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自我赋能
- 培训讲师的五大自我修养
- 认识乔韩窗口理论,破译自我密码
- 礼仪之邦:论银行从业人员的自我修养
- 【职场法则】自我管理技能的经营
- 自我赋能的路径(上篇)
- 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是最好的激励办法
- 赋能团队,赋能自我
- 自我赋能
- 自我礼仪修养5大基本原则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建筑企业经销商做强做自我项修炼
- 变革领导力与变革中的自我管理
- 销售经理自我管理与角色定位
- 在学习中不断完善突破自我
- 自我管理与自我领导——首先,成为自
- 员工心态培养与自我管理
- 家电生产企业优秀班组长的自我修炼
- 通信行业雅致女人“自我品牌管理魅力
- 职业素养培训_医药代表的自我管理
- 领导艺术提升与自我修炼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最重要、最艰难的工作,从来不是找到对的答案,而是问出正确的问题。因为世界上最无用甚至是最危险的情况,就是虽然答对了,但是一开始就问错了。
——《管理的实践》作者 彼得.德鲁克
如果使用德鲁克的名言,可以称之为:在传统企业互联网跨界的创新中,最重要、最艰难的工作,从来不是找到答案,而是问出正确地问题。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无用,甚至是给互联网化创新带来无穷无尽危险的,就是虽然答对了,但是一开始就问错了。
如果让身居高位的领导们公开质疑自己的策略和现有的商业模式,是一件让他们觉得非常为难的事情。如果质疑传统企业的成功、信念或者经验,那么都要冒着破坏性的风险。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都如此,要让一线员工能有质疑的眼光和思想,除非吃了豹子胆或者借几百个胆子,尚可一试。
问题就是在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跨界转型和创新中,的确需要自我质疑。如果有一个传统企业能够营造一种企业文化,激发创新问题,尤其在互联网化转型中激发新的业务和新的商业模式问题,绝对是一个新的核心竞争力。
当雷富礼临危受命接管深陷困境的宝洁公司时,没人相信他能够绝地反击。7年时间,宝洁的销售额从390亿美元增长到760亿美元,利润增长2倍,10亿美元级品牌从10个增加到23个。奇迹是如何发生的?雷富礼揭示了宝洁公司成功大逆转的幕后驱动力——创新。
而在创新的背后,却是连续地、正确地发问。《创新者基因》中提到了这个超级大公司的CEO是如何做到改变整个运作模式的。同时,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自我质疑,也真正体现了什么是“以用户为中心”。
深度了解客户。你的目标客户是谁?你的顾客需求要什么?你对顾客了解多少?你的顾客想要的体验式什么?顾客觉得现在的产品少了什么?你的顾客在互联网上做什么?你怎么了解他们、得到他们的信息?
细分你的客户。你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了解多少?我们现在是否不知道他们的最大需求是什么?他们现在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如何得到他们的反馈和意见?他们参与到你的产品开发么?在互联网上是如何参与的?
世界上还有别的方法吗?我们从什么地方能够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在互联网上能找到吗?
正如乔布斯一再地坚持追问,为什么电脑一定需要电风扇,没有电风扇应该不会瘫痪吧?从而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发出没有电风扇、最小噪音和最小体积的个人电脑;塔塔集团的主席,一定要“质疑不可质疑之事”,从而开发出世界上最廉价的汽车,为印度建立了大型的汽车工业;贝恩公司的主席嘉迪希一再坚持,“要拿出最有利的解决方案解决难题,关键在于向客户提出很多问题”,知道完成了貌似“一个不可能完成、而客户需要”的任务,从而把现有的产品线精简到90%,很快超过了美国业内的同行。
在这个被信息泛滥包围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到涉及世界经济人的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别人兜售的观点,他们热衷于让你相信这是“事实”,你明明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可一时又很难找到突破口进行反驳。你是不假思索懒惰地全盘接受信息,还是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让道貌岸然的说谎者原形毕露?
面对和你完全相左的意见,你是只愿听价值取向和自己相似的观点,还是能够控制感情冲动,做出理性的判断?
“互联网+”需要在不草率、不盲从,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各种杂乱、诱导、恐吓的思维所左右时,尽力理解那些“互联网+”转型中各种的不同价值观和与我们背道而驰的分析推理方式,客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正确、理性的结论。
你需要深入了解你的现状、你所处的位置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挑战和质疑现状?为什么不?如果......会这样?“+”互联网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才能开启艰难与成就同在的互联网化转型之旅。
而当高高在上的领导们集中了绝对权利的时候,你还指望整个系统具有活力吗?他们不会真正地看到互联网带来的战略危机,他们会相信互联网化转型就像是每一次技术创新跟上时代而已;他们不会问我们应该如何自下而上才能做得更好,不会问如何去改变现在的情况,是否要减少高层的垄断权?
在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创新的进程中,在“移动互联网+”的探索中,擦亮双眼看清世界,方能突破现状、自我质疑,找到无界和跨界的边缘地带。
上一篇 : 如何不丧失“互联网+”新市场的主动权?
下一篇 : 尽可能扩大自己的视野,找到边缘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