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九型人格--识人用人与性格分析
- PDCA性格密码-识人用人
- 总裁智慧与古今识人用人方法精要
- 九型人格与识人用人之道
- 相人智慧之识人心理学
- 易经识人善用术的高效运用
- 超速识人与王道
- 电力管理者的读心识人——管理心理学
- 高效识人—基于胜任能力的招聘与面试
- 总裁的识人技术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导语: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
在培训中,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抱怨,大环境差,下属难管,合适的“千里马”更是一票难求。
但通过与一些中层干部深入交流后,我慢慢发现或许问题不在“马”,而在那个自以为懂“马”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管理,从来不是用好人那么简单,而是懂得会用人:先学会识人低处、评人高处、用人长处。
01, 识人,看低处
很多人用人用垮了,不是眼光不好,而是只看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却忽略了他最坏的可能。
所以,管理者的第一重考验,不是让下属喜欢,而是能否看清他们最真实的样子。
(1) 看人品最低处,值不值得用
一个下属值不值得长期用、放手用,别看他表现好时有多靠谱。而要看他在压力最大、诱惑最多、情绪最差的时候,能不能依然守住基本盘。
遇到难题,是往外推、往下甩,还是主动扛?
面对功劳,是抢着要、藏着占,还是愿意分?
受了委屈,是冷抱怨、暗抵触,还是继续做?
管理者要学会压力面试,依据“胜任力模型”理论,通过模拟高压场景,不只看他表现好的时候有多好,更要看他差的时候能有多差。
人品的最低处,往往才是他真实的水平面。值不值得用,不看他在你面前做了什么,而看他在你背后没做什么。
(2) 看底线最低处,能不能托底
托底,是信任的终极考验。
有的人小事靠谱,大事闪躲;
有的人循规蹈矩,却从不为结果负责。
看一个人的底线,不是看他对流程的遵守,而是看他在没有监督时能否自律;不是看他在顺境中的承诺,而是看他在困境中是否仍然选择坚持。
能托底的人,未必聪明绝顶,但绝对心中有尺、行事有界,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3) 看欲望最低处,可不可驾驭
一个无欲无求的人,难有突破;一个欲望过盛的人,容易失控。
管理者的任务,是识别出下属最底层的欲望,并将其引导到与团队目标一致的方向上。
从心理学上来看,人的行为由内在动机驱动。建议从内心动机出发,通过定期一对一深度沟通,注意,这不是谈任务,而是谈个人:
1、“你未来3年最想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看长期目标)
2、“工作中什么最能点燃你?什么最消耗你?”(看内在动机)
3、“你对自己的当前价值和发展速度满意吗?”(看自我认知)
在整个沟通中,管理者只听不说,通过倾听看懂下属的真实欲望,你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激励他、约束他,甚至保护他不过界。
02, 评人,看高处
平庸的管理者看的是当下是否好用,而优秀的管理者,看的是一个人未来是否可塑。
(1)看潜力,而非资历
资历只能说明下属过去做过什么,而潜力才能说明他未来能成就什么。
有的人年轻缺乏经验,但思维敏捷、举一反三;
有的人跨行而来不懂术语,但用户感极好、洞察精准。
资历是过去的存量,潜力是未来的增量。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下属的真实潜力呢?可以设计“潜力评估表”:
学习能力:学新东西的速度;
迁移能力:把经验应用到新场景的能力;
抗压能力:在高压下的决策质量;
格局视野:对行业趋势的敏感度。
建议从4个维度打分,每个维度1-5分。例如,一个新人潜力分4.5分(资历分3分),但你相信他3个月能冲到90分——那就该用他,甚至破格用他。
(2)看格局,而非瑕疵
没有人是完美的。纠结于小节瑕疵,容易一叶障目,错过真正有大局观的人。
有的人虽然偶尔马虎,但关键时刻顶得住、打得赢;有的人虽然不善言辞,但思考深入、逻辑清晰。
你要判断的是:他的短板是否触及原则?他的长板能否支撑未来?
如果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格局与你团队匹配,那些小毛病,反而可以通过机制和文化来弥补。
(3)看发展,而非现状
团队管理最怕的是静态看人。
今天他做不好,不代表他三个月后做不好;
这个项目他搞砸了,不代表下一个他不能翻身。
优秀的管理者会问自己:如果给他更好的支持、更清晰的反馈、更多的试错机会,他能不能变得更好?
这里,我总结出一个成长反馈公式:先肯定进步+再指出差距+最后给予支持。
先肯定进步:“你这次方案的数据分析比上次强多了”;
再指出差距:“但用户痛点挖掘还不够深,可以多做3场用户访谈”;
最后给支持:“下周我陪你一起约用户,你负责提问,我记录”。
你会发现,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团队才会进入成长模式;用静态的眼光评判,团队只会越管越僵。
03, 用人,看长处
管理的终极目标,不是让所有人变得一样完美,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位置上发光。
所谓用人所长,本质上是把人的优势变成团队的胜势。
(1)欣赏他的优势
不要总盯着下属哪里不行,而是要不断发现他哪里行。
一个擅长细节的人,就别逼他整天谈战略;一个创意丰富的人,就别让他困在重复流程里。
你要做的,是真正看见他——然后明确告诉他:“你这一点特别厉害,这个任务只有交给你我才放心。”
人只会为“被看见的优势”拼命——你越强调他的长处,他越愿意为你创造价值。
(2)弱化他的短板
短板不用补,只要不拖后腿就行。聪明的主管,从不让鱼爬树,而是帮它找到水。
如果不擅长公开演讲,但分析能力极强,那就让下属专注做研究和报告;如果执行力强但创新不足,那就让他负责落地推进,而不是策划创新。
通过协作、流程和岗位设计,让每个人的短板变得不重要,才是团队高效的秘诀。
我认为,团队的真实效率,不取决于最弱的人,而取决于能否让最强的人发挥最大价值。
(3)放大他的价值
真正的高级管理,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你要学会为下属赋能——不仅给他机会,还要给他舞台;不仅给他资源,还要给他背书。
当他成功时,把光打在他身上;当他突破时,公开肯定他的成长。
让团队每一个人都知道:在这里,优势会被看见、长处会被重用、价值会被无限放大。
写在最后:
看清人性的底线,才能避开看不见的坑;
相信人的潜力,才能带出真正能打的团队;
而唯有用好人的长处,才能把平凡的人,聚成不平凡的队伍。
所以,不要抱怨团队缺人、人才难留。或许你该回头看一看:
你是否真正看见了人?
你是否愿意真正地相信人?
你是否真正在成就人?
上一篇 : 只要中一个,就说明你在公司没前途了
下一篇 : 有效管理,必备三定、三抓、三带、三放、一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