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职业素养培训:你这么努力,为何还如
- 四种方式“打破”销售和采购间的沉默
- 高校院长的角色焦虑
- 打破思维惯性,逃脱安逸地区,放下转
- 如何消除中层管理者的转型焦虑
- 打破企业传统模式——体验式培训
- 不要焦虑,所有的改变都是水到渠成。
- 员工懒散,缺乏执行力,5招打破僵局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打破部门墙——实效跨部门沟通
- 解决用钱的焦虑——中产家庭财务规划
- 超级辩论术 ——焦虑时代游刃有余的
- 七步走出职场焦虑:释放压力,做情绪
- 打破三个悖论激发组织活力
- 群体焦虑下的个体进化论 ——不确定
- 打破固有思维,寻找营销亮点—新常态
- 打破固有思维,寻找营销亮点——新常
- 打破壁垒—高效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 打破部门壁垒——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对付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去做焦虑的事情。——以色列前总理 拉宾
在未来的几年转型期内,各种难以置信的大规模变化都会发生,但是现在一方面看不到企业的彻底改变,另一方面,却又公司无比焦虑,无从下手。
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专门针对大量大型企业进行了变革研究,他见证了上百家企业希望通过重新定位而赢得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其中一部分转型非常成功,但是更多的转型却以失败告终。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大致分述如下。
根本原因是思维惯性——你还是再按照过去的思想观察现在、预测未来。如果受到思维惯性的影响,你对现状和世界的看法都会受到影响。思维惯性已经成为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隐性病。
面对互联网化的转型,在《颠覆性创新》一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说法:在一个陌生的场景里,我们往往寻找熟悉之处,而优秀的变革领导者,再熟悉的场景中,却能找到不同。
正如诺贝尔获得者、胃溃疡药的发明者所说:拥有丰富旧技术的人永远不会去拥抱新技术,反而是外部人,这些外部人,由于不能从现状中得到任何好处,更希望改变。
对于一个求变的领导者来说,他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对待投身多年的公司和行业。解决方法是:从今天开始要像第一次见到、接触到它们一样去面对。而实际上,他们更多是拒绝新技术、新环境,乐于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拒绝改变。
大多数人的世界都是深思熟虑后形成的,它们通过成功的经验,固守着自己的观点,沉迷在过去,难以变化。正如作家威廉.布吉森的名言——未来已经在此处,只是分布不均。
你是否还在守着过去很多年的成功经验,嘲笑着未来——时间会充分证明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的管理是错误的,正如我们证明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一样。
第二个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带宽。互联网的好处就是缩短了距离。企业的管理者会接收到各种流派,各种繁杂的信息,致使他们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焦头烂额,无法启动自己的改革和变化。应该避免被纷扰信息干扰和对互联网化的焦虑,安排新的“带宽”,启动长远的互联网化目标了。
对于“互联网+”,如果连“+”是什么都不知道,又如何进行“+”互联网化转型的战略。
一个跨学科团队今年完成了一项对资源稀缺状况下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结论是: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造成认知力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这项研究是心理学和政策研究学者协作的典范。
这个研究对企业互联网化的改革和创新同样有效,穆来纳森把正在做的国际扶贫研究和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竟然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惊人地相似。
穷人们缺少金钱,他缺少时间,两者内在的一致性在于,即便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很好地利用。
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稀缺头脑模式”,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穆来纳森称之为“带宽”。一个传统企业,为了满足目前你死我活的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的事宜。
有趣的是,对于互联网化的焦虑症,不是更多地在互联网化的漫天飞舞的信息中找到解决方案,而是基于自己的企业实际,寻找一套符合自己的互联网化方案。
Deutsche Telekom公司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固定电话运营商,非常传统地按照经典的商业理念稳定地推动发展,但是当有一天洞察到整个通信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多的进入通信领域,数字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发现唯有忘记过去,才能找到新的未来的时候,于是开始关注新兴的消费群体,开发技术,关注消费者的行为变化并引入年轻的新领导层,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企业。
正如《重来》的作者在开篇所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忘记现实的世界。
这个现实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压抑的地方,新观点、非比寻常的方法以及外来的概念会被完全埋没,留存下来的仅仅是人们已经了解的知识和做法,尽管这些已知的事实存在问题,而且毫无效率。
上一篇 : 关注边缘地区,洞察消费变化,发现进化信号
下一篇 : 浅谈企业班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