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职业素养培训】与领导沟通的几点技
- 任正非的灰度领导力
- 领导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 领导加你微信,你会同意吗?
- 领导力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 成功领导力具备的五要素
- 领导力培训:盖子法则,领导力决定一
- 互联网时代下的领导力
- 马蔚华:执着创新的银行领导家
- 领导力历练中的八字要诀培训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领导力修炼
- 8E领导力模型构建
- 浙江大学党政领导干部管理提升研修班
- 变革领导力
- 领导力培训:九大领导力的锤炼
- 领导力培训:卓越领导力修炼-赢在汽
- 银行中高层领导能力提升——中高层管
- 银行中高层领导能力提升——中高层管
- 项目领导、团队建设与沟通技巧
- 教练型领导力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领导:
有的领导能够让团队紧密合作,高效运转;
而有的领导却会让团队陷入混乱,互相推诿,效率低下。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领导会不会带团队呢?
其实,从以下六个方面就能轻松看出。
01
看选人眼光
好的领导 ,总是独具慧眼,精准识别人才。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真正出色的将领,其麾下必然也是精兵强将。
而想要带好团队,管理者一定要懂得提前筛选人才。
只有选对人,符合自己的口味,用着才最舒服。
正如刘邦,智不比张良,勇不如韩信,才不敌萧何,最终为何能夺得天下?
他不擅长领兵作战、攻城掠地,但有韩信这个军师可用。
使得“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成为千古佳话;
他谋略一般,但手下有张良这个智囊团为之效命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鼎立相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萧何更是他的后勤保障,让前线无后顾之忧。
正是有了这3大金刚,刘邦才从琐事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战略大局的把控。
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所谓强将并非事必躬亲、样样精通。
而是善用强者之兵,在关键时刻懂得识人、用人和信人,使其为之效力。
所以,想要打造一支高效能团队,前期的选角至关重要,有同心者才能一起干大事。
在选拔下属时,不仅要关注下属的业务技能,更要看重其潜力、态度和价值观。
因为一个团队的力量并非简单个体的叠加,而是需要成员间的共同协作、从而优势互补。
只有选对了人,才能事半功倍。
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犀利的选人眼光和独到的用人智慧。
02
看激发状态
状态,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团队的精气神,直接决定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产出比。
美国有项研究数据表明:
一个人在无激励的状态下工作,只能发挥个人潜能的20%~30%。
在这样的状态下,工作只是他的谋生手段。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日复一日,得过且过。
但相反,如果领导通过适当激励,那么员工的潜能就能最大程度发挥80%~90%。
在这样的激励中,工作不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下属寻求自身发展的动力。
当产生这种积极的状态后,下属便对工作充满激情,有了主人翁意识。
他的表现也将会震撼到你,超出你前期对他的预期设想。
所以,你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团队的状态。
那么,该如何去进行调整呢?
从人性角度而言,影响一个人的状态多半是这4大因素:
(1)欲望驱动:让员工为自己而战
首先,人只会干他自己想干的。
在工作中,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驱动不了员工。
而是你站在你的立场去驱动他,这样他的内心是抵触的。
如果他觉得做的这件事跟他本身没多大关系,那么便不会再有积极性。
这样的员工,也就成了你口中那个为工作而工作的人。
所以,你要了解下属的内心动机,他想要什么,对工作的态度如何,认可度是多少,投入度又是多少?
