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不懂得“复盘”,就别再什么说可塑性?
    时间:2023-07-07

不懂得“复盘”,就别再什么说可塑性?

成长思维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能力永远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递增成长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可塑性在于他有没有成长思维。而这种成长性思维,其实就是懂得复盘。

晚清名臣曾国藩早年在官场混得一塌糊涂,直到其母去世,回家守孝,在自家阁楼痛定思痛,幡然醒悟,后成就一番伟业。

复盘,从本质上来讲,就在于让我们察觉当下。它跟个人总结、项目评估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大部分管理者在会议上经常提到复盘,让员工去做总结,这看似像复盘,但其实都不是复盘。
因为很多管理者在总结时,却总爱提问为什么?但真正的复盘,是不看原因的。复盘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学习,能够从中学到什么,而不是谁对谁错,谁好谁坏。

如果你做了某件事,不去复盘,就相当于你种下种子,也结出了果子,不去采摘一样,从学习角度来说,等于白干。因此,我把复盘称为“知识收割”。

那么,究竟该怎样去复盘呢?

1.着眼于未来。
我曾给员工开会时,在会议中我发现很多人对复盘存有一个误区,认为复盘就等同于,我做了什么。
比如: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下班给你一份总结:今天我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又或者,完成了一个项目,在总结大会上凭借着自己的回忆和经验,来说一说项目中的可取之处、或不足之处,然后把这当成对整个项目的复盘……这也是很多人惯用的复盘模式。
虽说这种模式有用,但如果仅停留在这样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我们做复盘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觉得做了很多事情,从而感到满足。又或者,让自己发现做得还不够好,从而想去弥补。
复盘的关键是让自己有成长性思维,我从中获得了什么。
所以,当领导让我们去做总结、去做量化分析,不是让我们反思我做了什么,而是关注当下结果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从差距中,找到未来可以改进的问题,可以遵循的规律。
重点不是关注过去,而是着眼于未来,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复盘。

总之,复盘不是开批斗会,也不是简单认错会,而是用现在的眼光审视昨天的做法,用明天的思维考虑今天的计划。


3.反思中收获。
大体上,我会从以下3个维度来进行反思:

a、目标的契合度。
即从事件本身去思考: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有多大?它跟我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契合度有多高?我是否要调整在它上面投入的精力占比?
这里需要评估目标与结果的差距,然后去反思,

b、方法论的迁移。
在复盘后,有没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提炼出来、总结成方法论,迁移到其它地方?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比如:
销售一件产品,是否能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对标方针,是否能总结出一套合适的话术或心得,来更好地获取双方信任、提高沟通透明度?从而指导绝大部分人的实践。

c、可优化的空间。
即学会迭代,着眼于自己的思考,并付诸行动。
比如,在行动中,哪些环节做的不够好?哪些可以在优化?
通过一次次的迭代、反复的调整与整合,让自己从做的好,努力去做到更好,最终无限接近最好。
总之,复盘就是去做,然后再去不断迭代完善。

2.记录中完善。
把做好记录简单理解为做写日志、写总结,这其实是不对的。
如果只是记录今天做了什么、持续的时间、产生的效果,这样做的意义不大。
做记录的重点,是在工作中随手记下,对未来一切可能有用的信息,可能面临的难题,可能采取的解决方式,也可能是瞬间想法……它们都应该记录下来。
比如:
在会议中,大家共同探讨了手头跟进的项目:
哪些想法令我耳目一新?
哪些是我没有想到的?
根据大家提出的困惑,是否能从中另外总结出一套模式?
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和结论?

在复盘中,要时刻切换自己的身份,既要有参与者的视角,也要有第三方的视角。用后者来观察前者,记录下前者的感受、想法、判断和收获。第一时间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有利于反思和实践。

为什么一定要记录下来?它除了帮助我们不遗忘相关想法,还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记录的过程还是进一步梳理的过程。如果是团队复盘,将自己准备说的东西,提前写下来,毫无疑问,可以考虑得更全面。

这个记录,还包括所总结的经验、方法和规律。如果不记录下来,不形成文字,复盘便会流于形式,很难落地。毫无疑问,所有的总结,都将成为日后工作的方法论,要拿来实践的。若没有记录,落地的效果必将打折。


写在最后:
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而一个人最好的成长那便是及时复盘。通过复盘总结,把事情想明白,然后就可以谋定而后动了。

但是,请注意,别把一次的成功或失败就当规律来总结,有时候可能是因为你运气好或倒霉而已。很多东西要经过多次的复盘与验证,方能称得上规律或经验。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