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一个人变强的征兆:祛魅
    时间:2025-05-23

最近,有一个词很火:“祛魅”
什么意思?
祛,去除,魅,吸引人的力量。
通俗来讲,“祛魅”是指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
引申后,也可以指主体在文化态度上对于崇高、典范、儒雅、宏大叙事、元话语的能指疑虑或表征确认。
在最初,祛魅这个词被韦伯用来形容宗教世俗化进程,后来逐渐被大家进行延伸使用。
放在职场和人生成长中,我认为,它更像一把刺破幻象的利刃。
祛魅,认识本质的开始
因为,在企业管理中,我见过太多管理者被困在虚假的表象里:
对着精心美化的PPT数据热血沸腾,无论数据是否真实;
沉迷于行业或专家的成功方法论无法自拔,无论方法论是否适用;
被员工表面的服从与赞美蒙蔽双眼,无论员工是否敷衍……
比如我曾辅导过的某科技公司,团队十分信服大厂管理模式,从上到下套用某知名大厂模板,从花名到狼性文化。
结果呢,基层员工怨声载道,核心人员接二连三离职,项目停滞不前。直到管理层抛开大厂光环,重新回到真实需求,才逐渐挽回。
你看,人总是容易对不熟悉领域的事物保持敬畏。
就像新手管理者总觉得战略规划很高大上,实际上就是目标拆解+资源调配+风险预判三步走。
我见过最厉害的CEO,能用三张PPT讲清楚百亿级项目的底层逻辑。
去掉术语包装,本质就是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如何验证的直线式思维。
所以说,真正的管理强者,他们都在进行一场认知层面的祛魅——一个人真正变强的起点,就是从“不再盲目崇拜”开始的。
因为只有当你看透光环背后的真相,才能摆脱依附,走向独立;
只有当你学会质疑权威,才能建立自我认知;
只有当你敢于“祛魅”,你才有机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祛魅,正是一个人开始变强的征兆。
对物欲祛魅
在职场中,你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开着百万豪车,拎着名牌包包的人比比皆是,有人晒名媛下午茶,有人展示环球旅行,有人秀名贵收藏。
就像看到的网红博主,每天豪车代步、名牌满身,生活精致得像偶像剧。
这些事情编织成一张网,能让人焦虑、自卑、盲目跟风。
我确实有遇到学员提问:为什么我经济条件尚可,却依然觉得活得不如其他人,难以得到内心真正的快乐?
我想说,如果你因此感到压力,则恰恰掉入了物欲裹挟的陷阱。
现实是,网红博主视频里展示的“贵妇梳妆台”,90%的产品都是品牌赞助,拍完就不再使用;那些看似随意的日常穿搭,其实是专业团队提前3小时搭配、换了20个角度拍摄的成果。
这就是真相:我们看到的世界,不过是他人精心剪辑的精彩片段。
而物质带来的幸福感是短暂的,对物质的追逐会让人陷入“永远不够”的焦虑。
这让我想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理论说当人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后,才会追求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
可现实中,太多人只关注物质的层面,用消费证明自我价值,忽视了精神层面的丰盈。
为什么人们对暴发户这么鄙夷?为什么很多电视剧或者小说要安排暴发户家里书房的书十分崭新但一直放着落灰的剧情?
就是因为暴发户是典型的物质富足但精神贫瘠。
只有你对物欲祛魅,识破消费主义的陷阱时,你才能认识到内心丰盈的重要性,然后从内心开始强大、武装自己。
所以,在物欲再次包裹你时,仔细想一想:这到底是你真正需要的东西还是你只是想要的东西;每花100元,相当于消耗多少小时的生命?这笔钱花了能提升你的长期价值吗?
对世俗评价祛魅
“女孩子工作爬得高算什么,嫁得好才是本事”、“男的力气大,做事不细致,不适合这个工作”……这些所谓的世俗评价,就像一个牢笼困住很多人。
心理学上的社会比较理论指出,人们会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但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标准是谁定的?都是社会强加给人的。
我认识的一个高管小林,她就跳出了社会和世俗层面的评价体系,确确实实做到了祛魅。
她今年36岁,未婚未育,拒绝相亲,把精力投入到个人成长上。在从让她内耗的大企离职后,她考取了精算师证,开了工作室,还经常出去旅行、学习新技能。
有人劝她要安稳,她直接怼:“你眼中的‘失败人生’,在我这里只是人生的另一种活法。”
如今的她,活得自信又洒脱,并且每一天都很充实。
想要打破世俗评价的枷锁,你可以看看这几招:
找出并顺应自己的价值观:列出自己最看重的5件事(如自由、成长、健康、创造力、亲情),当外界评价与这些核心价值冲突时,果断屏蔽。比如有人说“女生就该安稳当老师”,但你渴望挑战,那就坚守自己的选择。
进行信息断舍离:取关让你焦虑的账号,退出充满攀比的社交圈。你的精神世界,不该成为填充他人情绪垃圾的垃圾桶。可以定期清理朋友圈,只留下真正能给你正能量的人。
建立人生多样化认知:把人生看作是多维度的游戏,而非单线程的任务。当你拥有健康的身体、稳定的收入、热爱的事业和三两知己,外界的评判就成了无关紧要的噪音。
当外界眼光无法束缚你时,你就能够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心无旁骛去做,去探索真实的自我。
对精英光环祛魅
互联网时代下,商业世界从来不缺造神运动,你一定看到过有创业导师3个月就能打造独角兽企业,有初创公司创始人公司成立一年月入千万,有商业巨擘开辟新蓝海总财富再创新高。
但现实是,这些所谓的精英,可能是利用信息差收割认知税的商人,所有的一切都是捏造的人设;也可能确实有一些真材实料,但背后却是一个团队的运作和支持,只是这个人被推到了台前。
心理学上,有一种光环效应,说人们会因某人某方面的突出表现,而放大其所有优点。
在职场中也同样适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这些人,你可能会感到自卑、内耗,也可能因为光环效应而导致盲目地追求,在不自己思考的情况下就对行业大咖、成功企业家的观点全盘接受,对你自身的发展并无益处。
比如某零售企业CEO迷信互联网的热度,斥巨资搭建线上平台,却忽视原本的线下渠道优势,最终血本无归。
比如,某大佬决策失误,团队因过于依赖而六神无主,导致后续无法快速响应并补救,公司乱成一团。
你要意识到,这些精英,也都是人。而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就需要学习,都会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
然后,戳破光环,看到本质:你和精英其实并无不同。只是你还需要积累的过程和时间,你要行动,要学习,要超越。
所以,下一次再看到精英时,你可以再多想想本质。
比如,看到标杆企业时,不仅关注其辉煌成就,更要分析其关键转折点、战略举措和团队资源;遇到专家言论,先核实资质背景,再进行批判性思考;构建独立思考框架,通过批判性思维工具(如SWOT分析、六顶思考帽),用理性分析代替盲目追随。
写在最后:
祛魅的过程,是一场孤独又痛苦的自我革命。你要亲手打碎曾经深信不疑的世界观,重新建立独立的认知体系。
但当你穿越这片迷雾,就会发现,真正的强大,不是活成别人眼中的完美,而是在看透世界的荒诞真相后,依然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而在管理之路上,你能够收获的不仅是个人管理能力的跃迁,更是带领团队破局重生的底气。
从今天起,做一个敢于祛魅的人。
祝好。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