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培训管理者能力提升也要遵循“721
- 如何打造一个适合培训的教室
- 能力形成的721学习方式配比—关于
- 领导力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 南阳第九人民医院《责任胜于能力》
- 当客户来到店里,问有没有适合她穿的
- 《经销商管理能力提升》—上海比瑞吉
- 【管理培训】中高层管理者的能力缺失
- 乌鲁木齐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责任胜
- 企业管理培训课程的灵魂:决策者的思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提升训练
-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 中高层管理核心能力提升
- 银行中高层领导能力提升——中高层管
- 银行中高层领导能力提升——中高层管
- 物流公司中层管理者核心能力提升咨询
- 责任胜于能力
- 银行高端客户经理综合能力提升
- 中基层管理者管理能力修炼
- 石油行业直线经理人战略管理能力提升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适合做管理的人,有3项重要能力
在职场中,管理岗位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
管理,不是一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过家家游戏,更不是一群人围着老板唱赞歌的虚假繁荣。
卡斯特在《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方法》这本书里提到:管理者需不断地分析、综合,不断地行动、反思。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要具备三点关键能力:管人、管事、管协同。
01、 会看人,懂人性
管理的本质,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1、 知人与善用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但传统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只盯着员工的短板,恨不得把每个人改造成六边形战士。
但现实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像一块玉石,管理者要做的是把它雕琢得更漂亮,而不是强行改变形状,拼命磨合可能反倒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
团队不是木桶,而是拼图——用A的长板补B的短板,用C的斜杠能力打开新机会。
比如通过DISC分析法进行“人才画像”,梳理下属的性格、优势、劣势和特点。
把“补短板”改成“造长板”让擅长沟通的人去谈客户,让数据敏感的人去做分析,让爱折腾的人去搞创新。
2、 赋权与放权
管理不是管理者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整个团队的“大合唱”。
有的领导,什么都爱自己来管,不放心让其他人做,小到日报格式,大到项目审批,事必躬亲。
结果呢,下属迈不开步子,工作流程冗杂得像一团乱麻,领导自己也被琐碎小事缠得脱不开身,大事没空管,水平难发挥。
所以,管理者要懂得赋权与放权,让员工有机会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
不放权,你永远不知道下属的潜力有多大;不放权,你永远在救火,团队永远长不大。
实操建议:
初级:告知式放权(将具体的任务、明确的工作步骤和标准要求详细地告知下属,让他们照着做);
中级:引导式授权(向下属说明工作目标、要求和约束条件,引导下属自己思考并提出方案);
高级:创业式赋权(给下属高度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人力、技术等)。
当然,放权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可以当“甩手掌柜”,而是要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员工足够的自主空间。
就像放风筝一样,管理者要紧紧握住手中的线,但也要让风筝能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研究显示,某制造业高管推行"3D授权法":决策权(Decide)、执行权(Do)、担责权(Dare)逐步下放,次年人效提升45%。
3、 驱动而非管控
人都有惰性,职场里不乏催一步走一步的员工,有些管理者像一个严格的监工,盯着员工的一举一动才能推进,可这样员工心里也不痛快,工作也没积极性。
难道就没办法改变这种局面了吗?不是的。
最有效的管理,是点燃员工内心的火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驱动员工行动。
让员工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怎么点燃呢?靠这三个支点:
• 意义感:让员工明白工作的价值,以及他们的职责在工作流程中的重要性。就像让士兵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他们才会奋勇杀敌。
• 即时反馈:用OKR替代KPI,强调过程而非结果,让员工每完成一个关键成果,都能获得成就感和成长。
• 成长空间:建立清晰的晋升通道和培训体系,让员工看到自己的未来,他们才会死心塌地地跟着你干。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不仅不用愁员工不做事,还能获得一个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健康团队。
02、 能成事,会复盘
会看人、会放权就够了吗?错!
