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师博客 > 讲师博文
广告1

钱锦国老师简介

钱锦国培训讲师

钱锦国

博客访问:44218

【讲师介绍】 传统文化学者 诚己国学院线上教育创始人 崇正书院阳明心学研修会会长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 浙大、上海交大客座教授 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国际职业培训师行业协会认证中国十大培训师 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上善讲坛”特聘国学讲师 【..

钱锦国最新博文

钱锦国主讲课程

闲话距离
时间:2012-10-28     作者:钱锦国

说起唐代诗人王勃的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家都耳熟能详,而这首被传颂了1300多年的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如今已通过科技变为现实。先进的交通、通讯技术带来了“距离之死”,缔造出“地球村”,引发了经济社会的巨变。跨国公司纷纷崛起,虚拟经济迅速发展,证券交易如火如荼,敏捷制造方兴未艾,网上购物成为时尚……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势不可挡。
         距离问题的解决,促进了社会空前的发展,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无论是社会,还是组织或者个人,谁善于解决距离问题,谁就能成为赢家。就企业而言,进行信息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管理,解决的是缩短管理距离的问题;实施差异化、多元化、连锁化、全球化经营,解决的是扩大经营距离的问题,而完成前者又是推进后者的基础。成功的企业都是在解决了缩短管理距离问题后,才开始扩大经营距离;不谙此道的企业,常常是在没有学会缩短管理距离的情况下便盲目扩大经营距离,结果是鞭长莫及,顾此失彼,最终累倒长城。如旭日升、郑州亚细亚、三株、太平洋建设、八佰伴等企业的倒闭都是因为此。就个人而言,成功者都是既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而能脚踏实地,从零做起;又深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能开拓进取,放眼世界。我国古人都很崇尚“游学”,并因此取得巨大成就。如大禹治水九州,孔子周游列国,老子骑牛西行,郑玄遍访群儒,李白尽览名岳,欧阳修寄情山水,徐霞客放足四海……而今人则已远涉重洋,踏入异国。据俞敏洪先生讲,当初他从北大毕业后也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出国留学,但由于家里太穷出不起学费而未能成行。但是,自从新东方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后,出国就成了家常便饭。当然,不能说路走得越远的人就一定越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成功的人一定有着广泛的联结和长远的活动距离。画地为牢、故步自封的人哪怕再勤奋努力,也难成大事。庄稼人若一辈子不肯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怎么也干不出大名堂;山里人若一辈子不肯走出大山,就只能一辈子守穷。在甘肃地区的一个极为贫穷的村庄里,十几年出了一大批硕士、博士等精英人物,就其原因竟是都想走出去找到一个有水喝的地方。看来要想改变命运,得先学会改变距离。
        当然,要改变现实距离还得先从改变自己的心理距离开始。有的人之所以原地踏步,没有长进,往往是源于心理上的懦弱畏缩、自我设限。有的人之所以停滞不前,没有创造,往往是源于思想上的抱残守缺、因循守旧。有的人之所以难成大事,没有建树,往往是源于头脑中的自我中心、自私自利。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冉求的柔软退缩的个性让他感觉到学习孔子的道理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孔子认为能力不足的人应该是尽力去做,走到半路不得已才停下来。现在冉求却是画地自限,根本不想前进。孔子这样说一方面是在激励冉求不可畏缩,继续向前;另一方面是在提醒后人,必须直面困难,尽力而为,不该故步自封。有一句广告词叫“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推陈出新,才能获得持续进步。中国在近代以来与西方国家之间产生的差距,关键就在于科技创新上的差距。佛学上有一个词叫“心量”,即“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意思是佛心能包下太虚空,度量能容纳恒河沙数的大千世界,这恐怕是对心理距离的最高概括。《华严经》上讲,不修普贤行不能证得无上菩提,因为普贤的心量是圆满的,没有障碍,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尽虚空遍法界都融在一心之中,这是普贤心量。而现实生活中那些心胸狭窄之人,常常把内心画成好多格子、好多界线,分出你我他,起心动念都是自己的利益,心里连一个人都容纳不下,像这样怎么修也修不出普贤行,怎么干都干不出大事业。中国有很多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四分五裂、走向衰落,其根源就是领导者的心量不够,格局太小,此所谓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看来,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事业,都离不开内心的修炼。而在认识宇宙人生上,老子更是强调了这一点。在《道德经》四十七章中,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是在劝世人不要心浮气躁地四面出击、外向驰求,这样走得越远越是南辕北辙。而应该透过自我修养的功夫,清除情欲的蔽障,作内观返照,向心灵深挖,保持本体的透明和虚静的心境,如此览照万物,得见天道。
