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吃定一个下属:钱是下策,哄是中策,上策就这四个字
    时间:2025-09-05

导语:别用老一套拿捏下属,适当换点高级点的手段吧。

“再迟到一次,直接走人!”
“这个月业绩再垫底,绩效全部扣光!”
“不想干?外面有的是人想干!”
这些狠话,相信绝大多数管理者都说过,以为扣钱、威胁、换人,就能让下属服服帖帖。
说实在的,过于简单粗暴了,这一届年轻人,根本不吃这一套。
你卡他钱,他干脆不玩了;你哄他夸他,他觉得你假、在画饼。
真正的管理高手都明白:拿捏下属,钱是下策,哄是中策,上策只有这四个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01, 懂——看透他,比他自己更懂他
太多管理者把眼睛钉在绩效上,却把人跑丢了。你连下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凭什么让他为你卖命?
(1) 懂需求
他为什么愿意跟着你干?他真正想要什么?可能连下属自己都讲不清。
不要以为下属的动力只有钱。有人求安稳,有人要成长,有人渴望认可,有人想被信任。
忽视需求的管理,就像蒙眼喂饭,你喂的,他不想吃;他想吃的,你不给。
所以,看透需求,短期靠薪酬,中期靠机会,长期靠价值观。你得知道他正在哪个阶段、想要什么,才能把激励真正打到心里去。

(2) 懂性格
不同性格的下属,有不同的管理,这不是区别对待,而是比一刀切更有效。
刺头型:能力强但脾气大,喜欢挑战,讨厌说教。与其用扣钱压制,不如给他有挑战的任务,激发胜负欲。
老黄牛型:踏实肯干,但缺乏主动性。与其天天夸,不如给他明确的晋升路径,让他看到努力有回报。
玻璃心型:敏感脆弱,容易受打击。与其直接批评,不如用三明治沟通法(先肯定,再建议,再鼓励),保护他的自尊心。

(3) 懂潜力
你看的是下属现在的岗位,还是将来的可能?
有些人表面普通,但给一次机会就爆发;有人业绩挺好,但已触到天花板。
敢不敢押注那些有成长欲望、有思考习惯、有复盘意识的人?
就先看下属会不会提问、是否主动扛事、如何面对失败?潜力藏在细节里,而不在年终总结中。

02, 狠——你越狠,他越认
强,不是让你当恶人,而是建立原则、挑战、手段。
就像带兵打仗,让士兵知道你军令如山,但也要让他们觉得跟你能打胜仗。
狠的不是脾气,是原则。
许多管理者喜欢当老好人,下属犯错时,总想着“算了,下次注意”。但这种心软,反而让下属觉得规则可以打破。
下属迟到,你说“下不为例”;下属拖延,你说“这次就算了”;下属越权,你说“以后注意”。
结果呢?下属会觉得你没什么底线,变本加厉。
规则提前定好:迟到一次扣100,三次以上取消评优资格。
执行一视同仁:不管是谁犯错,都按规则处理,绝不手软。
解释但不妥协:如果下属抱怨,可以说:“我理解你的难处,但规则是基础。”

狠的不是压榨,是挑战。
拼命加班、无效内卷,只会逼走能干的人,留下会演的人。
真正的狠,是敢给团队有难度的任务、能突破的机会。别怕下属做不到,信他们比你强。
某互联网公司,管理者给下属小王安排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项目——3个月内开发一款新功能,且用户留存率要达到30%。
小王一开始觉得“这是故意为难我”,但管理者给了他充分的资源支持,并每周和他复盘进度。最终,小王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因此晋升为项目负责人。
1、别只给重复性工作,要给他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任务。
2、别只说你不行,要告诉他你哪里需要改进,我可以帮你。
3、别只关注结果,要关注过程,及时反馈,让他知道自己在进步。

狠的不是口气,是手段。
下属不配合,别急着发火,先了解他的顾虑,是资源不足?还是目标不清?再针对性解决。
下属消极怠工,别直接扣钱,而是设置阶段性奖励(比如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一天假期),激发他的动力。
下属想离职,别急着挽留,先问清楚原因(钱不够?还是发展受限?),如果是后者,可以给他清晰的晋升标准。

