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
广告1

相关热门文章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中国式管理的价值点
    时间:2012-04-17
 中国式管理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因为如果不理清楚这样的一个大事大非的问题,我们现在吵的再凶,也不是得出什么好的结论。而只会对中国式管理在理论上很片面的理解,在实践中很狭隘的运用,对组织的管理无形的将造成伤害。
现在企业管理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这样的一个需要对有关的管理进行边界研究的时代,为了能够更好的认清中国式管理的内涵,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式管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中国式管理来源的三个方面
1,看到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有很好的管理思想
那些自称是中国式管理的发现者和欢呼者认为,在中国大量的传统思想中有着大量的可以借鉴的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反对者认为是在挖棺材!这样的东西实际上是一些适应中国企业本身需要的容易被理解的思想。确实,我们可以看到:《易经》其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和人生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洪范》第一次系统表述了以“顺五行”为核心的治理天下的大法,而将整个世界纳入五行系统之中。儒家思想单从管理的角度进行概括就是“修己安人、举贤任能”。老子的着作的“反者道之动”和“无为”的思想。孙子的“慎战”、“先知”、“先胜”、“主动”等思想。
2,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的佐证
中国式管理的发现者和欢呼者喜欢用一些运用中国实现管理企业并获得成功的企业来作为证明,而运用的最多的也是这样的企业:1,关于海尔的“13条规定”,从禁止随地大小便开始,揭开了海尔现代管理之路;张瑞敏成功地运用儒家文化与孙子兵法这些起源于齐鲁之地的智慧于企业管理之中,创造了一个海尔式的发展神话;关于华为立法。1998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华为推出历经数年设计出的华为《基本法》,并且出版了包含《基本法》全文的《走出混沌》一书,此举在管理学界和新闻界引起了极大反响,甚至被誉为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里程碑”。在竞争非常激烈的通信产品市场,华为公司试图用涵括各个方面的《基本法》来建立企业的系统指导,求得企业长远发展。作为解决特定历史时期具体问题以及理清未来思路的工具,华为基本法清晰地为各个层面的华为人做出了行为定位,也为统一行动追求整体目标定下了基调。华为过去的高速发展与之密不可分。
3,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管理
除了中国本土的企业运用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管理获得成功外,中国式管理的支持者也会从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管理的本土化中获得灵感,并引为规则。IBM中国公司之所以能够从建立开始就保持稳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伟焜提出的一个大中华区一个领导的构建思路。1988年,周伟焜成为台湾IBM公司的总经理。3年之后,也就是在1991年,周伟焜想出了一个对日后的IBM发展影响非常大的一个想法——建立IBM大中华区架构。当他把这个建议摆到当时的IBM亚太区总裁桌面上时,得到的回应是热烈的。对于在中国本地化的管理,周伟焜同样认为最大挑战的是“人”的管理。像IBM这样几乎百年的企业,无论是制度还是更重体系架构以及机制都已经非常完善;中国不是IBM第一个向外的公司,IBM在全世界都有分布,本地化各种难题都遇到过、解决过。IBM唯一的难题就在于没有管理过这么多的中国人。IBM公司一个重要的管理原则就是尽量用当地人管理当地人,原因是只有中国人了解中国人。周伟焜也坚持了这种原则,1995年,周伟焜将大中华区的总部从香港搬到了北京,周伟焜的用意很明显迅速在中国内地打造一个管理团队。