管理者的本质是把事办成——但办成事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把目标当靶子,把复盘当子弹的狠劲。
说白了,就是心里要有章程,能够顺利推进项目落地,获得成果,事后还会总结经验,进行优化与复盘。
1、 直达目标
想要顺利达成目标,首先要有一个清晰高效可执行的做事思维,能够把项目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和指标,确保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根据SMART原则:目标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相关联(Relevant)、有时限(Time-bound),快速整理,然后落实到团队成员身上,进行推进。
比如,某电商公司为实现“年销售额增长20%”的目标,拆解为流量获取、转化率提升、客单价提高三个关键路径,再细化为SEO优化、促销活动、会员体系等具体动作,形成清晰的行动路线图,最后顺利达成目标。
推进时,管理者也要关注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各方面心里有杆秤的情况下,才能少走弯路。
2、 总结复盘
事成之后,不能光顾着庆祝,还需要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评估和优化,去除繁琐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为下一轮的工作提供经验。
一定要常常问一问自己:当初为什么定这个目标?实际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偏差?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在这里,可以参考KISS模型总结:
Keep(保持):识别并记录项目中做得好的地方。
Improve(改进):分析执行中的低效环节并改进。
Stop(停止):终止无效或负面影响的做法。
Start(开始):引入新策略或实践。
正如稻盛和夫的观点:不懂复盘,再努力都是低水平勤奋。要想提升,要想进步,就得多优化,勤复盘。
03、敢冲突,促融合
有了好的团队,能够顺利落地项目,还需要会管协同。
好多企业里,部门之间就像隔着一堵无形的高墙,老死不相往来。你抱怨我产品更新慢,跟不上市场需求;我吐槽你反馈的信息不准确,做出来的产品没人买。
部门之间信息不流通,就像瞎子摸象,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
这就好比一场足球赛,前锋、中场、后卫各踢各的,不传球、不配合,能赢球才怪!
而管好协同,就相当于润滑剂和催化剂,能够打破部门壁垒,带来“1+1>2”的效果。
1、冲突管理
团队里有点冲突,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
这时候,就需要管理者进行协调,化解团队成员间的矛盾冲突,缓解工作带来的高压和紧张氛围,推动工作的进行。
面对冲突,有的管理者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就躲。
“拖字诀”过后,冲突的根源依旧存在,日后还可能成为一个炸弹,在某一时刻突然就爆发了。
现实中,因为团队内讧或纠纷受影响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新东方、真功夫等企业就是例子。
正确的做法,是把冲突视为一次改进的契机,主动介入。
适度的冲突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深度思考,不同的观点碰撞可能催生出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打破壁垒
团队最大的内耗,是“部门墙”太厚。要想打破壁垒,可以通过三个抓手:
• 目标对齐:别让各部门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把他们拉到一个项目里,通过OKR让各部门目标与公司战略同步,全程参与和协作。
• 信息共享: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流通,有啥事随时交流,别藏着掖着。
• 培养全局意识:通过培训、案例分享等方式,让员工了解企业的整体战略和各部门的工作,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
3、资源整合
真正的协同,是资源的化学反应。
某创业公司为拓展市场,与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头部企业提供品牌背书和渠道资源,创业公司提供技术和产品。结果,创业公司销售额增长200%,头部企业也借此进入新领域。这种“生态合作”比单纯的竞争更具生命力。
资源整合也可以经历从内部到外部的过程。
从建立内部人才库和知识库,让闲置资源流动起来,到通过战略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获取稀缺资源。
就好像把资金、技术、人才,等散沙,捏成一个“拳头”,打出更大的力量。
写在最后:
管理者,从来不是舞台中心的明星,而是舞台的搭建者,幕后的操控者。
团队得以运行的背后,是管理者在默默承受着重担——
管理之道,终归是“成人达己”的修行。
上一篇 : 做管理,拼到最后是情绪价值
下一篇 : 管理者,需要掌握5个反常识管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