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一个保险销售员的血泪独白
- 浅述一个好的leader对团队凝聚
- 如何打造一个适合培训的教室
- 【培训故事】一个培训讲师的故事
- 你为什么想要成为一个培训讲师?
- 赋能——把患有“深井病”的组织慢慢
- 领导力培训:盖子法则,领导力决定一
- 如何成为一个有时间观念的90后?
- 试着评估一下,你是一个成功的零售业
- 建立平行——创造一个不受困境干扰的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金牌销售技巧 做一个成功的珠宝销售
- 金牌销售技巧 做一个成功的珠宝销售
-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供货商质量管理SQ
- 怎样做一个到位的员工
- 管理者的实践——做一个优秀的经理
- 金牌销售技巧 做一个成功的珠宝销售
-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好老板
-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下属
- 如何作一个优秀的经销商/代理商
- 管理者的实践——做一个优秀的业务经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一个好员工突然开始摆烂,无非就是这4个原因
导语:一个能干的人突然躺平,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职场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摆烂。一个曾经优秀的员工开始消极怠工,往往不是他变了,而是公司或领导先让他寒心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好员工突然开始摆烂,无非就是这4个原因,每一个都值得反思。
一、钱给不够,还嫌员工不拼命
工资,永远是员工工作的的第一驱动力。当员工发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时,工作积极性必然受挫。
有些管理者总喜欢画大饼:“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你!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员工的能力不断提升,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大,可工资却像被钉在了原地,三年都毫无变动。‘既然我多干不多得,那少干也不少得,凭什么还要拼命工作?’一旦这个念头产生,再优秀的员工也会失去动力。
当管理者的承诺变成了一句空话,员工就会用脚投票——要么消极怠工,要么直接走人。
管理学有个“公平理论”: 员工不仅在乎自己拿多少,还在乎比别人多拿多少。更何况现在是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行业薪资水平一目了然。你给的比同行低,还怪员工没忠诚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员工可以坦然接受“我技不如人所以赚得少”,但绝无法忍受“我明明很优秀却被无情压榨”。
针对薪酬不公这一条,我想各位管理者应该反思:
你给的薪资,对得起员工的能力和市场价吗?
你的激励,是实实在在的回报,还是永远吃不到的胡萝卜?
我们一定要清楚一个事实,钱给不够,员工一定会不满;给够了,也未必能激励,但至少不会因为钱而摆烂。
那些聪明的管理者都懂得:谈钱不伤感情,不谈钱才最伤感情。他们会定期做薪资对标,建立透明的激励机制,让员工的每一分付出都得到应有的回报。
牢记:钱不到位,心就远了;心远了,人就懒了。
二、干得好不如舔得好
"我熬夜做的方案,不如别人陪领导打高尔夫"。市场部的小张最近很郁闷:他策划的活动带来300万业绩,但公司季度优秀员工却给了整天陪领导应酬的同事。
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现象:
真正做事的人,绩效反而不如那些只会做表面功夫的人;领导喜欢谁,谁就升得快,哪怕能力一般;公司的目标模糊不清,评价标准全凭领导的心情,员工连努力的方向都找不到。
这种环境下,再敬业的员工也会问自己:我这么拼命到底图什么?努力似乎变得毫无意义,专业能力也不再是晋升的关键因素。
好员工的选择只能是: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去迎合领导;要么用摆烂的方式来抗议这种不公平的现象。
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种情况,当一个人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认可和回报时,就会逐渐放弃尝试,陷入消极怠工的状态。
针对这一条原因,管理者该反思:
你的考核标准,是客观的,还是凭个人喜好?
你有没有让“会做人的”比“会做事的”更吃香?
记住:公平不是平均,而是要让员工的付出和回报对等,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团队里推行“成果可视化,强制量化所有产出”;实行360度评估,弱化直属领导的主观权重
三、外行指导内行,还不让反驳
“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指挥战斗。”任正非的这句话,道出了管理的本质:离业务最近的人,往往最懂业务。
但现实中,多少管理者沉迷于权力快感,把团队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
一线员工根据实际业务情况提出的方案,管理者根本不听,非要按照自己错误的想法来执行。他们开口就是“我的方案肯定对,你们执行就行”,当员工提出质疑时,还会恼羞成怒地怼回去:“你是在质疑我的决策吗?”项目成功了,管理者将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宣称是自己的英明决策;项目失败了,就把责任推给下属,说是下属执行不力,把团队当成了背锅侠。
这种你不懂,还要瞎指挥,最后让我背锅的情况,最让员工崩溃。
员工并不是不能接受决策失误,毕竟人无完人,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但他们无法接受的是“愚蠢的决策+傲慢的态度”,也不是员工没有想法和建议,而是他们知道即使说了也没用,管理者根本不会听取。
针对这一条原因,管理者该反思:
你是真的在带领团队,还是在用权力压制专业?
你有没有让员工觉得:“我说了也没用,干脆不说”?
聪明的领导都懂得: 尊重专业,团队才有战斗力;压制意见,人心就散了。
关于这点,我有一些实践经验分享给各位:
✓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 重大决策要集体讨论
✓ 谁拍板谁负责到底
四、员工心凉了,你才想起来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员工开始摆烂时,往往已经是失望攒够了的结果。
管理者的迟钝,不是没发现,而是不想发现。因为他们害怕面对问题,更害怕解决问题。
比如有些管理者平时很少与员工沟通交流,对员工的工作状态和需求一无所知。等到员工提出离职时,才慌了神,试图通过加薪挽留。但此时,员工的心已经凉透了,加薪也无法挽回他们离职的决心。某HR曾做过一项统计,80%的离职员工在提出离职前,曾多次向领导暗示自己的不满,比如“最近有点累,想换个环境”等,但领导却选择装作没看见,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还有些管理者只关注工作结果,对员工的工作过程漠不关心。他们只盯着KPI指标,却从不关心员工在工作中是否遇到困难,比如客户太难搞定、资源不足等;也不关心员工是否需要支持,比如培训、协调等。当员工因为压力过大而崩溃时,他们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你怎么这么脆弱?”
员工的心不是一天变凉的,可能就是因为这些忽视,一滴一点积累起来的失望。
盖洛普调查显示: 员工离职,80%的原因不是公司,而是直属领导。
针对这一条,管理者该反思:
你有没有定期和员工聊聊,而不是“有事才找”?
你是真的关心团队,还是只关心业绩数字?
要明白,小问题不解决,就会变成大问题;大问题不解决,就会变成团队崩溃。
写在最后:
一个好员工突然开始摆烂,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管理出现了问题。
他们曾经满怀热情地加入你的团队,相信你能带他们成长、实现价值;但最后,他们只得到了失望、委屈和不被尊重。
所以,当你发现好员工开始摆烂时,请先问自己:
我给的钱,对得起他的付出吗?
我的评价,公平吗?
我的决策,尊重专业吗?
我对他的关心,及时吗?
上一篇 : 工作能力强的人特别会催
下一篇 : 你以为员工“没用”,其实是你管理“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