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相关热门文章
- 曾鸣的“团队赋能”到底是什么鬼
- 自我赋能
- 赋能的层次
- 企业为什么要赋能
- 怎么赋能团队
- 未来组织最重要职能的是赋能,而不再
- 赋能,个人怎么赋能给自己
- 家居行业:卫浴市场未来发展三大主打
- 赋能——把患有“深井病”的组织慢慢
- 任正非之女孟晚舟谈华为未来战略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团队赋能工作法
- 团队赋能培训
- 品牌拥有未来——消费与广告心理学
- 985赋能新零售H2期
- 大数据行业应用现状与未来应用热点
- 决胜于未来的企业战略
- 团队赋能工作法(音频课程线上学习)
- 团队赋能——让员工自我驱动
- OKR—绩效赋能
- 人力资源转型:HRBP赋能与实践特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未来需要我们赋能
时间:2019-08-26
阿里马云多次提出:阿里不是电商公司 而是赋能中小企业;
腾讯的格局是“链接一切,赋能个人”;
京东到家发布了“零售赋能”新战略;
联想集团CEO杨元庆表示:AI驱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联想要做推动者和赋能者!
就连前些天大火的奇葩说上,张泉灵也提到的“赋能中心”。
大佬们都在强调赋能,为什么如今赋能如此火热?
人工智能”已经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迭代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不断影响着人们的使用习惯。
现在有关AI时代的争论,却已经是如火如荼了。
对于AI有人很悲观,比如霍金此前就表示,“全面化人工智能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终结...”;埃隆马斯克也认为,“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就仿佛是在召唤一个恶魔。”相反,也有不少人表示很乐观的,比如蒂姆·库克,他说“人工智能并不可怕,怕的是人像机器一样思考。”;而李彦宏更是笃定,“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前两天在彭博全球商业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女性更容易失业。李彦宏则与之观点相左,他表示,“未来的确有很多工作有可能被 AI 取代,但是科技进步也会创造很多新的工作机会。”
对于人工智能的终极判断,到底是悲观的霍金、埃隆马斯克是对的,还是乐观的蒂姆·库克、李彦宏是对的,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人工智能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问题,将是一个关键,所以未来组织对于员工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你的绩效是否是优秀那么简单了,组织需要的是你的多元化价值,你的贡献值,这些都将会源于你的创新,你赋能于人,别人赋能于你。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我把它定义为:
怎么能引导别人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怎么能把自己赋能于组织,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价值;
第一步是要做到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很难啊。总有很多事情是我们认为自己不擅长的,而且往往我们还真不擅长;很多事情是我们不喜欢,不情愿做的,而且往往我们还真可以不去做。至少,我们会觉得不去做也不会有什么大损失,或者说这个损失我们还负担得起。这个时候,别人和你说,这样是不行的,你得勇于尝试,你得克服自己的心魔去挑战自己,去超越自己。你肯定心理觉得这人有病,或者最多觉得道理说的不错,可是老子不乐意,你管得着嘛。
举个例子吧。比如打小王这件小事。不打就活不了嘛,没有吧?不打,你能拿我咋样,不能吧?所以,我不想打就不打。除了一些限制性信念外(比如认为这么做是不对的),其实更多的是我们不想超越自己,不想自虐,不想让自己活得更累。毕竟,超越是痛苦的,往往伴随的就是想都想得到的失败,而且可能还不止一次。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年我不是自己死脑经地抱着必须做的心态,和很多人一样地选择退场,今天的我会在干嘛?或许也还凑合或不差,但是恐怕不可能会有这段精彩经历了。精彩是因为背后的有蜕变。胆大心细脸皮厚是从打CC开始被塑造的。这对我之后的思想行为模式造成了极深远的影响。虽然,至今我还不如一些人天生就具备的胆大心细脸皮厚。但,至少我超越了自己一次。
如果你没有让自己不舒服过,没有逼自己去做些新的尝试,没有不断地去逼自己的话,那么你可能不会受伤,但也因此不会进化。你的能量也就不会有什么质的改变。
自我超越的路上不会都是对的尝试,但即使如此,也得去做做看。
第二步是要做到自我负责。
自我负责是大家更熟悉一点的概念。对结果负责,对客户负责,对侯选人负责,对团队负责,对老板负责。我们的一生要对很多人负责。那么什么是对自我负责呢?
第三步是要做到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比较陌生的概念。因为自我接纳的境界最高。武林高手不是随便就能修炼成的,自我接纳也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我们往往要花费些时间才能认清自己是个普通人。认清自己的不完美还不算难,最难的是认清之后还要学会去接受。毕竟,我们一直在被强调要去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扩大自己的边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些都没错。但是,这些不意味着你可以认为你能Hold住所有的挑战,完成所有你想完成的超越,扩大边界到无穷大。要放下不切实际的预期并做到接纳这个看似弱小的自己。
牢记自我循环的三步,自我超越-自我负责-自我接纳。尽力去激发自我超越的意识,以这些理论去推动自我超越的实现,从而促发循环的发生。
只有当我们自己变得更强大,能量更高时,我们才可能输出能量去影响别人——我们身边的客户朋友、家人同学,甚至是更多的陌生人。
上一篇 : 团队赋能,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