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能成事的领导,永远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导语:如果你还在犹豫,请记住你的竞争对手,已经上车了。
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完美准备者”
那些整天喊着“等我准备好了再干”的人,最后往往一事无成;而那些看起来莽撞、甚至有点草率的人,反而在混乱中杀出一条血路。
不是他们比别人更聪明,而是他们更敢“先上车”,哪怕姿势不对,也能在高速行驶中调整方向。
那些天天研究商业模式、反复推演风险概率、等待最佳时机的人,最后往往只能看着别人的尾灯,感叹一句:“唉,早知道我也干了……”
机会,从不给犹豫的人。
不要等万事俱备,先干了再说。你只有先上车,才知道什么姿势最适合你。
01领导者的机会,永远都是抢来的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公平竞争,只有先下手为强。
你想等市场成熟?对不起,等你进场时,别人早已垄断。
你想等技术完善?抱歉,等你研究透,风口已经过去。
你想等团队组建好?可惜,等你招到人,对手已经跑出三个身位。
商业世界,比的不是谁更聪明,而是谁更快、更狠、更敢赌。
张一鸣做今日头条时,门户网站早已是新浪、腾讯的天下。如果他等“内容审核机制完善”“商业模式清晰”再动手,字节跳动今天可能还是个创业公司。但他直接干,用算法颠覆传统新闻分发,哪怕早期被骂“低俗”,也要先占住市场。
真正的领导者,不怕犯错,就怕不敢干。
普通人害怕未知,害怕犯错,害怕失败,所以他们永远在准备,永远在优化,永远在等一个更好的时机。
而真正的狠人,看到机会的第一反应是:“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为什么?
因为市场不会等你,竞争对手不会等你,时代更不会等你。
你晚一步,别人就抢走了你的位置;你犹豫一秒,红利就变成了红海。
02 永远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敢于先干,不怕犯错,边做边调整。
很多事情光靠想是想不明白的。
就像学游泳,你在岸上研究再多的理论,不下水永远学不会。
做企业也是这个道理,只有真正干起来,才能发现哪些路走得通,哪些坑需要避开。
最重要的是,资源都是跟着成功案例走的。
你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才动手,别人早就用实际成果把人才、资金、客户都吸引过去了。
到那时候,你再想追赶,付出的代价可就大得多了。
商场如战场,哪有百分百准备好的时候?
关键是,你敢不敢做,能不能及时调整。
用三个简单的原则,来提升行动力:
原则1:70分就干,别等100分
完美主义是执行力最大的敌人。
为什么说70分就可以干
首先市场不等人,你等“完美方案”时,对手已经抢占用户心智。
其次是很多问题只有真正做了才会暴露,空想永远找不到最优解
那具体该怎么干?
业务上:核心模式跑通就推进,细节可以边做边优化。
团队上:先找能打仗的人,再慢慢补专业人才。
资源上:有多少钱干多少事,别等“资金到位”才启动。
这里的关键点就是,先有结果,再谈优化;先占市场,再谈利润
原则2:不要怕被骂,怕的是没人讨论
很多公司死在不痛不痒的“平庸”上,而不是“犯错”上。
我见过太多创业者,产品还没上线就担心:"用户要是不喜欢怎么办?""被人吐槽怎么办?"
要我说,这些担心纯属多余。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没人讨论才是最可怕的。
你看拼多多刚起步时,多少人骂它"low"、"假货多"?结果这些骂声反而成了最好的广告。
B站早期也被说成是"小众二次元的自嗨",现在不照样成为年轻人的文化阵地吗?
这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用户愿意骂你,说明他们还在乎你。要是连骂的人都懒得骂了,那才是真的危险。
具体怎么做呢?
1、把批评当免费的市场调研,用户骂什么,你就改什么
2、适当制造争议点,保持热度
3、快速迭代,用行动回应质疑
记住一句话:被人讨论的公司才有未来,默默无闻的企业死得最快。
原则3:没有‘正确’决策,只有‘不后悔’决策
普通人总在纠结“选A还是选B”,而领导者知道:决策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敢不敢承担后果。
因为商业没有标准答案,同样的策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关键看执行和调整能力。
那具体该怎么决策呢?我给你三个实用建议:
第一,设好止损线。做决定前先想清楚: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能承受吗?比如投入不超过预算的30%,时间不超过3个月。
第二,小步快跑。新业务先用最小可行产品试水,效果好再加大投入。就像做饭一样,先尝尝咸淡,再决定要不要加盐。
第三,接受不完美。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只有相对合适的路径。招人不必等"完美候选人",先用有潜力的,边干边培养。
说到底,好的决策不是不犯错,而是犯错后能快速调整。与其纠结当初要是选另一条路...,不如想想现在怎么把这条路走通。
写在最后:
先上车的人,才能决定方向。这个时代,速度就是壁垒。
你的竞争对手不会等你“准备好”,用户不会等你“优化完”,风口更不会等你“想清楚”。
你要做的,不是准备到无可挑剔,而是先踩油门,再调整方向盘。
上一篇 : 为什么感觉中层领导从不干活?
下一篇 : 当了领导才知道,管理其实就是让人做事并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