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华老师简介

博客访问:2009394
培训匠人、经管作家。 新工匠精神的提出者与倡导者,10年工匠文化研究历程和10年职业培训生涯,浙江大学主讲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特聘专家。 足迹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受训企业达2600多家,受训人员超29万人次,平均每年约200场培训,..
蒋小华最新博文
- 2024年的关键词:锤炼!..
- 哈尔滨,为何能火爆出圈?..
- 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几点看法..
- 许家印,不可原谅
- 任正非:我是果粉
- 从孙子兵法谈俄乌战争..
- 做人,当如曹德旺
- 警惕:2023年世界500强我国..
- 王宝强与《八角笼中》..
- 蔡崇信的厉害之处在哪里?..
蒋小华主讲课程
在很多年以前,我刚从事带团队工作,我招了一个销售叫小A,有外企背景,第一次见面,他气宇轩昂的气质,仪表堂堂的着装,令我内心产生一阵小惊喜;说起营销的理念和过去的经历,那更是出口成章。我当时迅速将他收入麾下,像捡了个宝似的。 可是,三个月后,令我没想到的是,他业绩平平,工作被动、不积极且缺乏思路,根本没有我想要的执行力,特别令我气愤的是,他还经常抱怨公司没给他发挥的空间。 而与之相反的是,当初和小A一起招来的小B,由于相貌平平,也不怎么爱说话,差一点就被我打入到永不录用的“冷宫”里。即便当时勉强录用,我也没多看他一眼,那时权当给新人团队做“陪练”。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他入职后,却兢兢业业,对业务工作死磕到底,业绩非常可观,得到了客户、同事,还有上司的一致认同。 为什么会这样?短时间令我困惑不已。后来,我才明白面试的印象,并不能反应一个人的真实能力。短短一小时的面试,很难判断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再后来,我发现还有很多文章、书籍、及专业课程在教应聘者,如何回答面试官的问题?如何留下好的印象成功通过面试。 1. 警惕“首因效应” 2. 拒绝“光环效应” 3. 突破“近因效应” 具体的做法: 第一,根据任职标准列出必问的问题。 任职标准,就是岗位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包括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或经历、技术业务水平等。这里需要对照标准列出必问的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要按照此问题(流程)一一进行确认。 一个标准的面试流程,要减少面试官随机发挥;对于漏掉的问题,后续一定要补上;。 第二,增加面试的次数或多人参与面试 在很多大公司,任何一个人都要经过5-7轮面试,每轮独立给出是否录用的建议,如果有两个人写了“不录用”,根本进入不了下一轮。 第三,对人印象越好越要细问和理性对待 比如,有名企背景的,就要问:出于哪些考虑愿意来我们公司,或者若出现“环境不适应”会如何对待等;再比如,对于口才很棒的人,提醒自己会不会是“面试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于说自己的业绩数一数二的人,警觉“他说是真的吗?如何验证呢?” 第四,必须有多个候选人可筛选 第五,辨别“能说会道”背后的真伪 最后,你可能花了很多的心思,也进行了多轮的筛查,还是可能难以完全甄别那些“面霸”,依然会有看走眼的时候,但这些是值得你反复总结,并不断修炼的——选人永远是领导者的重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