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把握五种角色避免绩效管理成“鸡肋”
    时间:2013-08-15

《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所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自古就被用来形容看似有用实则无益的事物。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果制定的制度规章不能发挥本该有的作用,形同虚设,甚至有负面意义。那这样的制度,也犹如鸡肋。尤其是对于绩效管理来说,一旦让其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这项制度本该有的效用就会有害无益。在绩效管理中,直接管理者应该扮演好以下五种角色,才能让这项管理制度发挥真正的作用:

 

实际上,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已经是业界的一个共识。但另一方面,绩效管理又是管理者比较不愿意做的工作,许多管理者对绩效采取回避甚至是厌烦的态度。这种现状使得我国的绩效管理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绩效管理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给人“鸡肋”的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么,绩效管理中,直线管理者应该扮演那几个角色,做好那些工作?

 

一、合作伙伴

 

管理者不能将绩效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就放任不理。要知道,员工的绩效使管理者与员工真正站到了同一条船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进步,共同发展。鉴于这个前提,管理者就有责任、有义务与员工就工作任务、绩效目标等前瞻性的问题进行提前的沟通,在双方充分理解和认同公司远景规划与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解,结合员工的职位说明书与工作特点,共同制定员工的年度绩效目标。
通常,管理者与员工应就如下问题达成一致:
1、员工应该做什么工作?
2、工作应该完成得多好?
3、为什么做这些工作?
4、什么时候应该完成这些工作?
5、为完成这些工作,员工要得到哪些支持,需要哪些提高哪些知识、技能,得到什么样的培训?
6、管理者能为员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与帮助,需要为员工扫清哪些障碍?

 

通过这些工作,管理者与员工达成一致目标,更加便于员工有的放矢地工作,更加便于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管理。这为后续的绩效管理开了一个好头,可能开始有一点麻烦,但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绩效目标的制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辅导员

 

目标制定后,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各项工作中必定会遇到各类问题和困难。这个时候,管理者不要将实现目标的压力全都分散到下属员工中,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帮助员工排除障碍,提供帮助,与员工做好沟通,不断辅导员工改进和提高业绩。帮助员工获得完成工作所必须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使绩效目标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记录员

 

相信很多企业,都会出现与员工因绩效考核结果而发生的争吵,这是很多管理者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的管理者回避绩效,回避考核与反馈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做绩效记录,有哪一个管理者可以清楚说出一个员工一年总共缺勤多少次,都是在哪一天,什么原因造成的?恐怕没有,因为没有,员工才敢于理直气壮地和你争论,和你据理力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了使绩效管理变的更加自然和谐,管理者有必要花点时间,花点心思,认真当好记录员,记录下有关员工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的文档,以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公平公正,没有意外发生。做好记录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出办公室,到能够观察到员工工作的地方进行观察记录。当然,观察以不影响员工的工作为佳。所记录的文档一定是切身观察所得,不能是道听途说,道听途说只能引起更大的争论。

 

四、考核员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及时考核制度下的工作完成情况,管理者之所以可以作为公证员来进行考核,主要是因为前面三个角色铺垫的结果。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员工的考核已不需要管理者费心,可以说是员工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考核结果。员工工作做得怎么样在设定绩效目标、平时的沟通、管理者的所做的绩效记录里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是这些因素决定了员工的绩效考核评价的高低,而非管理者,管理者只须保证其公平与公正即可。

 

所以管理者在绩效考核中应扮演公证员的角色。做公证员似乎是轻松的,但却是前面的努力的结果,是一直的努力才使得管理者可以坦然面对本来很烦人的考核,可以泰然处之,轻松应对。这也是绩效管理所追求的目标,让一切成为自然,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的绩效。

 

五、诊断员

 

任何制度都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及时改进和完善。因此,在绩效考评结束之后,通过满意度调查的形式,管理者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绩效管理进行有效的分析,找出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办法,做绩效管理的诊断专家。

 

 总之,要想让绩效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首先要保证这项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并且要保证制度下各项工作环节的实效性。管理者也必须以身作则,做好引导作用。上下齐心,才能将这项制度落实到工作中,发挥该有的积极作用。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