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5分钟法则(战胜拖延的秘诀)
    时间:2025-05-20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5分钟法则(战胜拖延的秘诀)

当你点开这篇文章时,我先问你一个问题:
你真的有在高效工作、好好做精力管理吗?
答案,我想不言而喻。
我相信你肯定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周一晨会上,领导宣布:“周五前提交季度复盘报告”。
你表面淡定点头,内心却开始盘算:“不急,先刷会儿手机,明后再开工也不迟。”
周三下午,你盯着空白的文档,却依然一个字也没有写。
周五凌晨,你顶着黑眼圈赶工,最后交出一份漏洞百出的报告,被领导批评“态度敷衍”。
不知不觉间,你的时间精力到底被谁偷走了?其实,答案就在你一次次的拖延和无效努力中。
今天,我要给你介绍一个能帮你夺回精力、战胜拖延的秘诀——5分钟法则。

01, 什么是5分钟法则?
5分钟法则,简单来说,就是当你面对一项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任务时,先告诉自己:“我就做5分钟。”
这5分钟,不需要你有多高的效率,也不需要你完成多少工作量,只需要你开始行动。
它利用了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一旦你开始行动,哪怕只是很小的行动,也会让你的大脑逐渐进入工作状态,就像汽车启动需要一点助力,一旦启动起来,就会越跑越顺。
从职场精力管理角度来看,拖延是精力的一大杀手。
当你拖延时,你的大脑会一直处于一种焦虑纠结的宕机状态,不断消耗你的精力。
当你开始做那5分钟,你的注意力会逐渐集中到任务上,大脑也会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让你感受到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进一步激励你继续做下去。
这就好比爬山,当你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山,心里可能会打退堂鼓:“这么高,我怎么爬得上去啊!”
但是,如果你告诉自己:“我只爬5分钟,5分钟后我就可以停下来。”
你会发现,这5分钟其实很容易就过去,而当你爬了5分钟后,你已经站在一个新高度,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时,你可能会更有动力往上爬。

02, 5分钟法则的适用场景
5分钟法则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它确实在很多职场上的场景中都能发挥巨大作用。
下面,我就给大家列举几个常见的适用场景。
(1)处理繁琐任务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繁琐、枯燥的工作任务。
比如,整理文件、录入数据、回复邮件等。这些任务虽然不难,但却很耗时间精力,很容易让人产生拖延的想法。
这时候,你就可以运用5分钟法则,告诉自己:“我只做5分钟,把这堆文件整理一下。”
当你开始做了,你会发现,其实整理文件并没有那么枯燥,而当你看到文件被整理得井井有条时,会有一种满足感,也更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2)开启困难项目
有些项目可能比较复杂、难度较大,让人望而却步。
比如,你要负责一个新产品的市场推广方案,你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这时候,也可以运用5分钟法则,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告诉自己:“我只做5分钟,收集一些相关的市场资料。”
当你开始做了,你会随着资料的积累,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也更有信心去完成。
(3)应对突发事件
在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系列突发的工作任务。
比如,领导临时让你写一份报告、做一个PPT等。这些任务通常时间紧、压力大。
这时候,你就运用5分钟法则,深呼吸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告诉自己:“我只做5分钟,梳理一下报告的框架。”
当你开始做了,你的大脑会逐渐进入工作状态,也会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培养新的习惯
如果你想培养一些新的工作习惯,像每天早起学习、定期运动等,但总是坚持不下来,那么5分钟法则也可以帮到你。
比如,你想养成每天早起学习的习惯,但早上总是赖床不起。你可以告诉自己:“我只早起5分钟,看几页书。”
当你开始习惯早起5分钟,其实早起一段时间也就没那么难,而当你看到自己在有了进步时,你会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03, 如何有效运用5分钟法则?
知道了什么是5分钟法则和应用场景,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如何有效地运用它。
(1)明确目标
运用5分钟法则前,你必须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比如,你要写季度复盘报告,那就明确一下这5分钟你要完成哪部分,是收集数据,还是列出大纲。
不要给自己设定模糊的目标,像“开始写报告”这种目标太空泛,很容易让你在5分钟内无所适从。
然后,选择其中一项,作为你运用5分钟法则的起点。
(2)设定5分钟倒计时
当你确定好要做的任务后,就给自己设定一个5分钟倒计时。
在倒计时开始之前,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告诉自己:“接下来的5分钟,我只专注于做这件事,其他的事情都先放一放。”
这一点,有点类似于时间管理中的“番茄钟管理法”。
(3)立刻行动
倒计时一开始,你就要立刻行动起来,不要给自己任何犹豫和拖延的机会。
哪怕你心里还是有点不情愿,哪怕你觉得这5分钟可能做不了什么,也先开始再说。
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容易入手的事情做起,只要开始做了,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4)专注当下
在这5分钟的时间里,你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中,排除一切干扰。
把手机调成静音,关掉社交软件,让自己远离那些会分散你注意力的事情。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感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想法。
你会发现,当你真正专注起来的时候,时间会过得很快,而且你有一种成就感。
(5)评估结果
5分钟结束后,停下来评估一下自己的成果。
看看你在这5分钟里完成了多少任务,有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如果达到了,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比如喝杯咖啡、吃块巧克力,让自己更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如果没有达到预期,分析一下原因,看看是不是方法不对,或者哪里还可以改进。
然后,再给自己设定一个5分钟,继续做下去,长期积累,反复训练,你就能专注地坐在一个地方干一件事。

