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当上领导后才发现:一定要学会问责!
    时间:2025-07-11

当上领导后才发现:一定要学会问责!

导语:不会问责,你就等着被团队坑吧。

在线下培训中,我发现绝大多数领导,就像是一块夹心饼干。面对团队上的漏洞,下属的失误,而自己却陷入纠结——你说管吧,怕伤了和气、惹来怨恨;不管吧,问题又越积越多,最终还得自己背锅。
其实,这种现象关键就在于“问责”二字。从字面意思来看,问责是强调对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等间接责任的认定。
如果领导不懂合理问责,那就难以有效管团队,只能被问题牵着鼻子走。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领导该如何正确地去问责。

01, 为什么很多领导不敢问责
相信很多领导在问责时,都犯过一个通病——不敢。背后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怕”字在作祟。
怕团队不稳定:担心批评下属会导致他们耍脾气,影响团队士气。
怕被下属记恨:怕下属觉得自己“太严厉”,影响个人关系。
怕显得自己无能:觉得一旦问责将问题暴露出来,是不是自己管理能力不行?
怕自找麻烦:问责要花时间沟通、复盘、调整,还不如自己扛下来省事。
于是,很多领导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自己默默补位,替下属擦屁股;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问题不存在;
和稀泥,不明确责任,让团队糊里糊涂混过去。
这便导致,管理陷入了恶性循环:自己默默补位→下属越来越懒散→问题不断积累→最终爆发→领导自己背锅。你说,图啥呢?
要明白,管理的第一课,就是学会问责。从自身去审视问题,看是否尽到了应有的职责。

02, 问责的三大误区
很多领导虽然知道问责的重要性,却在执行过程中不知不觉走偏了方向。
根据多年的管理观察,以下这三种错误的问责方式,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团队。
(1) 只骂不教——把问题当发泄
问责不是发脾气,别让问责变了味。
很多人一听"问责"就心里发怵,觉得领导又要骂人了。其实,问责真不像大家想的那样简单粗暴。
我见过不少管理者,把问责搞成"三件套":拍桌子骂人、扣奖金绩效、威胁开除。这哪是问责,分明在发泄情绪
带团队,你得先搞清楚,问责到底是为了啥?说白了就4件事:
1. 这事儿该谁管?(别一出事就互相踢皮球)
2. 到底哪儿出问题了?(别光说"没做好",得说出具体问题)
3. 接下来怎么改?(要有实在的改进方案)
4. 要是再犯怎么办?(得有个明确的说法)
问责,不是为了让下属难堪,而是为了让工作更好开展。好的问责,应该"对事不对人",既要把问题说透,又要给改正机会。这才叫真问责。

(2) 区别对待——看人下菜碟
有的领导,在问责时喜欢区别对待。对喜欢的下属,网开一面;对不喜欢的下属,严加苛责。
这种“看人下菜”的问责方式,会让团队氛围变得非常紧张。下属会觉得不公平、不公正,从而对领导产生不信任感。长期下去,团队的凝聚力大打折扣。
领导有责任营造公平公正的团队环境,这种区别对待的问责,完全违背了领导的管理责任,破坏团队的和谐稳定。
(3) 秋后算账——平时装好人
还有一种领导,平时对下属犯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等到年底考核或项目失败时,却突然翻旧账,把以前的错误都抖落出来,进行严厉问责。这种“秋后算账”的方式,会让下属觉得委屈和不满。他们认为,领导你平时不提醒、不指点,现在来算总账,太不地道了。
这无法让下属心服口服,反而会让他们对你产生抵触。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就有责任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这种平时不作为、事后算总账的做法,是对领导管理责任的严重失职。

03, 如何正确去问责
既然问责在管理中如此关键,又容易陷入误区,那么作为领导,究竟该如何正确且有效地展开问责?
(1)事前:责任到人,标准到岗
问责的关键在于预防,而不是事后补救。所以,领导在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人,把标准明确到岗。
“目标管理法”是事前问责准备的关键一步。
你要为每个下属制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联、有时限(SMART 原则)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
具体来说:
目标不能模糊不清,比如“提升业绩”就过于宽泛,而“在本季度末将销售额提升 20%”则具体明确;
可衡量意味着要有可量化的指标,像“提高客户满意度”可转化为“将客户满意度评分从 70 分提升至 85 分”;
可实现要求目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给下属设定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相关联是指目标要与团队整体目标以及公司战略相契合;
有时限则明确了完成目标的时间节点,增强紧迫感。
这样下属做起来更直观,知道领导想要什么结果。同时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增强下属责任感。
通过事前的责任认定和标准制定,履行了预防性的管理责任。
(2)事中:及时纠偏,紧盯关键点
在工作推进中,问题和偏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此时,领导必须及时介入,紧盯关键环节,确保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采用“关键节点控制法”,将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关键节点,对每个节点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一旦发现某个节点出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纠正。
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下属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
除了会议沟通和日常反馈,领导还应定期深入工作一线进行巡查,直观了解下属的工作状态和成果。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给予指导和纠正。
这种实地指导,通过及时纠偏,避免问题积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也是问责在事中的具体体现,体现领导对工作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责任。
(3)事后:深度复盘,举一反三
工作完成后,要组织团队进行深度复盘,这是问责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复盘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议尝试“头脑风暴法”,鼓励下属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建议,引导下属举一反三,思考类似的问题是否还会在其他地方出现,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此外,还可以将复盘的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作为团队知识进行分享,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这便要求团队不仅要关注当前问题的解决,还要具备前瞻性和系统性思维。为团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履行了结果性的管理责任。

写在最后:
在工作中,问责的最高境界绝不是让下属怕你这个人,而是别辜负了自己的责任。
你当上领导,就意味着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你得对团队、对公司、对自己负责。
如果你因为怕得罪人、怕麻烦而不敢问责,那你就是失职、不负责任。
现在,大家对问责有什么想法呢?欢迎评论区来聊聊。
 

上一篇 : 这5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下一篇 : 没有了!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