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想废掉一个员工,就不停对他说这6句话
    时间:2025-11-03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是有力量的。作为管理者,你可能没发现,随口一句话的分量,可能比绩效考核还重。
员工愿意主动干活,无非图三样:能赚钱、付出被看见、人格被尊重。可这份心气儿也需要保护,不经意间泼冷水的话,也会把热情浇灭。
好多团队死气沉沉,真不是工资给少了,是管理者的话天天在耗人。那些话,无形之中把员工耗空,把主动做事的人,逼成了应付差事的人。
你要想废掉一个员工,就对他说这6句话。

01 “能者多劳,就交给你了”(权责不对等)


在《职场动物进化论》里,工作被分成了四类:
1.形象工程(老板关心、做给老板看的事)2.日常工作(可做可不做的琐碎事)3.垃圾工作(大家都回避的无效事)4.陷阱工作(前任烂摊子或完不成的任务)
其中,垃圾工作和陷阱工作,就是消耗员工的“红灯工作”。
可不少管理者总用“你资历深、我放心”“这个项目催得急,你经验多,费心想想办法”当理由,把这些红灯工作推给老员工,美其名曰“放权”。看似是信任,实则是甩包袱。
员工一开始觉得这是领导信任,硬着头皮接;慢慢就会发现,这些活耗时耗力,既没业绩产出,又学不到东西,反而会耽误自己负责的核心项目。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处境,最容易让员工变得消极、抗拒。
要想在布置任务时不消耗员工,要记得明确定位 → 拆分价值 → 共担资源。
1.先明确工作定位,不模糊放权,说清是否红灯工作。如,“整理旧档案是目前的辅助工作,不算核心任务,主要是为了后续查数据方便,如果你有空,可以处理一下。”
2.拆分价值与时间,不堆无效活,平衡核心与辅助。如,“你手头的用户增长项目是重点,档案整理每天抽1小时就行,不用全精力投入。”
3.共担资源或调整,不甩锅,一起解决红灯问题。如,“前领导的烂账确实难理,我会帮你协调财务部门出数据,咱们一起理。”
02 “你是不是根本没上心?”(否定努力)
“这点事都搞不定,你最近忙啥呢?”“加班了怎么没达标?是不是没上心?”
说这话的人,眼里只盯着没做好的结果,压根没看见人家付出了多少。
其实人干活不光为了业绩,还图个“力气没白费”的认可。就像《狂飙》里高启强对唐家兄弟,俩人为他出生入死,可一件事没办妥,换来的就是“废物”俩字。时间长了,谁还愿意真心卖命?最后敷衍了事。
结果没做好,不代表可以全盘否定。员工在过程里攒的经验、解决的问题,同样是团队的宝贝。
一否定,人家就会想“反正干了也白干”,慢慢就成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心态。毕竟没人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这种时候,应该先认付出 → 再分责任 → 共想办法。
1.锚定具体付出,不说“你辛苦了”,说清员工干了啥。如,“你这一周天天加班,不仅把代码优化快30%,还堵了3个漏洞,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贡献。”
2.客观拆分责任,不怪员工,说清问题原因。如,“这次上线晚,是客户临时加需求导致的,不是你的问题。”
3.一起定改进方案,不让员工单干,主动搭手。如,“咱们下次提前跟客户签协议,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
03 “XX可以,你为什么不行?”(质疑能力)
“你根本不是干这个的料。”“这点逻辑都搞不懂,难怪做不好。”“你和XX比,还是差了点。”
这种话,是直接给人贴“不行”的标签,尤其是拿人比人的话,简直是内驱力的粉碎机。
人都信权威,管理者说一句“这人不行”,在职场就堪比盖棺定论。新人本来就没底气,这么一说更不敢试了,慢慢真就觉得自己不行。
有个广告公司主管,总爱用对比激励下属,不到半年,手下5个人走了3个。剩下俩也变得畏首畏尾,交方案前改好几遍,还得让领导定好方向才敢动手,彻底没了胆子。更糟的是,这么比来比去,团队里的人都互相提防:被夸的人没人靠近,被说的人自卑,最后团队成了一盘散沙。
在提出意见时,应该:
1.清晰指出问题,对事不对人;2.给出工具或参考,让员工知道怎么改;3.再进行小小的鼓励,让员工有信心。
04 “别问为什么,照我说的做就行”(封锁思考)
“你做就是了,问那么多干嘛?”“这些事情不需要你知道。”
这话的意思很伤人,把员工放在了“执行工具”的位置上,把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当成无关紧要的东西。它直接剥夺了员工的自主感。
当员工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传声筒或执行臂时,就很难对工作成果有主人翁意识。短期看,你觉得这样发出指令,可以让员工快速执行;但长期看,这样培养出来的是一群只会等待指令、不会思考、拒绝承担责任的“机器人”。
团队会失去最宝贵的底层创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者的角色,不应该是发号施令的监工,而是塑造环境的教练。你要解释,让员工知道这些工作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意图。
更好的说法是这样:“我们这次行动的核心是提升XX指标,我是基于XX的考量。你记得特别关注客户的反馈,之后根据情况调整。”
05 “我可没这么说”(推卸责任)
“我早就跟你说过了,是你没听明白。”“上面问起来,你自己解释。”
这种话最寒心,因为它打破了最基本的信任。领导一有事就甩锅,员工的信任感哪里来?这心一凉,就再也不想主动了。
领导甩锅,整个团队都会变样——出了问题,销售怪产品,产品怪技术,技术怪需求,没人想着解决,全在撇清关系,团队就废了。
领导力的核心是责任,而不是权力。管理者能担责,员工才敢放心做事。
更好的说法是这样:“这个问题,虽然我可能也没有权限,但我会协调XX的同事,一起推动解决。”
这样传递“我与你共同面对”的信号,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都会强化。
06 “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扼杀创新)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闭嘴,别想着改变。过去的经验是圣经,你的新想法不受欢迎。
这样的话是思想僵化的开端,直接扼杀了员工的好奇心与进步心。它传递的信号是:思考是危险的,按部就班才是安全的。这样下去,员工要么停止创新,要么转身离开。
要想避免,管理者要懂得,自己的职责之一,就是挑战现有的成功模式,而不是捍卫它。
可以换一种更好的说法:“我理解你的想法。我们现行的流程是基于过去XX情况制定的。你能具体谈谈,你的新方法如何能更好地解决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吗?”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鼓励了员工思考,同时让他聚焦在解决业务问题上。即使最后没有采纳新方案,探讨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很有价值了。
✎写在最后
员工的内驱力,从来不是骂出来、催出来的,是靠看见、信任、尊重喂出来的。前面说的那些话之所以伤人,就是因为它们刚好毁了这三样。
其实管理哪有那么复杂?一句肯定的话,就能让员工满血复活。
你的嘴,既然能点燃那些热情,那就多说说实在的、给人底气的话,让团队拧成一股绳。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