反对中国式管理的理由
任何关于管理的东西引起争论应该来说是个好事情,在我看来,争论容易使管理问题获得一个好的可以发展的平台,也与人性的愿望相一致。归结起来,反对中国式管理者有下面的一些理论和逻辑:
1,中国式管理的本质根植于落后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企业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式”的痕迹,柳传志分槽喂马的接班人方式,也许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从中国式管理的目标看,“和”为管理的终极目标,所谓组织效益目标的实现只是实现“和”这一终极目标的必经过程。何谓修己,在企业中,说白了,就是服从与听话。我们从小就以“听话”为乘孩子的标准,在企业中也一样。曾国藩算是集“修已”之大成者,但他终究没有以“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来阻止中国的衰败。“中国式管理”其实在一百多年前已经被《马关条约》划上了句号。
2,融入现代化主流才能造就世界性企业
简单的讲,世界级企业家就是能创建世界领先企业的企业家。这个领先,是指首创与第一,而不是第二。是带领全球行业进步的龙头,在他的前面是没有可模仿的现成的技术,现成的模式。按照这个定义,所有以模仿,后发优势的企业,不论其规模如何,都不足以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因此,自由思考、创新精神才是世界级企业家的基本功。人格的独立性的管理才是世界级企业的根基。有世界级企业家才会有世界级企业。中国一定会出现世界级的企业家,这是不容置疑的,但究竟是谁,这可不好说了,如果非要举例,我想海尔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算得上半个吧。要较真的话,中国现在能称得上的确实没有。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必然会孕育世界级的企业和企业家。要孕育世界级的企业和企业家,必然要突破以下几点:1、管理思维的全球化;没有全球化的管理思维和视野,就没有全球化的企业领导人。全球化的思维要求中国企业家睁眼看世界,看清世界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看清市场经济的人文思想基础。2、市场的全球化:要造成世界级的企业,就要求中国的企业的目标市场是全球。既包括落后的未开发的非洲、印度,但更应该包括美国、日本、欧洲。为什么说发达国家的市场很重要呢,因为世界级企业家首先要有的是“逢敌必亮剑”的精神,不能总是避开敌人主力的“游击战”,能否成就世界级的企业,关键是看你在世界主要市场的成败。这要求中国企业家转变思维,不能总是避强就弱,要从全球“游击战”和思维转变为全球“正规战”。3、研发的全球化:要创新,要造成世界级的企业,就要懂得如何充分利用全球科研人员的的脑袋。在国内,不具备创新条件的,可以放到全球最好研发水平的地方去研发。懂得利用和发挥全球科技人才为企业服务;4、人力资源的全球化:世界级的企业,就不能专门强调是中国的企业了,现在很多跨国公司,在当地注册经营,纳税,你说是哪国的企业?同时,没有人力资源的全球化,也没有真正的全球化企业。我们不能强调,一定是中国人领导或者中国式的管理。一个全球化的企业一定是能吸引到全球各路高手前来投奔的企业。象目前好多企业,浙江人一定用浙江人,温洲人一定用温洲人,在国内尚不能全国化,谈何世界级企业家。
3,“中国式管理”缺乏市场经济的人文精神。
为什么说“中国式管理”是破坏市场经济的人文基础呢?我们知道,企业竞争需要几种精神,而这些都是“中国式管理”所泯灭的。1、个体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在“中国式管理”中强调的是集体负责的精神,这种不能落实到个体个人头上的责任,必然导致企业效率的丧失。于是,在中国式管理的倡导下,明哲保身、推诿责任的平庸主义必然盛行。看似对集体的维护,实则是对个人创新精神的扼杀。这种企业,必然丧失企业的精神;2、公平竞争的勇气:在创造世界级企业时,要有“逢敌必亮剑”的精神,勇于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竞争,企业家更需要的是坦荡的胸襟和开拓的勇气。而“中国式管理”更多是只是教人守成而非创业。3、自由的思考能力:对一个“修已”到位的人,首先的要求就是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力和能力。当一个企业的员工个个被教化得都“没有任何理由时”,实在想不出企业的创新能力会从哪里冒出来?
