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怎么一眼就看出,工作能力差的人?1.永远都在问、2.忙成陀螺不出活、3.沟通逻辑混乱……
    时间:2025-11-20

怎么一眼就看出,工作能力差的人?1.永远都在问、2.忙成陀螺不出活、3.沟通逻辑混乱……

我想,每个企业都会有这类下属,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忙得水都顾不上喝,但月底绩效考核总是垫底。或者,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找同事就是找领导,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带团队十几年,我发现那些工作能力差的人,往往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工作习惯和思维模式出了问题。
尤其是下面这5个特征,只要占了两条,就真的要警惕了。

01, 伸手党,永远都在问
“领导,这个怎么做?”、“文件找谁要?”、“流程怎么走?”如果你的微信每天都被这种问题刷屏,恭喜你,团队里肯定有个伸手党。
去年我就遇到个典型。新来的实习生小张,人挺机灵,就是爱问。让他整理行业报告,半小时跑来问三趟:从模板到数据。我实在没忍住,反问他:“如果你是领导,希望下属怎么处理?”他愣在那儿,脸唰地就红了。
工作能力强的下属,都是带着解决方案提问的。后来我给了他三条硬性规定:
1.能百度到的,绝不问人,互联网都是你的老师,先自己查。
2.提问前,先给出你的方案,先自己思考、在思考,哪怕不成熟,也证明你思考过。
3.积累自己的工具库,每次遇到新问题,都把解决方法归档,同一个坑别掉进去两次。
三个月后,这个实习生养成了好习惯。现在他提问都是这样的:“领导,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想了A、B两个方案,A的优点是快但质量一般,B的质量好但耗时久,您看选哪个?”
看见没?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从执行者变成解决者,公司雇你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提问题的。

02, 伪勤奋,忙成陀螺不出活
第二种人,最让人心疼也最具欺骗性。每天加班到最晚,周末还在群里发工作消息,可你要问他“这季度核心成果是什么”,他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我们部门之前就有个这样的同事。她桌上的文件永远堆成山,电脑同时开着十几个窗口,电话响个不停。任谁看了都会说一句“辛苦”。但季度复盘时,她的产出却排在末尾。问题出在哪里?
我发现,她的工作方式完全是“打地鼠”模式,哪个问题冒出来就敲哪个,没有优先级的概念。花费大量时间处理邮件、整理表格这些琐碎工作上,而对真正影响业绩的核心任务,却因没时间而一再拖延。
伪勤奋的本质,是用战术上的努力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他们享受我很努力的自我感动,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
真正高效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把80%的精力放在了能产生80%价值的那20%的事情上,做起事来从容不迫。
如果你每天都很忙,却感觉不到成长,是时候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在生产,还是在原地踏步?
如果你也有这个倾向,可以尝试:
每天开始工作前,用5分钟想清楚: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在工作中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工作,5分钟休息,缓慢调整自己的节奏。
晚上睡前复盘,今天的时间都花在哪?产出了什么?

03, 没重点,沟通逻辑混乱
“然后……那个……就是……”最怕遇到这种下属,汇报工作十分钟,你愣是没听懂核心观点。
上周我给一家公司的员工做培训,现场模拟工作汇报。市场部员工讲了十分钟行业分析,在座的人都一脸茫然。我喊停后问:“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他的主旨?”全场沉默。其实她的内容很详实,但缺乏基本的框架。
这种情况在企业太常见了,缺乏结构化思维,员工准备了大量材料,却不会组织表达。
更可怕的是,这种混乱能传染。一个逻辑不清的人,能让整个团队的沟通成本翻倍。
在工作中,清晰的逻辑是第二生产力。后来我教给他一个万能表达框架:
1.结论先行:任何汇报前,用一句话概括核心观点
2.三点支撑:用第一、第二、第三给出最重要的三个理由
3.明确诉求:你需要对方做什么决定或提供什么帮助
比如,原来他要说:“客户对方案A有疑虑,觉得成本高,但方案B他们又觉得效果不够,而且技术部门说实现有难度……”
现在改为:“建议采用方案C,因为第一它成本比A低20%,第二效果接近B方案,第三技术确认可行。需要您批准下周试点。”
奇迹发生了,他只用了三句话,就把没说清的内容,非常干练的说清。

04, 爱拖延,执行力差
第四点是执行力差,喜欢找理由。我认为这是人性共有的一些缺点。
我观察过,拖延最严重的人,不是懒,是完美主义作祟。他们总想等万事俱备、等状态好了再开始,结果拖着拖着就黄了。
“明天开始减肥”、“下周一定交方案”、“月底前肯定完成”……这些话你是不是也很耳熟?
你像有些做设计的,能力很强,但交活总是压着死线。有次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总觉得还没做到最好,想再改改。”
要明白,完成比完美重要100倍。特别是互联网行业,速度有时候比质量还关键。你先做出个60分的东西,然后根据反馈快速迭代,比憋个大招然后错过时机强得多。

05, 总解释,习惯找理由
最让人头疼的,是那种一出问题就先找理由的人。
项目失败了,复盘会上负责人第一句话就是:“主要是因为客户要求不明确……而且时间太紧……再加上竞争对手报价太低……”
我立即打断他:“今天我们开会的目的是找解决办法,不是追查责任。每个人先说说,在这个项目中,自己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会议室一下子安静了。
成熟的人都懂,总是解释的人,是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出了问题,最值钱的能力,是把我不行变成我能行。
现在我的团队有一条铁律:带着解决方案去解释。
当你停止解释,开始想办法时,你会发现所有困难都为你让路。

写在最后:
我认为,能力差是习惯的叠加效应。
看完这5个特征,你可能会想,唉,我好像也占了那么几条。不过别慌,这很正常。重要的是意识到问题,然后一点点改。
工作能力就像肌肉,需要每天锻炼。今天改掉一个小毛病,明天修正一个坏习惯,半年后你再回头看,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步了一大截。最可怕的是,明明满身毛病,还自我感觉良好。
说实话,带团队我最大的感悟就是:那些混得好的人,未必比你聪明多少,但一定比你会做事、会做人。
希望你能对号入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共勉。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