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中国商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
    时间:2012-11-08

商学院教育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学员购买服务,而且支付的价格越来越昂贵;同时,学员本身亦是“商品”,其合格与否,关系的不仅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和雇主的实际利益。商学院“中国制造”的整体品质,同样事关商业力量能否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迎接“新世代”

民营股份制企业正取代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有望成为招聘MBA学员的主力,显示出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开始产生普遍引入职业管理人才的意识,而其需求也值得格外关注。

管理能力是雇主最看重的素质,其次为团队管理能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越来越多的雇主开始意识到,单纯的知识掌握度并非招聘员工的第一标准,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者企业,本地雇主们更希望选拔既懂管理又懂业务,兼具开阔视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就民营企业而言,素质、能力导向可能更加明显,相反,学校品牌并非招聘单位雇佣和留用人才的关键要素。

可以说,前往商学院接受MBA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一代职业规划中的重要选项,商学院应结合其群体特征及潜在雇主群体的需求,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营销推广、校友服务等多方面有所应对。

输出价值观

“在商学教育的技能层面,比如教学技巧、教学内容上,中国优秀的商学院取得了巨大进步,除了世界上最好的几家商学院以外,并不逊于国际主流水平,未来彰显中国商学院的特色在于培养什么的人,关键在于文化理念,”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志学教授评论说,“当前中国社会与西方成熟的商业时代是不一样的,很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样时代。如果商学院培养的人才没有民族大义的担当,没有对世界格局的了解,不能咬紧牙关落实到自身企业的进化,恐怕本土商学院对中国的进步不会有太大影响。”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有“底层代码”,那些才是“看不见的竞争力”,占到其个人和企业竞争力的绝大部分,其次才是知识和技能,但目前多数本土商学院教授的更多是一种“表层代码”,甚至连“表层代码”都没有,就是“表层标签”。“商学院提供的教育应该70%都不是直接跟商业有关的,比如,日本一个商人的基本素质更多不是所谓的商业技能,德国也是如此,虽然他们商学院教育并不那么发达,可是企业的竞争力整体很强。最终,正是人的基本素质、‘底层代码’根本上决定了国家的竞争力。”

吴伯凡呼吁中国商学院应该定位在“一个真正具有创新性商业思想和管理思想的策源地”,并建议从传统智慧中汲取更多有价值的养分,“现在所谓‘中国式管理’,其实多是一些相当草根、野蛮生长起来的商业技巧和一些潜规则、潜管理,并演变为一种‘流行病’,比如机场书店里头宣传的所谓‘营销大师’,而商学院尚未形成一种势均力敌的力量,让大家接收到真正的管理思想。”

中国商业领域大量败德行为的发生,正要求商学院在传授商业知识和技能之外,承担更重要的使命,即形成和输出正确的价值观。

在美国,但凡安然事件、次贷危机等一出现,公众就会兴起一波“商业道德”的质问,商学院内部也会有一轮反思。事实上,将部分商人的败德现象全部归罪于商学院肯定是不恰当的,但是,借此进行集体反思仍是十分必要的,毕竟教育在构建商业生态的底层结构中承担着重要职责。

商业力量的新世代涌动着接收商学教育的热情,中国商学院在“正本清源”、塑造价值观方面的使命就尤其显得迫切了。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