        当然,我们还应看到另外一种情况,当现实的距离可以轻而易举地被拉近时,人们的心理距离反而可能被疏远。比如过去因为交通、通讯的落后,要访亲问友可能得花上好几天时间,但是见了面一定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因过于便捷、频繁,便失去了距离感,所以过去的那种亲热和快乐也就逐渐消失,甚至有人感叹:像《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的那种美好的爱情,在当今已难以寻觅。当年张生和崔莺莺虽近在咫尺,但因为崔夫人的阻挡却难得相见,距离让他们产生了无尽的思念,美好的爱情也就随之而来。而当今的恋人,纵使相隔千里,障碍重重,也能随即通话、聊天、视频,实在太想了就乘上飞机“千里江陵一日还”,相思之苦即可了却,又何来那般美好爱情?所以就应了那句话:“距离产生美。”此外,值得警惕的是,虽然现代电子媒介让人们实现了“零距离”沟通,但是有关专家指出,现代人会因对电视、网络等媒介的过度使用而产生“媒介依存症”,由此形成孤独、自闭的性格,这种人在日本被称为“电视人”或“容器人”,他们习惯于人机对话,虚拟交流,不愿现实互动;即使与人交往,也是紧紧包裹住自己,进行壁与壁的碰撞,不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人在80后、90后中居多。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如果说是“媒介依存症”让80后、90后形成自我中心、不愿关注他人倒也罢了,那本应该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的政府官员,不知为何竟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甚至到了格格不入的地步。要不怎么有人会放出这样的话:“你们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当然最让人郁闷的是,民众离不开媒介,可是媒体的报道却不能实现与民众的“零距离”,而是在玩“躲猫猫”。
        说到现在,当知距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还值得一提的是,距离对于人际交往和企业管理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在人际交往中有个“界域语”,即人与人在交往中因根据双方的关系和现场的情境来确定彼此间的距离。如果双方亲密无间,则可使用“密切界域”,进行零距离接触,但一般不适用于公共场合。而若是朋友聚会、私下谈心等,则可使用人身界域,即由一方伸手到双方伸手可以相互接触的距离。在正式的非私人交往关系中,则应使用“社交界域”,当在1.2米到2.1米之间。在演讲过程中则要使用“公共界域”,一般距离为3.6米至7.5米之间。看来,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使用距离还是有讲究的,而在管理工作中如何用好距离更是大有学问,甚至可以说学会了运用距离,就学会了管理。比如:高层领导如何保持与下属间的距离,就很值得推敲。如果离得太近,就会因为熟悉而滋生轻蔑,有句话叫“仆人眼中无英雄”。如果离得太远,又会脱离群众,失去控制。所以,高层领导应当学会与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既不让下属随意靠近,又不让下属感到疏远。有时需要站出来鼓劲加压、听取意见、描绘愿景,更多时候应当退居幕后,希言少语,保持神秘,不让下属知道自己的喜好和根底,权威也就由此树立。同时,高层领导还可利用距离来识人用人。如庄子《列御寇》中说:“君子远使之,以观其忠;近使之以观其敬。”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把一个人调到很远的分公司去工作,让他离开总部的权力监督中心,这样可以观察到他是否能忠心耿耿地做事。还可以再把他调到身边来做事,看他天天跟着自己,是否能保持对自己的尊敬。对于中层干部来说,对距离的运用尤为重要。首先,要学会如何保持与上司之间的距离,不要试图与上司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更不可窥探上司的情况。历史上就有宰相李斯买通宦官窥探终日隐匿于行宫之中的秦始皇的记载。有一日,秦始皇在行宫中发现李斯率领着一队阵容庞大的车马,招摇过市,不禁大为恼火。不想第二天李斯却突然减少了车队数量,且无任何排场可言。秦始皇看到后知道一定有人给李斯通风报信,追查不出来便下令将所有宦官一律诛杀。其实,秦始皇这么做,倒不完全由于侍从暴露了他的行踪,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担心内外臣属勾结,暗中窥伺着他,使他出于被监视的地位,这样下属掌握了他的好恶,就可以迎合、蒙蔽、欺骗他。所以,做下属的最好与上司保持适当距离,不该知道的就不要打听,更不能越权行事,这样才能免受上司的猜忌。中层管理者在对待下属上,最好把自己当作圆心,把下属当作圆周,以保持自己与每个下属的等距关系,千万不能亲疏有别,厚此薄彼。否则,必然引起下属的不满,导致下属间的对立。当管理者能够做到让每个下属都感觉到自己是最受领导器重的人时,部门得治矣。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