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一个人能不能做领导,这3点很重要!
    时间:2025-04-14

一个人能不能做领导,这3点很重要!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把事情做对,领导是做对的事情。”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现实中,很多领导者把“管理”和“领导”混为一谈,结果就是:自己累得半死,团队却一盘散沙。
员工抱怨领导你只会拍脑袋决策,领导却只说下属执行力差, 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可《孙子兵法》早在2500年前就点破了领导力的本质——“道、法、术”缺一不可。
说到底,一个人能不能当好领导,就看你“道、法、术”这三板斧是否抡明白。

01, “道”明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战略之“道”,在于上下同欲,使命必达。
很多老板喜欢喊口号,动不动就是“三年上市”、“五年行业第一”。
结果年底一复盘,团队累得半死,业绩却一塌糊涂。
(1) 战略清晰,上下一心
那些战略模糊的团队,每个人都在走,但没人知道终点在哪儿。
老板说“我们要做行业第一”,可“行业第一”到底意味着什么?是规模最大?利润最高?还是技术最领先?
如果连这个都没共识,销售部在拼命冲量,产品部在死磕技术,市场部在狂砸广告,最后钱烧光了,却发现谁也没打中靶心。
真正的战略,是能拆解成每个员工明天该干什么的具体行动。
比如,“今年主攻华东市场”就不是战略,而“6月底前在苏州、杭州拿下30家核心经销商”这才是。
我认为,战略并非盲目地做加法,而是要果断做减法。
你的核心任务是让团队明确“做什么、不做什么”,战略越清晰,团队越清楚劲儿往哪使。
SWOT分析:清晰地了解自身优劣势,同时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三环理论”:找到“团队擅长做的”、“客户需要的”、“竞争对手没做的”这三个要素的交集,并将其作为战略方向。
“北极星指标”:并为团队设定一个清晰、明确的核心目标。
(2) 价值观正,凝聚力量
比战略模糊更致命的是价值观断层。
墙上写着“客户第一”,可考核却是“销售额第一”;大会上喊着“长期主义”,可月底逼着员工冲业绩。
这种撕裂会让团队彻底失去信任——高管觉得员工不忠诚,员工觉得老板虚伪。
价值观,可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在利益冲突时团队的选择。
如果公司真的信奉“客户至上”,那就该奖励那些为了客户利益牺牲短期业绩的人,而不是惩罚他们。

02, “法”严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制度之“法”,在于组织架构、流程设计、资源分配的精妙平衡。
真正高明的制度设计,能让团队自动运转,让坏人不敢使坏,让好人乐于奉献。
可惜现实中,太多企业的制度不是在激发效率,而是制造内耗
(1)架构合理,决策高效
很多企业的组织架构看起来威风凛凛,董事长下面七八个副总,每个副总分管三五个部门,部门下面还有若干科室。
层层汇报,级级审批,一个简单的市场方案要走完流程得盖十几个章。等方案批下来,机会早跑了。
这不是在管理企业,而是在玩俄罗斯套娃。
华为任正非说过:"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
但现实是,听得见炮声的一线员工连个手榴弹都要打报告申请。
1、 砍掉不必要的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
把金字塔压扁,让决策半径缩短。小米创业初期就坚持三级管理制:创始人-部门负责人-员工。
2、 推行"首问负责制"
第一个接到问题的人必须负责到底,不得推诿。海底捞的服务员为什么能主动给客人送果盘?因为他们被授权可以做主。
3、 建立"战时机制"
在关键时期设立特别项目组,打破部门墙,直接向最高层汇报。就像打仗时的特种部队,要的是快准狠。
(2)制度公正,赏罚分明
很多公司的奖惩制度简直是在开玩笑:干得好发个奖状,干得差就扣点奖金。
这种隔靴搔痒的激励,既不能让人热血沸腾,也不能让人心生畏惧。
1、 让激励看得见摸得着
销售团队的提成最好按周发放,让员工及时感受到付出与回报的关系。
就像外卖员的"日清日结"制度后,员工积极性提高了不少,只要我劳动,相应的回报就能即时体现出来。
2、 惩罚要痛到胆战心惊
责任直接定岗到人头,出了事不仅要赔偿损失,还要在全公司做检讨,不要口头说说,大群通报走走形式。
3、 建立"利益共同体"
让员工的收入和公司整体效益挂钩。华为的员工持股计划就是典范,每个员工都是公司的主人翁。
一个好的制度设计的终极目标是让好人得好报,让坏人不敢坏。
因为,员工不会做你期望的事,只会做你考核的事。
如果你考核加班,就会培养出一群演员;如果你考核结果,就会培养出一群战士。

03, “术”精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执行之术,可不是蛮干,而是精细化。
同样的战略目标,有的团队三个月就能漂亮收尾,有的团队折腾一年还在原地打转。
差别在哪? 主要在执行上。那如何更好地去落地执行呢?
(1)决策科学,降低风险
太多领导做决策如同在赌场下注,仅凭一时的灵光乍现。
某服装品牌老板仅因看了一场时装秀,就决定全线产品转型“国潮风”,结果导致库存严重积压。
要明白,决策并非算命,绝不能靠感觉,必须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
“数据 + 直觉”双轨制:每个重大决策都需有两个坚实的数据支撑点。
例如,“市场调研显示 35%消费者倾向国潮”以及“试点门店国潮系列销量增长 40%”,以此确保决策有理有据。
“红队”机制:专门组建敢于唱反调的团队,对决策进行挑战。华为每年不惜花费上亿元聘请外部专家“找茬”,就是为了避免决策失误。
小步快跑:借鉴互联网公司的做法,开展 A/B 测试。先投入 5%的资源进行试水,验证可行后再全面铺开,降低决策风险。
(2)团队赋能,共同成长
不少领导整日抱怨员工能力不足,却从未想过为员工提供成长的机会。
赋能并非简单的放权,而是要进行系统的能力建设。
明确能力标准:为每个岗位建立清晰的能力标准,让员工清楚知晓胜任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提供资源支持:给予员工必要的工具、信息和培训机会,提升能力。
设计成长路径:规划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让员工看到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工作积极性。
建立容错机制:允许员工在可控范围内试错,将失误转化为学习机会,促进员工成长。
(3)执行迅速,抢占先机
面对决策,执行快一步抢占先机,慢一步丢失阵地。
提升速度,首要优化流程,消除不必要的环节和等待时间,建立明确的时间点,将大目标分解为可快速完成的小任务。
同时,培养快速决策的文化,在信息不完备时也能做出合理判断。
这里推荐用甘特图来实时追踪,谁卡壳一目了然。
(4)风险预判,有备无患
聪明的领导,总是未雨绸缪,在晴天修屋顶。
通过建立系统的风险识别方法,定期扫描各环节的潜在风险。
建立早期预警指标,制定分级应对策略,区分必须避免的重大风险和可以承受的一般风险。
同时保持适度弹性,为应对突发情况预留调整空间。

写在最后:
《孙子兵法》说:“算无遗策,方能全胜。”
真正的领导力,在于“道、法、术”三斧齐落:明战略之“道”,定方向;严制度之“法”,提效率;精执行之“术”,促落地。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