03, 晾——不在乎,才是最有效的拿捏
晾,不是冷漠,而是让你保持距离,制造危机感,让下属知道他想留下,就得遵守规则。
心理学有个有趣的现象:你越是在意一个人,对方就越不把你当回事。管理也如此。
(1)别巴结
很多管理者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讨好。
怕下属离职,无底线让步;怕团队不满,事事哄着来;甚至牺牲原则。结果呢?下属要求越来越多,付出却越来越少。
真正清醒的管理者,从不去讨好,而是把精力放在把蛋糕做大上。
你能带大家打胜仗,自然有人愿意跟你;你专业过硬、处事公平,下属自然心服口服。

(2)有距离
和下属走得太近,他就分不清大小王,容易把宽容当纵容,把客气当福气。
你批评他,他觉得你怎么这样;你安排任务,他觉得自己人怎么还这么正式。
和下属,要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不冷漠,不过问私事;不疏远,也不过度亲近。
上班是领导与下属,下班是路人,可聊天但不聊闲,可关心但不干涉。
这样的距离,让双方明白,尊重比亲近重要,结果比关系可靠。


(3)敢甩脸
工作中,你越好说话,下属越敢试探你的底线:
这次拖延方案,你忍了;下次他就敢延误项目;这次犯个小错,你没指正;下次他就敢捅大娄子。
面对这种情况,该甩脸就甩脸。
触碰原则的事,绝不容忍,当面指出、即刻纠正;
影响团队的行为,公开批评、严肃处理,不和稀泥;
业绩持续不达标、态度长期不端正的,果断调整甚至淘汰。
你要让团队清楚:
我能对你很好,但也敢对你极狠;我愿意给你机会,但也可以随时收回。

04, 纵——故意惯着,反而最能控制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会觉得反常识——咱做过家长的都明白,越惯着孩子,孩子越蹬鼻子上脸,这跟管下属不一个道理吗?
其实不然,纵容下属,与教育子女常常相反——要先有硬规则,后用软感情。
小事上,不较真。
别揪着无关原则的小事批评:下属偶尔晚到(没误事)、报表错个标点(数据对)、工位放玩偶,别说教。递句关心、私下提醒,甚至偶尔分杯奶茶,下属会记你的好。
这样的不较真,让员工觉得:领导懂我、信我、容我,反而会让他在加班、赶项目时更配合——小事松一点,大事才会跟你紧一点。

专业上,敢放手。
“我来决定,你来做。”是传统管理的常态。但会带人的人,敢说:“你更专业,你来定。”
管理者之所以不敢放手,怕失控、怕背锅、怕显得自己没价值。但越是捂着,下属越变成工具人:不说不动、不催不交、不问不报。
敢于放手,给方向,但不干预方法;要结果,但不指手画脚;做备份,但不轻易插手。
让下属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决策、试错、成长和修正。

创新上,能容错。
不允许失败,只会孕育平庸。如果一个团队从来不出错,说明他们一直在做毫无挑战的事。
聪明的管理者,都懂得为创新交学费。
项目试错,可以。但必须复盘、迭代、沉淀方法;
尝试失败,不罚。但如果重复犯同一错误,就要反思;
允许冒险,支持。但要有底线思维,控制风险范围。
他们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全盘否定一个人,而是会公开说:
“项目没成功,但我欣赏你的勇气。接下来一起来复盘,看看能带走什么经验。”
员工一旦感受到被允许尝试,甚至被允许失败,就会敢于提出新想法、挑战高目标。
因为他们知道,背后有一个肯包容、敢托底的领导。

写在最后:
管理不是控制,而是真正的共鸣。
钱能买来时间,但买不来真心,哄能换来表面顺从,但换不来真正认同。
聪明的管理者,都在践行这四个字:
见其所需,强其所信,晾其所急,纵其所长。
学会这四招,你会发现:下属不会让你失望的。
 

上一篇 : 走上管理岗,核心就是三争三不争

下一篇 : 没有了!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