只有你弄清了这些才能对症下药,而不是自己频繁来唱独角戏。
(2)情感链接:走出情绪低谷,共筑工作热情
人的情感是非常微妙的,如果一个人情绪很差,其实也是很难投入工作状态。
在工作中,当下属陷入情绪低谷,这时领导者的情感支持至关重要。
你要先行,从情感方面让员工产生干劲。
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员工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对其个人有什么帮助,进而找到工作和个人意愿的交叉点,激发员工自驱力。
(3)榜样力量:比较中自我超越
人是最怕对比的,但从人心而言,人都有向上的本能,往往下意识会进行自我比较。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过替代性强化理论。
即观察者看到榜样或他人受到强化,从而使自己也倾向于做出榜样的行为。
所以,由于人的向上本能,榜样就是最好的激励。
在团队中,树立明星员工,当成前进的标杆,让他们业务能力来激发其他员工的斗志。
当员工看到身边的榜样获得荣誉和奖励时,他们会暗自下定决心,努力超越自己,争取成为下一个明星。
(4)正向反馈:及时认可,助力成长
管理者的正向反馈也是一种刺激。
他做得好,你要在团队里公开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
做得差,关起门来私下进行批评和指导,给予他们改进的压力和动力。
这样的反馈机制能够让员工在团队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03
看组织目标
会带团队的领导,能将组织和个人目标相统一,以确保团队成员的方向明确。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绝不是简单地发号施令、分配任务。
而是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目标的拆解与制定。
同时,也鼓励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
运用SMART原则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目标,分解任务,制定清晰流程和标准,确保团队有序执行。
在分析目标时,我们不妨借助SMART原则来进行分解。
例如,团队组织目标: 提高客户满意度指数至90%以上。
Specific(具体):
确定具体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方式和频率,例如每月进行一次在线调查。
明确哪些客户群体将被纳入调查范围,例如最近三个月内有过购买行为的客户。
设定具体的改进领域,如产品质量、交付速度、客户服务等。
Measurable(可衡量):
设定客户满意度指数的具体数值目标,即达到90%以上。
制定关键绩效指标(KPIs),如响应时间、解决问题率、客户投诉率等,来衡量改进领域的表现。
每月跟踪和报告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Achievable(可实现):
评估团队现有的资源和能力,确保目标在可实现的范围内。
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包括培训员工、优化流程、引入新工具等。
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以支持目标的实现。
Relevant(相关性):
确保目标与客户的核心需求和期望紧密相关。
确保目标与团队的整体战略和愿景保持一致。
强调目标实现后对团队和组织的长期价值,以增强团队的动力和投入。
Time-bound(时限性):
设定明确的时间表,例如在未来六个月内实现目标。
为每个改进领域和关键绩效指标设定具体的里程碑和时间节点。
定期进行进度评估和调整,确保团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达成目标。
04
看会议管理
在团队状态焕发、目标明确后,会议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通过召开会议,用会议来统一接下来要执行的动作,这是非常必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策略和执行动作的共通,更能提振士气,营造积极的执行氛围。
(1)形式与人数非关键,高效传递信息是王道
会议的形式和参会人数并非决定其效果的核心要素。
真正重要的是会议内容的针对性和信息传递的高效性。
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一些无效的会议。
明明大家都心知肚明,却非要展开会议,浪费大家时间不说,还弄下属怨声载道。
(2)科学安排会议顺序,提升消息传递效率
要想打破这一僵局,领导者必须学会科学安排会议顺序。
我曾在《开会的顺序,这样安排最科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正确地开会,不妨展开来看看。
05
看跟进执行
定完目标后,管理者你不能撒手不管,跟进执行才是最终的关键。
要明白,优质的过程是良好结果的先决条件。
那种只下达指令、不管过程、只要结果、不看细节的管理方式早已过时。
跟进过程,在下属遇到执行难题时,作为管理者,你要挺身而出。
及时给予方法和引导,做好传帮带的角色,这才是管理的真功夫。
反观,要想团队出成绩、见效果,管理者就必须在跟进执上去狠下功夫,做足文章。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团队不出现偏差,按预设的目标去达成。
06
看成长思维
管理者在带团队时,必须注重培养员工的成长型思维,这是推动团队持续发展的关键。
有成长思维的管理者,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他们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
同时,也鼓励团队成员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追求成长型思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管理者会为团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成长机会。
比如定期线下培训、工作坊、导师制等,都是用来帮助员工拓宽视野、增强业务技能。
当员工在面临困难时,这类管理者也会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让员工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学会从问题中寻找机会,自行去处理问题。
✎ 写在最后
其实,判断一个领导会不会带团队,看这六点基本上就够了。
他能不能选对人、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明确组织目标、高效开会、及时跟进工作进度,还有能不能帮助下属去成长,这些才是咱们普通员工最关心的。
如果你身边的领导具备了这些特质,那么恭喜你,就跟着好好干,一起努力把团队带得更好。
毕竟,团队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领导,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上一篇 : 不会管理员工,你就会成为员工的下属
下一篇 : 管人,管心:懂人性,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