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中层管理:能力很强的下属工作越来越
- 划岗定级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难管!究竟是谁的问题?
- 财务总监在做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中经常
- 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公司发展前期最应该
- 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
- 对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有哪些特别需要
- 技术人员转型做管理,应该怎样做好管
- 走上管理岗,如何解决不想管、不敢管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在岗位评价的结果确定之后,最难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划分岗位的等级,各个岗位如何归入岗位等级,以及岗位等级如何与岗位工资有效对接。
一个企业所有的岗位划分出多少个等级,取决于组织的模式、员工结构、岗位数量和管理需要,划分等级的目的是使价值相同或相近的岗位归入同一个职等。因此在划分时应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岗位评价是各个评价岗位的相对价值度,即在本企业内将此岗位与其他所有岗位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不是与外部相同或相似岗位的价值度的比较。
例如:笔者曾经为一个企业做岗位评价时遇到一个现象:该企业是一个从事工厂厂服加工的公司,人员100多人,厂房只有一栋二层,主要的设备就是电车。公司有2个电工,电工的等级很高与经理相当。在做岗位调查时,总经理是这样回答的:一是因为本工业区内的企业电工等级都是这样的;二是公司都是做电车操作工的女工,大家都不懂电工知识,连换个灯管都离不开电工。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理解岗位评价的特点,即岗位评价的是各个岗位在本企业内的价值度和贡献度,而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比较。(事后通过调查得知,工业园区的几家公司不是做微电机的,就是做自动化生产线的,那么电工岗位在各个公司的价值与贡献度怎具有可比性?)
二、注意在岗位评价后,有的岗位的评价结果不一定符合实际,在确定岗位等级前,需要进行微调。
首先,调整岗位等级,一定要全盘统筹,集中考虑岗位等级的调整,而不是一个一个去孤立的调查。
其次,要考虑调整后的岗级与未调整岗级所在其他岗位的情况。即该岗位调查是否造成其它哪些岗位的位置不合理情况出现。
三、注意在最低岗位等级和最高岗位等级的岗位数量不宜多置。
最高等级的岗位是本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中地位和作用最高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具体到岗位则依企业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定是公认价值度比较高的岗位。最高与最低等级的岗位数量一般宜控制在2-5个之间。
四、注意在岗位调整时控制人员数量
有些企业在调整岗位等级时,一些部门采取合并上调岗位等级,或拆分下调岗位等级的做法,以使本部门人员能够在更高的岗位等级上,这是不合理的做法。因此要求,一不能随意合并或拆分岗位(岗位的调整应在组织结构设计与调整时完成的,而不能在评价后调整);二即使需要调整(合并或拆分),也要把握岗位人数,采用比例确定法、确定岗位的人数应当占本类人数的百分比。
五、要注意人岗的匹配。
以岗定人和定薪,是岗位工资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现实中却有岗位的价值度很高,因而确定的岗位等级比较高,但是岗位任职者却尚未达到岗位的要求的情况出现。例如:某公司的岗位评估的结果就出人意料,人力资源总监的岗位工资为12000元,营销总监的工资为14000元,这个结果大家都不能接受。因为评价前人力资源总监的工资只有9000元,而营销总监的工资为14000元。即使对于人力资源总监现在9000元的工资,营销部门、甚至其他部门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示了不满。如何来解决以上的问题呢?
一是可以通过竞聘上岗选拔出合适的人员。
二是可以不调整人员,暂时设置副岗,采取低于标准半级的方法进行过渡。
三是暂时采用将岗位等级与价值度的适当分离,调低任职者的岗位等级,以此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