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相关热门文章
- 互联网思维企业VS传统行业
-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商业生态链
- 企业管理培训课程的灵魂:决策者的思
- 互联网思维的营销策略逻辑
- 领导力:如何用乘法思维赋能团队?
- 互联网思维培训:导致智力劳动效率低
- 培训师的互联网思维
- 互联网思维——关于“互联网+培训”
- 培训师该有的结构思维
- 手机零售实体该有什么样的“互联网思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 互联网思维管理模式1.0版——中国
- 互联网思维管理模式1.0版——中国
- 标杆思维与商业模式创新
- 互联网思维
- 互联网思维的执行力
- 创新思维与管理创新的开发和应用
- 互联网思维的人才选用育留
- 平行思维与创新思维训练
- 互联网思维的领导力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被提拔后才明白:真正让你强大的,靠的不是人脉和加班,而是这3个底层思维
时间:2025-07-14
我曾见过不少职场人,把精力都耗在拓展人脉和熬夜加班上,以为这样就能离晋升更近。
可现实是,有些人通讯录里存满了名字,加班表排得密密麻麻,提拔名单里却始终没有他们的身影。
直到自己被提拔,接触到更高层面的工作,才猛然醒悟:真正能让一个人在职场中变得强大的,从来不是这些表面功夫,而是 3 个关键的底层思维。
01 .复利思维
别让 “匀速努力” 困住你的成长
有人曾问“股神”巴菲特:为什么我如此努力,还是这么穷?
他笑道:因为你困于线性思维。
很多人误以为 “努力 = 线性积累”—— 今天做 10 件事,明天做 10 件,月底就该有 300 件的成果。
真正的高手,往往拥有复利思维。
什么是复利思维呢?不知道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
某位爱好下棋的老国王,在一场比赛中败给了一个年轻人。老国王问他希望得到什么奖励。年轻人却说不要金银珠宝,不要显赫官职,只需要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放一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放两粒,第三个格子放四粒,每一个格子中的麦子数量都是前一个格子中麦子数量的一倍,一直摆满整个棋盘。
老王国听后哈哈大笑,觉得这有什么难的。可是渐渐地老国王发现,即便把王宫里的全部储备粮都摆在棋盘上,都未必能够满足年轻人的要求。
这便是复利带来的巨大收获,而年轻人的这种思维方式便是复利思维。
“复利”原本是一个金融学术语,但是,它也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运用到现实,比如做用户运营:线性思维者每天固定发 5 条朋友圈引流,1 个月新增 300 用户;复利思维者会先花 3 天测试话术,找到转化率最高的文案后,用社群裂变让老用户带新用户,第 1 天新增 10 人,第 2 天 20 人,第 3 天 40 人……1 个月后新增能破万。
《认知觉醒》里说:“普通人靠努力叠加数量,高手靠设计让每一步都为下一步赋能。”
真正的成长,不是机械重复 “努力” 的动作,而是学会让今天的经验、资源、成果,成为明天的 “跳板”。多花时间研究 “如何让 1 分努力产生 2 分效果”,比如总结可复用的工作模板、沉淀跨部门协作的方法论,才能跳出 “越忙越穷” 的怪圈。
02 .杠杆思维
善用资源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我有一位学员刚当主管时,坚持凡事亲力亲为:下属写的报告要逐字改,项目进度要自己盯到深夜,连部门聚餐的菜单都要亲自敲定。
结果 3 个月下来,团队效率没提升,自己却累到住院。
职场不是个人能力的单独比拼,而是资源整合能力的较量。那些看起来 “轻松成事” 的人,不是能力比你强 10 倍,而是懂得利用别人的优势、工具的效率、外部的资源。
后来他调整策略:遇到技术难题,先问团队 “谁做过类似需求?”;分配任务时明确 “这个活动你牵头,需要跨部门协调随时找我”;
用飞书多维表格自动同步项目进度,用思维导图工具快速梳理方案框架…… 半年后,团队业绩翻了 1 倍,他也能每天准时下班。
正如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别人完成工作。” 掌握这 3 个 “借力技巧”,成长会更高效:
借人力:把 80% 的执行工作分给擅长的人,自己聚焦 20% 的关键决策(比如方向判断、资源调配)。
借工具:用数据可视化工具替代手工制表,用 AI 语音转写节省会议记录时间,避免体力活消耗脑力。
借经验:加入行业社群获取前沿动态,找资深前辈拆解困惑,用别人的经验弥补自身不足。
03 .灰度思维
很多人觉得做事必须追求完美,但现实是——过度追求完美反而会拖累你。
在职场里,很多事情不需要做到100分,60分能快速推进,往往比卡在细节里迟迟无法落地的完美方案更有价值。
为什么60分比100分更高级?
首先,纠结于每一个细节,可能让你错过最佳时机。
其次,先完成,再优化。就像坐车,先上车才能调整姿势,而不是等找到最舒服的座位才出发。
最后,现实没有绝对的对错。职场中很少有非黑即白的选择,大多数情况是灰色地带,关键是如何灵活应对。
这3个方法,让你学会灰度思维
1. 说话留余地。少说"必须""肯定",多用"目前来看""可以试试"——给自己留退路,也让别人更容易接受。
2. 遇到矛盾,先找共同点。比如:"虽然方法不同,但我们的目标都是把项目做好。"这样更容易达成共识,而不是陷入对立。
3. 接受不完美,先干起来再说。60分的方案能快速执行,比90分却迟迟无法落地的方案更有用。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写在最后:
你知道吗,全世界各大品牌的香水,其实95%都是水,只有5%不同。
人生亦是如此,真正让你越来越值钱、越来越有话语权的,是背后这些隐藏的底层思维。
当你把这三种思维内化成本能,哪怕短期内没有立刻升职加薪,长期来看,你也一定是少数能往上走的人。
上一篇 : 当上领导后才发现:一定要学会问责!
下一篇 : 单位里,为什么别人看一眼就知道你就是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