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领导力影响的8大因素----领导力
- 【企业管理培训】企业微博管理时应极
- 让销售人员“不败”的8大心态
- 我的意思是……(销售培训游戏)
-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8大区别
- 提拔为领导,才明白这8大真相,惊呼
- 一般管理者与赋能领导者的8大区别
- 让我想起……(团队培训游戏)
- 你知道吗……?(创造力培训游戏)
- 员工执行力差的8大真相!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导语:用对工具,管理不累。
之前,我曾在公众号更新过一篇《8大必备管理工具》,这8个管理工具,都是管理者在布置任务时常常提到的,在工作中能直接拿来可用。
而今天,我想分享一个做管理的8大核心管理工具,可能一时半会用不到,但作为管理岗,这也是核心中的核心。
狩猎模型
狩猎模型,又称Kano模型,受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启发,用于分析用户需求与满意度的关系。
它帮我们区分,哪些投入是雪中送炭,哪些是锦上添花,避免管理资源浪费。
该模型将需求分为五类:魅力属性、期望属性、必备属性、无差异因素、反向属性。
必备属性:是底线。按时发薪、安全的办公环境。一旦缺失,员工满意度会急剧下降;但即便做得再好,也只会被认为是应该的,不会带来满意度的提升。
期望属性:是激励区。有竞争力的奖金、清晰的晋升通道。满足则满意度提升,不满足则下降。这是管理者需要重点投入和竞争的领域。
魅力属性:是惊喜。意想不到的额外奖励、高规格的团队认可。没有,员工不会抱怨;但有,则会带来极大的满意和忠诚。
无差异因素:是无效投入。改变食堂餐巾纸的品牌。无论做与不做,大家都不太在意。
反向属性:是雷区。严苛的打卡制度、无效的会议。投入越多,团队怨气越大。
实操指南:
狩猎模型包含三个关键步骤:扫描(Scanning)、锁定(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
扫描:定期通过问卷、访谈,全面收集员工对各项管理措施的反馈。
锁定:分析数据,将各项措施归类到五类需求中,识别出当前最需要改进的“期望属性”和可能存在的“必备属性”漏洞。
定位:集中资源,优先保障必备属性,大力优化期望属性,偶遇策划魅力属性作为惊喜。
八何分析法
八何分析法,是传统5W1H分析法的升级版。
在原有的What(啥事)、Why(为啥)、Where(哪儿)、When(啥时候)、Who(谁)、How(咋做)基础上,加了How much(多少)和How feel(感受咋样),这是关键。
该模型强调从多维度思考问题,避免单一维度局限。特别是新增的How feel维度,将员工感受和客户体验纳入分析框架,符合现代管理中人性化和体验经济的要求。
根本原因分析:连续追问为什么,直至找到问题根源。
解决方案制定: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
HCD模型
HCD模型以企业、部门、个人三个横向层面,以及战略、组织、文化三条纵向直线,形成“三横三纵”的九个节点,将宏大愿景转化为具体目标。
方法论:
愿景分解:将企业愿景分解为部门和个人目标。
目标对齐:确保部门和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一致。
行动计划制定:根据目标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实操指南:
假设,为公司制定年度计划,这时你要通过以下3方面来思考和定夺。
企业层面:明确年度战略目标,如提升市场份额。
部门层面:销售部门制定提升销售额的具体计划。
个人层面:销售人员制定个人销售目标。
通过HCD模型,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确保各部门和个人行动一致,最终实现年度目标。
六盒模型
六盒模型由韦斯伯德教授提出,用于组织诊断。
该模型通过六个盒子(目标、结构、关系和流程、奖励、领导、领导有用的机制)分析组织健康状况,定位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使命与目标盒子:关注组织的使命是否清晰、目标是否明确且有挑战性,以及目标是否与组织战略一致。明确的使命和目标能为组织成员提供方向和动力。
结构与流程盒子:考察组织的结构是否合理,部门划分是否清晰,流程是否高效顺畅。合理的结构和流程能确保组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关系与沟通盒子:分析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沟通是否畅通。良好的关系和沟通能促进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奖励与激励盒子:评估组织的奖励与激励机制是否有效,是否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合理的奖励与激励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领导与管理盒子:审视组织的领导风格是否适合组织发展,管理者是否具备有效的管理能力。优秀的领导和管理能引领组织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帮助机制盒子:检查组织是否为员工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培训、资源等。完善的帮助机制能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绩效。
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由爱德加·戴尔提出,指出不同学习方式的效果差异。
听讲效果最低(5%),阅读(10%)、视听(20%)、示范(30%)、小组讨论(50%)、做中学(75%)、教别人(90%)效果逐渐提升。这里主要用于一下两方面。
1、培训体系
倒金字塔原则,将75%-90%效能的学习方式作为核心:
新员工培训:30%制度讲解 + 50%案例研讨 + 20%实操演练
技能提升:20%理论输入 + 50%小组项目 + 30%成果汇报
2、团队赋能
知识输入阶段
避免填鸭式培训,采用"10分钟讲解+20分钟案例分析"模式
比如,销售话术培训时,先播放错误示范视频(20%视听),再分组改编话术(50%讨论)
能力转化阶段
设立实战演练日,要求员工在安全环境中模拟客户场景(75%做中学)
知识内化阶段,实施以教促学计划,选拔优秀员工开发内部课程(90%教别人)
六顶思考帽
六顶思考帽,通过六种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六种思考方式,帮助团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思维质量和效率。
白色思考帽:关注事实与数据,客观分析。
红色思考帽:表达情感与直觉,释放感性思维。
黑色思考帽:批判与谨慎,审视问题不足。
黄色思考帽:乐观与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绿色思考帽:创新与变革,挑战旧有观念。
蓝色思考帽:控制与组织,规划思考路径。
峰终定律
人们对一段经历的评价,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时刻的感觉:峰值(最强体验点)和终点(结束时的感觉)。
管理应用场景:
新员工入职:第一周的体验(峰值)和试用期结束时的感受(终点),基本决定了他对公司的印象。
项目攻坚:在项目最艰难的时候,管理者如何挺身而出支持团队(创造积极峰值);项目结束后,如何组织庆功和复盘(圆满的终点)。
绩效考核:绩效面谈的沟通方式,是整个过程的高潮和终点,直接影响员工对整个考核周期的感受。
有意识地为团队的关键经历,比如入职、项目、培训、年会,设计峰值时刻,如特别的欢迎仪式、攻坚成功的即时庆祝和圆满终点,有仪式感的结束方式。
麦肯锡7S模型
这个模型强调组织成功的七个要素相互关联、彼此依赖。
它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战略(strategy)、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任何变革都不能只动一个“S”,而要考虑整体的协同性。
硬件3S(较容易改变):
Strategy:公司的竞争战略。
Structure:组织架构图。
Systems:核心业务流程、制度。
软件4S(较难改变,却至关重要):
Shared Values:企业文化的核心,位于模型中心,影响其他所有S。
Style:高层管理者的领导风格。
Staff:员工的能力与构成。
Skills:组织整体的核心能力。
当在推行重大变革时(如数字化转型),用7S模型检查:新的战略是否需要调整架构和系统?同时,员工的技能是否匹配?领导风格和共享价值观(文化)是否需要相应转变?确保七个要素重新对齐。
写在最后:
这些工具我都在不同团队验证过,确实有效。但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一道鸿沟。给管理者的三个建议:
1、一次只用一个工具,用熟练了再学下一个
2、根据团队阶段选择最合适的工具
3、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灵活变通才是关键
带团队不是靠苦劳,而是靠工具和方法。从现在开始,选择其中一个工具,用起来。用,就比不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