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公司里最难管的那个人,可能才是最值钱的
    时间:2025-07-30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能力极强,业绩突出,但从不“合群”;你说东,他偏要论证西更优;开会时他总能挑出你决策中的毛病,让你下不来台。
这类人,常被叫作刺头,让管理者又爱又恨: 爱的是结果,恨的是过程;想要的是价值,头疼的是态度。
但我想说,这些让管理者头疼的人,比让管理者省心的更有价值。因为一个只会顺从的人,永远不会让你出事,但也不会出彩。而一个敢于挑战的人,可能让你不舒服,却能带来创新。
一、为什么刺头难管?
为什么这些人敢“不听话”?因为他们的底气从来不是脾气,而是硬实力。那些让管理者头疼的“难搞”,恰恰是打破平庸的稀缺特质。
1.有主见,不盲从
他们不会轻易被权威压服,也不会被流程束缚。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敢于质疑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干,也敢于指出“我认为这个流程不行/有问题”。
他们不是为了看起来听话,而是尊重事实,为了把事情做对,不会因为是领导就盲目服从,而是会想:“这个决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他们敢于挑战集体无意识,识破沉默的共识,虽然听起来刺耳,却能避免团队集体掉进坑里。
没有主见的队伍,执行力再强,也只是在高效地走错路。
2.有底线,不妥协
他们不会为了讨好谁而放弃自己的判断,也不会为了保持团队和谐而掩盖问题。
他们敢说真话,哪怕得罪人;敢坚持原则,哪怕不合群。这些人,不是来捣乱的,而是来预警的,因为他们更不接受结果失控。
3.有原则,不随便
这样的人,往往个性鲜明,不屑于搞人情世故,也不迎合表面和谐。做事有风格,成事有章法,认定的事就做到底。所以,他们不怕承担责任,也不怕承担后果。
对于平庸的团队来说,这些刺头的特质正是它们最缺的东西,就像团队里的破冰船,虽然会有颠簸,却能开辟出新航线。
二、管刺头的两种误区
为什么很多管理者一见“刺头”就烦?因为他们的管理逻辑,建立在控制而非激发之上。
当刺头提出质疑,第一反应不是倾听,而是:“你这是挑战我的权威?”
当刺头不配合流程,第一反应不是理解,而是:“你这是破坏团队协作?”
他敢提反对意见,就穿小鞋;他不配合协作,就扣绩效。要么把人逼走,要么把人磨成混日子的老油条,直到最后团队只剩一群听话的执行者。
这种反应,暴露了两种管理误区:
1.把服从当管理成果:总觉得团队意见一致就是好事,却不知一片祥和的背后,是没人敢说真话、没人敢冒险的平庸。就像温水煮青蛙,所有人在听话的舒适区里慢慢失去战斗力;
2.把统一当高效:要求所有人步调一致,却扼杀了那些不同步里藏着的创新——管理不是削平棱角,而是让鹰飞得更高,让鱼游得更深。
把雄鹰关进鸭圈,它就只能学划水;把鲸鱼拉上岸跳龙门,它只会窒息而亡。
真正的管理智慧,是让刺头的锋芒对准市场,而不是对准自己。
三、管好刺头“拔刺”不如“软刺”
某团队的销冠是个独狼,从不分享客户资源,还抢新人的单子。前经理天天批评他不配合,业绩反而下滑;新经理换了个思路:“你资源多,那就给你开大客户专属通道,但每周必须带新人复盘3个案例,做得好,提成再加2%。”
三个月后,销冠的客户转化率涨了,新人也出了几个小单。经理说:“我不管他好不好管,我只要他的本事能变成团队的本事。”
你看,前经理的做法是堵,打压刺头,结果团队越来越平庸;新经理的做法是疏,引导刺头,结果团队业绩翻倍。
刺头的刺,对于相比较于刺头的能力来说,只是瑕不掩瑜的瑕,你可以否定他们的
对于刺头来说,他们对自己同样有着高水准的要求,所以,更需要被尊重,被倾听,被引导。
管好刺头,堵不如疏。
四、管好刺头的三把钥匙
所以,真正的管理,是把刺头的优势转化为团队战斗力,而不是把刺拔平。你得搞清楚:他是恃才傲物,还是眼里容不得沙子?是只顾自己,还是太想把事做好?
管对了,刺头就是王牌;管错了,王牌也会变成废牌。
1.给舞台,别给枷锁
某设计总监总骂市场部审美土,却能在上级说“我怎么感觉还 是第一版好”时,拿出数据怼回去:“这版转化率比第一版高30%,我们要的是卖货而不是好看。”
这类刺头要的不是听话,而是对专业的尊重。与其压制他,不如引入“数据PK机制”:让他用数据证明方案优势,用结果赢得话语权。
聪明的管理者,不让他闭嘴,而是让他用专业封别人的嘴。
2.给规则,别给太多束缚
某销冠从不参加团建,却能把难缠的客户啃下来。与其逼他融入团队,不如定个规则:“你可以不参会,但每周必须交3条客户攻坚经验;你可以不带新人,但成交后要分10%的资源给新人池。”
当刺头拒绝分享经验时,管理者可以设立经验变现奖励,将利他行为与个人利益绑定。这类人反感形式主义,却认价值交换,用规则框住底线,用利益换他的分享欲,比逼他合群更有用。
3.给目标,别给太多细节
某项目经理总跟同事关系不融洽,却能在别人还在开会时,把资源对接、进度节点全搞定。与其批评他情商低,不如直接说:“这个项目要在月底上线,过程你自己盯,需要谁配合直接调动,搞砸了我找你。”
这类刺头烦的是磨磨唧唧,爱的是“能说了算”,给够权限,他就能风风火火冲在前面。
你要做的,不是压制他们,而是引导他们,让他们反对者变成共创者。
五、不是所有的刺都值得“软”
当然,不是所有刺头都值得留。有些人,本事没有脾气大、犯错就甩锅、爱较劲,不懂变通、自尊心强,不服管教、情绪化,易冲动抵抗……这些人不是刺头,而是团队蛀虫。
他们不是因为坚持原则而难搞,而是因为情绪不稳定、能力不足却自视过高;不是挑战权威推动进步,而是无端对抗、制造矛盾;不是敢说真话,而是嘴上不把门、背后乱说话;不是不合群,而是其他同事无法与其共事。
当这类人出现时,是团队的毒药、管理者的麻烦、效率的杀手,管理者们应该反思是否是制度或流程出现问题。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调摆好了,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能翻过界限。
写在最后:
团队就像一片森林,有参天大树,有攀藤灌木,也有带刺的玫瑰。你不能因为玫瑰扎手就把它砍掉,毕竟,它开的花是其他植物开不出的。
管理者要的,不是让所有人都听话,而是让不同的人在对的位置上发光。那些让你头疼的刺头,可能正是打破团队平庸的关键——你容得下他的刺,他才能给你带来别人给不了的光。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