理”已不科学。如今,我们需要挖掘员工更多的潜能——不仅要使用员工的手和脚,更要使用员工的大脑。我们要从管理时代迈入赋能时代,不是吗?
 
2.敏捷团队成时代宠儿
自信息时代以来,社会的易变性,使预测变得很难,甚至成为不可能,再加上干扰性因素越来越多,意外状况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必须去依赖员工即时做出决定,做到快速反应。
过去,管理者总是错误地认为自己是那个先知先觉的人,真正先知先觉的人是那些身临其境实践出真知的人,而管理者往往是后知后觉的人——因为大多数的信息是由基层人员察觉,上报到中层,再传至高层的。
 
即便是技术发达了,管理者依然无法对现场所发生事情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了解,依旧不如一线人员了解的彻底。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管理者被请示需要做一个重要决定时,除非自己之前就对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否则,自己所知道的也是手下告知的信息。虽然管理者经过思考会提出一些问题,也会有一些突破,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基本上也是相信那些请示的人的建议,因为对于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下属知道的比上级要多。再说一点,等决策层了解事情全部情况后再做出决策,往往为时已晚。可以说,所谓领导的“一锤定音”常常是在延缓决策的速度,常常让企业失去决策的关键时机。
 
如果组织不能快速反应、适应新的环境,事情就可能会“山崩地裂”。可以说,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会成为一种管理的基本常识,能够快速反应的敏捷团队会成为时代的宠儿。
 
3.事前赋能大于事后激励
诚然,传统的激励机制,是工作结束之后再进行利益分享,即通过事后激励使员工和公司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而事前赋能,则可以创造员工的内驱力,比如让团队了解工作的意义,从而使他们产生使命感;再比如,让员工内心感到无比快乐,从而点燃他们的工作热情。正如钓鱼最高兴、最快乐的是鱼上了钩,把鱼提出水面的时候,而不是吃鱼的时候。
 
例如,Google公司之前有300个销售人员,每天帮助小企业通过互联网销售他们的商品,他们觉得工作太枯燥了。而当Google公司让销售人员看到一家偏远的小店如何通过Google一个广告和全世界链接,并增加20%的销售的视频时,团队成员感到由衷的兴奋,感受到他们和公司的使命相连毫无疑问,这让公司和个人都得到了更好的收获。
所以,事前赋能比事后激励的意义更大。
 
综上所述,赋能将取代管理,成为企业和领导者的核心工作。那么,如何赋能呢?我们下集继续与大家分享。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