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如何进行在职深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五大成长性企业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如何在职场中左
- 【HR培训】我与培训共成长
- 企业成长与战略管理的必然联系
- 培训讲师如何坚持自我成长?
- 业务员成长三困局
- 销售人员成长谨防“外强中干”
- 成长型企业战略规划分析
- 高成长企业如何解决管理问题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员工成长计划------公司内部培
- 职场感恩-心灵成长课程
- 参观考察青岛港知名企业文化建设与成
- 邮政企业成长管理—人才梯队体系建立
- “8090后成长与管理”
- “8090后成长与管理”
- 家电连锁企业利润爆炸性成长的终极利
- “8090后成长与管理”全国巡讲第
- 未来成长领导力--团队三维成长管理
- “8090后成长与管理”全国巡讲第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小李今天又在办公室熬到了十一点。
他双眼通红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敲打着。这不是在赶项目,而是在写一封长达5000字的邮件,详细列举了三个月前某个项目中,隔壁部门是如何不按流程办事,导致现在问题频出的全过程。
“这次我一定要证明,根本不是我们的问题!”他咬着牙说。
老张拍了拍他的肩:“兄弟,你去年这个时候也在写类似的邮件,前年也是。你证明了这么多年,证明了什么?”
小李愣住了,手指悬在键盘上,久久没有落下。
01
什么是“不证明”?
职场中有个诡异的现象:越是拼命证明自己正确的人,往往越容易被认为是个麻烦精。
不证明,绝非躺平任嘲。它不是让你对错误视而不见,也不是让你忍气吞声。不证明,是一场精力的再分配革命——把原来耗在“证明确实如此”上的能量,全部转移到“那我该怎么做”上。
老张今年41岁,是公司的老员工了,这么多年他见过太多像小李这样的“证明狂人”。他有个经典比喻:“在职场证明自己正确,就像在猪圈里证明自己最干净——就算你赢了,你还是浑身臭味。”
不证明自己是对的:你的方案明明更好,会上却被否决。证明党会收集数据、准备材料、四处游说,非要让大家承认你的方案更优。而不证明党则会想:“既然这个方案不行,那我怎么在现有方案中加入我的核心思路?”
不证明别人是错的:同事明显犯了错误,导致项目受阻。证明党会第一时间发邮件抄送全组,明确指出错误来源。不证明党则会私下沟通:“这里好像有点问题,咱们一起看看怎么补救?”
不证明流程有多乱:公司流程混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证明党会绘制流程图,标注出17个不合理节点,发给领导并附上万字改进建议。不证明党则会研究:“在这个混乱流程中,我怎么能够最快地拿到我需要的东西?”
不证明领导有多离谱:领导做出了明显外行的决策。证明党会准备行业报告、案例分析、数据预测,试图让领导回心转意。不证明党则会思考:“在这个离谱决策下,我怎么还能做出点成绩?”
马克·吐温说过:“不要与猪摔跤,因为你会弄得浑身泥污,而猪却乐此不疲。”你越证明,越容易被卷入情绪漩涡,越容易成为他人眼中的麻烦制造者。
02
如何做到“只成长”?
其实我年轻的时候和小李一样也是一个十足的“证明狂魔”。会议上为了证明方案A比方案B好,我能拿出十八页PPT数据,把对方怼得哑口无言;领导说句“这个设计是不是有点突兀”,我都能引经据典三个大师理论证明设计合理性。结果,年终考评的时候,领导对我的评价:“专业能力突出,但团队协作待加强”。
职场上的许多事情,根本不需要你证明什么。你说出来,并不会改变什么,反而会让自己被情绪裹挟变成那个“不懂事”的人。
既然不证明是底线,那只成长就是目标。想通这一点后,我整个人都通透了。毕竟,职场不是养老院,年纪轻轻也不能真的躺平。否则,35岁被优化时,就连哭的地方都轮不到你先上。
1、把公司当训练室
别把公司当战场,要当《头号玩家》里的绿洲——所有让你崩溃的破事,都是系统设置的隐藏任务。
混乱的流程是无序生存技能包。朋友在国企时,报销流程要过12个关卡,他干脆做了个自动化表格,现在全部门求着他帮忙。沟通太累就当这是锻炼跨维度对话的好机会。
正如尼采所言:“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替换成职场版就是:“那些搞不垮我的破事,全成了我简历上的亮点。”
2、练就职场剥离感
职场最危险的状态,是把工作当婚姻——既离不开又过不好。
小敏曾是个“全情投入者”,公司一点风吹草动就焦虑不已。直到经历了那次重组——她辛苦经营的团队被解散,信任的同事转身就去了竞争对手那里。
“那天我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突然明白了:我把公司当成家,公司却只把我当租客。”现在的小敏早就学会了“剥离”。
情绪剥离:领导的批评不再是她失眠的理由。“领导批评我的方案,不等于否定我整个人。就像厨师被说菜咸了,不代表厨师人品有问题。”
结果剥离:项目成败不再直接关联自我价值。“这个项目黄了,不等于我能力不行。可能是时机不对、资源不足或单纯运气差。”
身份剥离:职位头衔不再定义她是谁。“今天我是总监,明天可能是专员,但我永远是我,一个有能力的人。”
评价剥离:别人的看法不再左右她的行动。“他说我太激进,她说我太保守。我要做的是我认为正确的事,不是活成他们评价中的样子。”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过:“伤害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职场剥离感就是学会调整那个“看法”。
3、建立最小化成长系统
我工作时最得意的发明是“每天1小时最小化成长系统”。不管多忙,每天雷打不动留出1小时,做那些能让我变得更好、能“带得走”的事。
这个系统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复盘今天哪个项目可以做得更好?不是自责,而是冷静分析:“下次类似情况,怎样能节省20%时间?”
学点跨岗位技能。当时我是做市场的,但每天花10分钟学点数据分析,现在居然能自己跑SQL了!虽然水平很菜,但已经能唬住不少人了。
接触一个圈子之外的人。不只是换名片,而是真心请教一个问题。我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研发、产品、销售各个部门的人,意外获得了许多内部信息。
每天读十页书。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看进去之后常常能给我带来很多感悟和启发。
哪怕环境再不友好,你清楚自己正在默默长出属于自己的核心能力。这种成长是谁都夺不走的。
4、学会断舍离
职场断舍离不是不干活,而是精准投放精力。太贪心,什么都想要,往往什么都抓不住。
给你们分享关于薇薇安的故事吧。她曾经是个“职场垃圾回收站”。同事甩的锅、领导推的活、别人不要的烂项目,她照单全收。她觉得这是在证明自己的能力,结果证明了自己最好欺负。
学会断舍离后,她明白了:职场不是你做什么决定你是什么人,而是你不做什么定义你是谁。
断舍离的精髓在于:知道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老天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只在自己的事上发力,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let it go吧朋友!
就像《冰与火之歌》中的名言:“当雪诺忙着守护王国时,小恶魔在读书,瓦里斯在养小鸟,而他们都比雪诺活得好。”
✎写在最后
讲到这里,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放回到开头的小李身上。
他最终没有发送那封5000字的邮件,而是关闭电脑,回家睡了个好觉。第二天,他简单整理了问题点,约了相关同事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三个月后,小李负责的项目获得公司创新奖。领奖时他说:“这次成功,源于我停止证明谁错了,开始思考怎么才能对。”
职场这场游戏,规则很简单:不证明,只成长。
因为,最好的证明,无需言语;最快的成长,不必张扬。
上一篇 : 做到这6点,逻辑不再混乱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