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不可不学的前台接待礼仪
- 心软也能当好领导!
- 不躬身入局,不配当领导!
- 不躬身入局,不配当领导!
- 这6类人很难被提拔为领导!
- 当上领导才发现,只会做管理的人,当
- 员工离开的不是公司,是领导!这4大
- 不学会骂人,就别当领导!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骂人本身不是问题,该骂就骂,问题是会不会骂。
不少管理者,应该都有过这种纠结吧?
员工犯了明显的错,不骂吧,同样的坑反复跳;骂重了吧,员工委屈想离职;轻飘飘带过,团队越来越散。最后要么憋着,郁结在心;要么直说,被员工当成坏老板。
其实骂人本身不是问题,该骂就骂,问题是会不会骂。要骂,骂的是事不是人,骂的是问题不是人格,甚至能把批评变成员工成长的台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当个会骂人的好领导。
01
该骂
的人要狠
不该骂的要稳
不是所有错都至于骂,先分清可原谅的试错和该纠正的失职,才不会瞎发火,怪错人。
比如新人第一次做方案,漏了两个数据。
新人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摔跤很正常。这些是“没经验导致的失误”,不是“态度问题”。这时候骂只会浇灭积
极性,不如帮他找方法。
但如果是老员工犯懒或者失职,像第几次把客户的核心需求写错,导致项目返工,这些是“明知故犯的失职”,
是态度不端正、责任心缺失,必须严肃批评,否则会带坏团队风气。
前者是不会,后者是不做,这两种错的处理方式,天差地别。
比如,新人小马第一次独立谈客户,因为紧张忘了提优惠政策,客户没签单。这时候就不用骂他,而是帮他复盘:下次谈之前,把关键信息写在手机备忘录里,客户犹豫时拿出来看一眼,慢慢来。
而另一个老员工小赵,连续两次把客户的签约时间记错,导致客户跑单,这时候就可以直接骂:你做销售三年了,记签约时间是最基础的底线!这次不仅让公司损失了单子,还让客户觉得咱们不专业。明天开始,每次记完时间,跟客户发个确认消息,也抄我一份,我盯着你改!
你看,分清楚错的性质再开口,员工才会服,也知道该往哪改。
02
三步批评法
不伤人还管用
有效的批评,其实也
不是为了发泄情绪,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
记住这三个步骤,骂完员工也不会抵触,还知道该怎么做。
1. 先摆
事实,不要
扣帽子
一上来就说“你怎么总这么马虎”“你根本不重视这个项目”,员工第一反应肯定是“我没有”,然后就会跟你争论对错,听不进批评。
不如先摆具体事实:
“这次的项目报告里,有三个数据跟原始报表对不上,A产品的销售额,你写的是50万,原始数据是45万;而且报告里没附数据来源,客户刚才问的时候,我没法解释……”
用事实说话,员工没法反驳,也能清楚知道自己错在哪。
摆完事实,再说影响,比如“这次客户对我们很不满意,我当时已经道歉了,现在我们得返工。你现在把数据再核对一遍,避免下次再出这种问题”。
2. 再给方法,不要泄情绪
很多管理者骂完就完事了,员工知道自己错了,但不知道该怎么改,下次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这时候,作为比员工懂得更多、更有经验的领导,就应该给员工指点迷津,给出解决方法。
比如骂员工“报告写得乱七八糟”,不如接着说:要写报告给公司领导看,风格就应该符合领导习惯。下次写报告,先列个提纲,这样逻辑就清楚了。我这里有个我自己整理的模板,你可以先照着改,改完咱们再聊。
给方法比只批评有用得多,这样员工会觉得领导不是想骂我,是想帮我改,同样问题在以后发生的概率也会更低。
3. 恩威并施,要留点希望
批评的目的是让员工变好,不是把员工骂得没自信。
骂完一定要补一句定心话,也就是俗话说的“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
比如:这次的问题咱们改过来就好,你之前做的活动策划很出彩,客户都夸了,我相信你下次能把报告写好;或者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就是这次没注意,咱们一起把方法学会,以后肯定能避免这种问题。
之前有个刚毕业的运营,因为没经验,把推广文案搞混了平台,导致效果很差。领导批评完,补了一句:你上次写的小红书文案,风格特别符合年轻人的喜好,阅读量比其他人都高。这次发错平台是经验问题,咱们一起理清楚每个平台的规则,下次你肯定能做得更好。
这句话说完后,员工很快打起精神,还主动去查平台规则,下次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
03
这三种骂法
再生气也不用
另外呢,有些批评看似解气,其实会伤员工的心,还会毁了团队氛围,再生气也得忍住,不能这么干。
1. 在众人面前骂,
不留点面子
再大的错,也别在开会时、或者当着其他同事的面骂。人都好面子,当众批评会让员工觉得没尊严,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你让我没面子,我就故意不改正。
特别是现在的员工,对自己的情绪更为关注,网上一些员工被批评就忍不住和老板对呛,或者当场愤而辞职,甚至反手把公司告上法庭的情况也不少见。当众骂人的代价,可能比你想的大得多。
2. 习惯性翻旧账,
不就事论事
骂的时候只说当下的错,别扯员工上次也是这样、员工三个月前就犯过同样的错这样的话。
翻旧账会让员工觉得“我再怎么改,你也只会记得我的错”,从而放弃改正。
比如员工这次漏了数据,你就说“这次报告里的数据对不上”,别加一句“你上次做报表也漏了数据,怎么总不长记性”——过去的事已经无法改变,但未来的行为,还能被你引导。专注当下的问题,员工才会专注解决问题。
3. 老喜欢否定人,
不针对行为
这是最容易踩的雷。
很多人一生气就脱口而出:“你太不负责任了!”“你就是不用心!”“你这人怎么这么懒?”
这些话,骂的不是行为,而是人格。同时,也
不是有效批评,而是情绪宣泄。
一旦你否定了一个人本身,他就不再愿意听你后面的话了——因为他在心里已经关上了门:“反正你都觉得我烂,那我干脆烂到底。”
正确的做法是:
只描述具体行为,不贬低人格。
比如员工方案没做好,别说“你根本没能力做方案”,要说“这次的方案里,用户需求分析得不够细,再梳理一下”;员工没按时完成任务,别说“你就是个拖延症”,要说“这次任务没按时交,是哪一步卡了时间,下次提前规划好”。
否定行为,员工会想“我下次把行为改了就好”;否定人,员工会想“我天生就这样,改不了”——这两种说法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
写在最后
其实会骂人的本质,不是会批评,而是会沟通——
你不是要通过骂来证明自己是领导,而是要通过批评,帮员工改正问题、变得更好。
就像园丁修剪树枝,不是为了把树剪疼,而是为了让树长得更直、更壮。
好的领导,骂的时候有底线,骂完有方法,骂后有鼓励。这样即使批评了员工,员工也会知道领导是为我好,不仅不会抵触,还会愿意跟着你干。
你也要记得,说到底,你要的也不是骂赢,而是员工改好。
上一篇 : 管理不是改人之短,而是这4个字
下一篇 : 领导明知道单位很乱,为什么不闻不问?5个原因看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