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互联网思维企业VS传统行业
- 传统的组织结构拖累了你的“互联网+
- 供应商和制造商抛弃传统走向合作
- 传统商业模式或将重新构建
-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协作创新的生态
-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困境:无法
- 传统企业转型要素:功能的冗余性
-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持续的进化性
- 医药行业: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支持构建
- 企业如何构建高效质量体系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8E领导力模型构建
- 向IBM学习:高效项目管理体系的构
- 建筑行业卓越企业文化的构建与落地
- 小微企业财务报表构建-银行信贷角度
- 人力资源培训:基于业绩增长的培训体
- 企业网站的构建与网络营销实战训练营
- 建筑行业_强势企业文化构建技术
- 邮政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与管理实务
- 通信行业战略目标指引下的胜任素质模
- 双线营销战略——传统业务如何借力网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曾几何时,一体化地位是传统企业傲视群雄的资本,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商业模式和一体化地位或许会土崩瓦解,新的价值网络逐步形成,生态体系逐渐构建。
《利润区》一书首次提出了价值网络的概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将传统的供应链转变为价值网络,以满足顾客不断增长的需求。
价值网络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它将顾客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和灵活性与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相连接,采用数字信息快速配送产品,避开代理费高昂的分销层,将合作的供应商连接在一起,以便交付定制的解决方案,将运营提升到战略水平,以适应不断发生的变化。
互联网技术使得客户、供应商及其合作伙伴、信息、资金都在价值网络这个动态网络中流动,其动力正式客户的实际需求。
未来的“互联网+”传统企业或许会融入新的“价值网络”或新的生态系统,作为一个个聚焦于核心能力的存在。这时候,传统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非依赖于产品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能力,更多的是体现于在整个生态环境中与其他节点的协同能力。
那么,随着互联网促进信息的流动,传统企业与整个商业生态进行融合,合作开发的项目将越来越多,开放性创新更加深入,节点的联系将更多,产业联盟增多,产业的垂直一体化程度会不断降低,因此更多的外包会涌现,这时候传统企业难道还奢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说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么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互联网时代所形成的价值网络和产业格局。
我们曾经认为,生鲜的“蓝海”与“神话”好像摆在大家的面前——“轻点鼠标,新鲜健康的肉菜水果就能按时送上门”,这一直是白领主妇最大的心愿,对于要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她来说,新鲜蔬菜送到家解决了消费者的生活之忧。
在传统渠道特别是超市中,生鲜产品是聚客的法宝,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0%~5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上网购市场中农副产品的渗透率仅为1%左右,巨大的市场等待着开发。PC互联网时代生鲜电商“圈地运动”的当局者依然记忆犹新,如中粮电商、亚马逊、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淘宝、京东等都杀入了生鲜领域。
但是,因为冷链成本和耗损成本居高不下,客单价如果低于200元,扣除产品成本、物流成本和流通损耗基本没利润。但是,新型的生鲜电商O2O化将这些传统电商模式用“柔道”策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移动互联网完胜PC互联网。
新的价值网络于是产生:宅配的模式会让物流成本随客单量的提升而直线上升,所以,“青年菜君”选择的是配送成本更低的自提模式——即用户提前一天下好订单,在第二天下班后便可以到地铁站附近的“青年菜君”实体店自提,而未下订单的用户也可以直接在下班后到“青年菜君”实体店购买半成品生鲜,只是可选种类与晚上预定的会有差异。
这样一来“青年菜君”便只需负责每天进货处理,以及从中央厨房到门店一站式配送即可。如此一来,便大大节约了物流的配送成本以及产品的流通损耗,解开了生鲜电商的死穴。
太极、柔道的核心就是避其锋芒、发挥长处,逐渐找到自己差异化的发展方向。从商业层面上来说,就是利用传统企业的长处,利用“互联网+”重新定义市场格局,避开竞争短处,实现柔道式攻破。
百事可乐的确是柔道中的高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战争历史表明,可口可乐以可乐的发明者以及“7+X”配方定位于“正宗的可乐”,但是百事可乐却把“正宗“重新定位——所谓”正宗=老年”,把竞争格局裂变为“老年人的可乐”和“年轻人的可乐”,让可口可乐不能逃离其正宗的定位,活生生被套上了老年人可乐的枷锁。为了迎合年轻人喜欢运动的特点,百事可乐采取大包装策略,把可口可乐的百十家灌装厂和瓶子制造商“打”得措手不及。
对“青年菜君”来说,生鲜电商的市场很大,但过去很多都“死”在模式上,比如说采用宅配物流、库存积压等。生鲜最大的问题就是配送和损耗,在这两方面有所突破才会有出路。
无需“葵花宝典”,无需高大上的发明专利,无需很多大型APP,无需大量冷链车。需要的仅仅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把传统电商的送货上门改成“在地铁自提”,就成功地实现了互联网化转型。
上一篇 : 以终为始,演绎好培训课程
下一篇 : 管理培训的需求,而不是培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