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浅析办公室推行5s管理的意义
- 培训管理者能力提升也要遵循“721
- 金融证券业销售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 医药营销管理的5个核心
- 探析“老干妈”陶碧华的企业管理之道
- 岗位分析法——管理岗位描述问卷法、
- 管仲:春秋霸主“职业经理人”的管理
- 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应对政策
- 干货解读:私人银行和全方位财富管理
- 12月3日蒋小华老师《角色定位与管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在工作当中有些问题看似无伤大雅,但是会引发大问题。
因此,一个管理者,一定要认真识别工作中关键的细节问题,因为一旦变成常态,形成个人习惯或团队行为,那就很难处理了。
因此,以下六种人,建议管理者快刀斩乱麻,严肃处理!
01
“不知道”
在现实工作中,遇到分内之事“不知道”,这很正常的。
但是把“不知道”轻易说出来,就不正常了。
这说明他对工作毫不在意,不打算主动来处理,想敷衍了事,通常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而一个认真、敬业的人,遇到不知道的事,则会说:
先了解一下、或再想想、等搞清楚再跟领导详细说。
细微的差别,折射出不一样的工作状态。
02
“不会做”
同理,遇到不会做的工作,很正常。
但轻易说不会做,就不正常了。
对分内工作说“不会做”,要么是“干不了”,要么是“不想干”。
无论是“干不了”还是“不想干”,都属于“不称职”。
要知道,没有人天生就会,都是学过之后才会干,或是干过之后才会做。
03
“不怪我”
出现问题说“不怪我”,事情可能真的是“不怪他”,但把“不怪我”三个字急忙说出来,就是想撇清关系。
这是一种不担当不作为的心态,缺乏共同面对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心态。
出现问题,不管跟你有没有关系,“不怪我”三个字都不宜说。
说出你的建议,或付出你的行动,才是最好的状态。
通常情况下,对方可能没有怪你的意思,但一旦说出“不怪我”,则容易引发双方的对立情绪。
04
“不客气”
协调事务“不客气”的人,要么是“不知礼节”,要么是“不尊重人”。
不管是哪种情况,出现问题后,责任貌似落在配合者身上,但根源很可能出在“不客气”者的身上。
很多问题的发生,往往由于“不客气”的原因造成。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谁该谁,就算有这个义务,让对方不悦,很难协调事。
05
“不言谢”
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受人帮助从“不言谢”的人,总抱着理所当然的心态,说明缺乏感恩心。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类人要么是不懂沟通表达,要么是心态不正。
容易恩将仇报,即使能力强,也要慎用,能不留就不留。
06
“不吭声”
看到问题“不吭声”,要么是“没想到会有问题”,要么是“等着看热闹”。
看不到问题,是能力问题;看到问题不吭声,是态度问题。
绝大多数情况下,态度比能力重要。
因此,在查办问题追究责任时,除了要揪出“当事人”,还要“拔出萝卜带起泥”。
把这些“等着看热闹”的“旁观者”揪出来,留着这类人迟早是个祸害。
最后的话:
虽然以上行为,看似并并没有那么“罪大恶极”。
但是,如果管理者充耳不闻,听之任之,久而久之便会影响整个团队。
因为其他人会以为管理者默认了这类现象,甚至有样学样。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酒与污水定律:
一桶酒,只要滴进一滴污水,那它便不是酒,而是一桶污水了。
这里面不得不说另一个管理学原理——破窗效应:
一扇窗户的玻璃打碎了,若不及时修补,很快整栋楼的窗户的玻璃都可能被打碎。
上一篇 : 员工佛系,怎么办?5招化解员工佛系困局
下一篇 : 10条社交潜规则,很现实,也很管用,分享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