04, 5分钟法则的常见误区
虽然5分钟法则很简单、很实用,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下面,我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常见的误区,帮助大家避免踩坑。
(1)把5分钟当成借口
有些人可能会把5分钟法则当成拖延借口,他们会想:“反正我只做5分钟,做完这5分钟就可以休息了。”
于是,他们在做这5分钟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根本没能真正投入到任务中。
就好比我的同事小李,领导让他整理一份客户资料。
他一开始就用上了5分钟法则,嘴里还念叨着:“我就花5分钟整理一下。”结果这5分钟里,他一会儿看看窗外的风景,一会儿摸摸桌上的小摆件,心思根本就没在资料上。
5分钟一到,他立马把资料一扔,说:“5分钟到了,我休息会儿。”
可这资料整理得乱七八糟,关键信息都没找全。这不仅无法提高工作效率,还会让你养成更加拖延的习惯。
所以,在使用5分钟法则时,你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把这5分钟当成一个开始,而不是一个结束。
(2)过度依赖5分钟法则
5分钟法则虽然有效,但它并不是万能的。
有些工作任务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深入的思考,不能仅仅依靠5分钟就完成。
如果你过度依赖5分钟法则,总是只做5分钟就停下来,那么你可能会陷入一种“碎片化工作”的状态,无法真正完成一些重要的任务。
所以,在使用5分钟法则的时候,要根据任务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时间,该延长时就延长,该深入时就深入。
(3)忽视后续的行动
5分钟法则的目的是让你迈出第一步,进入工作状态。
但如果你在5分钟结束后,就停止了行动,那么这个法则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所以,在使用5分钟法则的时候,你一定要在5分钟结束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做下去。
如果你已经进入了状态,那就继续做下去,直到完成;如果你还没有进入状态,那么可以再给自己设定一个5分钟,继续尝试。

写在最后:
状态,就像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短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提高做事的效率,管理好自己的精力。下次当你又想拖延时,不妨先试试5分钟法则。
告诉自己:“我只做5分钟,就5分钟。”也许,这5分钟就会成为你改变的开始,让你从此告别拖延!
恭喜你看到了最后,从此刻开始你就步入了5分钟法则,因为当你静下心来读完这篇文章时,就已经消耗了5分钟的时间。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