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培训经理既要看热闹也要懂门道
    时间:2015-04-07

       无论是因信息缺乏的昨天,还是信息过剩的今天,培训经理找到的看似是救命的浮草,却更多的都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培训经理,我或多或少也遇到过上面的问题,鉴于自己的求知欲和对培训的热爱,我不断的思考为什么,不断去寻找,在多年的反思和实践中,我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时代不断变迁,唯有浮夸心不变"。


       培训经理从来都不缺一双寻找新鲜事物的眼睛,却忘却去修炼火眼金睛的技能。(笔者:火眼金睛这里定义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能力)

       很多时候,培训经理都把培训当成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只负责做上传下达的中间人,成了没有存在感的参与者、执行者,而当想作为主导者的时候,却又因“没有业绩没有主导权”被拒诸门外。为什么会这样?用一句感性的话:

“不是不爱,只是没有好好去爱”。


       在过去盛行建立白富美级的胜任能力素质模型的日子里,培训经理是否有思考公司的组织架构、岗位配置是否恰当?基础条件是否配备?无论是屌丝男还是凤凰男,与白富美之间的鸿沟都是不可忽视的。

       在不断强调HRBP的今天,培训经理又是否了解HRBP是与HRSSC、HRS(COE)一起作为共同构建人力资源三支柱体系的单元?就像培训并非是独立的,而是与人力资源各模块有机结合一样,当然人力资源也同理并非是独立的。

       在不断跟风排斥柯氏四级评估的时候,又是否看到不是反映评估没意义,而是我们根本就不懂或者没用心去设计问卷?

       同样的,在我们争论所谓的7-2-1时,我们知否知晓这其实也需要实际问题实际分析?而这也并非是限定性的比例分配?


       工具永远只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其本身没有对与错之分,也只有人赋予了他观点、价值并作用于事物上,才让其拥有了“灵魂”,也就体现了效用。

       不少培训经理(包括曾经的笔者)接到任务后都纠结于毫无头绪,于是喜欢直接在网上下载文案或者问同行索取相关资料,说是参考借鉴,其实很多的都是直接在原有的基础上简单修改,聪明一点的还懂得结合实际进行增加或删减,做出来文案,不得不说,确实是有板有眼的,但自己实际对于方案内容的理解程度有多高则不好说了,甚至领导多问两句则解释不清楚了,实施起来的效果就更加不用说了。

       经常听说培训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不接地气”,做的东西都是虚有其表,细细想来确有道理。对于外部信息、工具的引用,如果连这是什么,出自哪里,为何出现,有何优缺点,如何运用,其成功的关键点是什么,他与我们的异同点在哪里……等等环节都不了解,又谈何去用呢?

       扎实的基础底子无疑是行动的前提,关键时刻掉链子的人肯定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如果要真正去了解这些知识或者工具,建议多阅读相关书籍。读书是补充相对完整、系统知识的最佳学习方法。判断一本书的好坏,最基础的是看序言、目录,是否有用心写,看文字描述、逻辑关联即可,而书籍的含金量则更多的来源于作者的阅历。对于想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和工具,则在有基础底子知识后自行尝试实践,以及与实际应用者一起面对面的交流探讨更能有所收益。


       我们常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那么,什么才是适合的?

       曾经的曾经,笔者接过上级安排的一项培训任务,在与上级沟通并清晰其目的、目标后,很快就提交了一份让上级颇为满意的答卷,然而悲剧的是过几天上级却说需要重做,原因是老板方面不通过。几经周折后发现,源头的问题需要从源头解决!知会上级后直接沟通老板,通过与老板(发现问题并发任务者)深入对话,新做的方案一次便通过!这可以叫做上接战略。

       后来的后来啊,实施过程障碍一大片!业务部门负责人不支持,受训学员不上心,讲师授课没激情,老板不再重视培训,培训经理有苦说不出……一个恶性的循坏周而复始。当然,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解决绝大部分的冲突问题。站在企业的立场、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确定相关人员绩效与培训目标的相互协调,实施的障碍迎刃而解。这也就是下接绩效。


当然,具体的做法肯定远没写的这么简单。但无论如何,真正适合的、接地气的,永远都不是拿来即用的,而是量身体裁的。读懂公司文化,了解领导意图,学习业务知识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项目、活动的成果也少不了动员相关成员的一起参与。在这过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培训经理还需要有“共赢”的思维意识,“共赢”并非是墙头草,而是以培训经理为主导进行系列项目设计和实施引导,主张解决学员实际问题之余反过来服务企业,并在助人成长之余成长自己。

潮流止于肤浅,经典在于沉淀。培训经理如要在培训领域里占据一席之地,沉淀下来提升自己的专项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并造就自己的品牌已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新课题了。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