4,中国企业管理思想认识的三个阶段
围绕中国式管理有几种不同的观念。一种观念是认为我们企业在文化上应该倡导以中国为主的管理哲学,而另一种是认为我们所以落后是因为我们只是技术、制度层面引入现代机制,而没有培育出现代企业成长的文化土壤。
行为负责的精神:在“中国式管理”中强调的是集体负责的精神,这种不能落实到个体个人头上的责任,必然导致企业效率的丧失。于是,在中国式管理的倡导下,明哲保身、推诿责任的平庸主义必然盛行。看似对集体的维护,实则是对个人创新精神的扼杀。这种企业,必然丧失企业的精神;2、公平竞争的勇气:在创造世界级企业时,要有“逢敌必亮剑”的精神,勇于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竞争,企业家更需要的是坦荡的胸襟和开拓的勇气。而“中国式管理”更多是只是教人守成而非创业。3、自由的思考能力:对一个“修已”到位的人,首先的要求就是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力和能力。当一个企业的员工个个被教化得都“没有任何理由时”,实在想不出企业的创新能力会从哪里冒出来?
4,中国企业管理思想认识的三个阶段
围绕中国式管理有几种不同的观念。一种观念是认为我们企业在文化上应该倡导以中国为主的管理哲学,而另一种是认为我们所以落后是因为我们只是技术、制度层面引入现代机制,而没有培育出现代企业成长的文化土壤。如图:
中国人,日本人,西方人有区别,但人的绝大部份还是相同的。刻意强调中国管理的本土性和特异性,甚至提出“中国式的管理”其本质上只是古代门派主义的翻版,既不符合现代管理的思想,也不符合企业管理的实践……祖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智慧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相通的,不要把民族间生活工作形式和习惯上和区别上升到管理实质之中,这才是中国企业家追求科学的管理思想的正确思维方式。从实践来看,我国企业更需要的是参与全球化的竞争,没有全球化的管理思维,哪里会有全球化的中国企业。
趋势融合:中国式管理向哲学式管理的过渡
在世界性的管理运动中,我们会看到像中国式管理这样的类似的运动,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欧洲式管理等等,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以自己的思想为核心的一种管理的模式,任何国家的管理都不可能完全忽视自身的文化来形成自己的管理体系。
不管是那种管理,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最核心的思想,那就是哲学式管理中所强调的管理哲学,正是这样的管理哲学,才有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和管理体系的形成,在这样的思考框架中,我们就可以发现我在哲学式管理中所强调的几个大的原则:1,企业家哲学=企业文化;2,管理模式=理念+方法;3,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化。这样的一个思想体系实质上是基于中国式管理的一个最初的发现,这个发现就是一种文化的思想是发展任何管理的最初的基因。
所以,中国式管理的价值点是:找到了任何管理思想的最初的那颗种子,那就是人或者组织的文化基因,我们现在称为组织哲学的那种东西。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进一步的哲学式管理的发展。
在世界的管理长河中,会出现类似和中国式管理的很多的具有民族特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但这样的具有民族特征的管理在发展中就会形成一个更具一般性的管理哲学思想,这样的哲学思想往往具有一定的一般性的管理规则,在这样的管理规则被发现后,我们就可以发现那些建立在这样的管理哲学之上的哲学式管理的系统边界。
哲学式管理是个基于系统的哲学之上的管理理论,在我们的理解中,我把它总结为“1+2+3+15”的系统工程。其中“1”是指人的哲学思想,“2”是指中庸主义和效率主义,三是指上面所讲的三条大的管理原理,“15”是指15种最重要的管理思维工具,我深信,只要人的思维发展了,素质提高了,管理的水平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
现在中国管理界对中国式管理的讨论可以说是个大焦点,自从这个话题慢慢的做热后,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是件很好的事情,事情的本身就说明了管理的一个最为本质的一个事情:管理最重要的是进行系统的理性的反思,思辩的价值是提高人们对管理问题的一个系统和客观的看法,而对于管理的最终的本质认识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但思辩不是盲目的自恋和肤浅的自我发泄式的狂欢!不幸的是,目前对“中国式的管理”的肤浅崇拜就有这种色彩。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