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2012中国经济解读
    时间:2012-04-09
        2012年“两会”刚刚落下帷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提纲挈领,直面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厘清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本届政府的务实精神和执政风格。

本文选取了其中几个关键词,从经济全局和企业市场的角度进行解读。  

关键词一:保障民生

报告说:“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解读:在报告中,我们看到了政府的一系列民生保障安排,范围涉及住房、医疗、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等方方面面。作为一个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民生问题,不仅仅是让民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中国,民生保障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报告里提到的民生工程,大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被称为“不冒烟的产业”,培育这个产业,需要政府的投入(财政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民生领域,需要政府给予明确的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

在全民健康领域,国内已经有企业走在了前面,东软集团“医疗健康整体解决方案”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国内多个城市落地,意味着东软在医疗在全民健康领域,已经从B2B模式向B2B2C商业模式转变。这一商业模式的成功试水,不但惠及民众,也使企业获得了新的商业机会。

未来几十年,在保障房建造、医疗服务社会体系完善、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等领域,社会需求会不断释放,那些能率先或更好满足这些需求的企业,将在这些民生保障工程中获得独特的发展良机。

关键词二:扩大内需

报告说:“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

解读:从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到2010年的欧洲债务危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弊端此伏彼起,日益凸显。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大起大落中,中国也很难确保自身经济安全,外向型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道上,还能向前走多远?“拉动内需”的呼声,在国内学界、政界已经喊了很多年,反映到中国的整体经济、产业结构和消费购买力层面,却难见到很具体的推进战略和实质性进展。

前不久看到一个数据:2011年中国银行业实现利润10400亿元人民币,先不说银行业是否存在暴利,一个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行业,每年从社会财富中切走如此大的一块蛋糕,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经济结构出了问题。

一个没有购买力的民族,是不能支撑一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笔者曾经到过许多西部地区,那里的孩子们连基本的受教育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样的下一代,如何支撑未来西部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让我们忘记了做好眼前的事,民众消费购买力的下降,似乎印证了一个事实:中国的内生经济出了问题。

社会的发展和前进,要靠全社会的消费力来驱动。全面提升国民在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商品上的消费支付能力,已是迫在眉睫。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是要把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到政府决策的高度。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只有让国民手里有了更多敢花的钱,扩大内需—中国的内生经济,才能找到落地的平台。 

关键词三:实体经济

报告说:“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解读:小企业融资难,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了,银行业喜欢“傍大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搞实体经济赚钱难,搞虚拟经济来钱快,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近十年来,有多家经营规模较大的国内民营企业,被海外跨国公司高溢价收购。这种现象不断出现,让我们不敢自吹自擂,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好到可以高枕无忧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营和集体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基本已全部死掉。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的。笔者走访过一个地方商业银行的行长,他说“500万以下的贷款,我们基本不作考虑。”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由此可见一斑。也就是说,中小民营企业想从银行拿贷款,正路根本就走不通,很多时候只能铤而走险。

如何化解银行业普遍担忧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需要政府的决策智慧和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金融政策。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旦解决好,对中国的整体经济、劳动力就业、扩大内需来说,将能起到“湖广熟,天下足”的放大效应。

近几年,日本和美国都在推行产业回归本土政策。日本制造业的全面输出,使得日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其在全球的产业竞争力。产业空心化,导致日本家电制造业全面亏损,先进的专利技术因失去产业支撑,不能实现商品化大生产,只能眼巴巴看着它在那里睡大觉。这样的教训,我们不能不引起警惕。  

关键词四:战略产业

报告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

解读:实现中国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转型,一定是要着眼于培育在全球具有定价权的战略性大产业。哪些产业具有这样的潜质?风能、太阳能从当下的表现来看显然不行,近乎天价的制造成本,使这两个被专家看好的产业,失去了企业赖以生存的应用市场。一句话:短期内做不大。也就是说,风能、太阳能对中国的整体经济贡献不大。

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据业内人士讲不输欧美,在某些方面可能还走在世界前列。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提交了15件相关议案、提案,建言献策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细节设计上,提出应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示范推广、政府采购等多个方面予以支持。笔者走访过山东烟台中上汽车,这家企业生产的超级电容电动车,技术线路独创,充电快捷,可以在严寒中正常启动行驶,但因是一家民营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市场准入门槛难跨越,样车已经在烟台街头行驶了五六年,却迟迟不能投入规模化生产。

在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年规划”中,2015年中国纯电动车的保有量是5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100万辆,如此小的推进规模,怎能培育起一个在全球缔造定价权的大产业?如果我国政府不尽快把新能源汽车纳入打造国家战略核心产业的版图,在未来几年,当国外新能源汽车向中国市场倾销的时候,我们将丧失一个在全球汽车产业有可能获得定价权的极好机会。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