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文章
- XX公司岗位与部门组织编码规则
- 执行力中的组织执行力与个人执行力之
- 未来组织最重要职能的是赋能,而不再
- 互联网化的颠覆性创新必定类似创业型
- 赋能——把患有“深井病”的组织慢慢
- 互联网的颠覆性创新将产生于组织之外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论人力资源组织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论人力资源组织
- 传统的组织结构拖累了你的“互联网+
- 开封供电公司中高层领导在华略学院的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
- 小家电区域经销商组织管理与团队激励
- 营销组织管理
- 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组织架构与岗位设
- 企业组织发展的成功实施:思想,流程
- 烟草企业组织行为及其管理创新
- 实现基业长青和管理升级的法宝创建学
- 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
- 组织流程再造原理、方法和案例
- 组织时间管理与高效工作
-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
当传统企业的领导们启动“互联网+”的时候,普遍的反应是如同遇到一只刺猬,不知道怎么下手。
要么束手就擒,举手投降。企业的防守线一退再退,成为互联网产业的附庸或者服务商;放弃阵地,弃掉地盘,丢弃品牌,推手到制造业的本分,过小本经营的日子。代加工、OEM,小日子一样过得有滋有味。
要么头脑发热,病急乱投医。经不住大师们的忽悠,也没有任何定力,匆匆忙忙不加论证,下血本上一个和BAT虎口夺食的网站、APP,最后基本死翘翘,血本无归;或者被所谓的互联网营销蒙蔽了双眼,认为网络营销就是救世主,社交转播就是大神医,新奇特就是大师级人物,热衷于各种研修班,只认贵的,不论谁开,统统都去,最后走火入魔,不知所踪。
要么疯狂并购,疯狂出击。慌乱之中买入一大堆创业企业,不停地捞救命稻草,鱼目混珠,最后水土不服,对核心业务不仅不提供支持,而且会造成并购失败率非常高。
各种表象性行为丛生,不一而足,其根源在于他们没有了解互联网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靠一招两式三脚猫功夫即可破解——如果这么简单,那么互联网产业早就在传统产业一轮轮歇斯底里的反击中攻破,也不会存在那么多互联网的上市公司。只有重构整个转型体系,从系统结构开始改变,才能产生内在的创造力,才能突破思维惯性,才能停止路径依赖,才能实现真正的改变。
组织结构上的调整,既要保证原有业务的稳定性,又要保证互联网转型的灵活性,最好的办法是,为转型工作设立单独的业务单位。
传统业务和互联网化业务互不干扰,传统业务继续在原有结构之下进行延续的业务,保证效率和产出:“互联网+”业务在新独立之外,借助传统业务的资源,开展不确定性的探索和创新工作。成熟一个、移交一个、转化到传统业务,固定到传统业务,并同时进行文化、流程和系统逐步配套匹配,两者互为补充和融合,共同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灵活性,从而共同开拓这个企业的互联网化转型。
光有互联网思维不够,但是如果仅仅当互联网为工具,而没有上升到互联网是一场革命的高度也是不够的。荣昌互联网化领导者所说:所以必须解决基因问题,岸上的人不能操作海上的事。
在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态度,应该采取积极进攻和主动防守的策略,正如詹姆斯.C.科林斯所影响一代中国企业家的管理理念中所说:保存核心,刺激进步。
传统企业用80%的资源来维持并防守互联网企业的进攻,在原有业务和领域上注入持续性创新力,融合移动互联网,将移动互联网作为工具,并构筑好壁垒,做好防守。
但是更应该拿出20%的资源,进行“移动互联网+”的进攻,以开放的心态,注入颠覆性创新,投入到向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进攻中,以传统企业具有的核心优势,合纵连横,进攻互联网领域。
其实,互联网企业也担心移动互联的进攻,特别是在O2O的领域——e袋洗抵御了微洗衣的进攻,国外四大酒店集团抱团成立了订房网站也向谷歌发动了反击。
如果一个企业总是固守在自己的传统业务,忽视投资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业务,那么等你意识到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所有的业务并非今天培育,明天就可以成功,任何互联网化转型的业务,都需要几年甚至很长的时间去孵化、去培育。并且这种投资与探索并非是浅尝辄止、单一的业务,而是呈现出矩阵方式。
主动进攻,积极试错,防守与进攻组合,更要体现出对对手进攻方式的组合,提高探索、创新、试错的速度和覆盖面。
互联网的新创新企业并不可怕,因为资源有限,只能采取一个个试错的方式来寻找正确的方向;传统企业比互联网企业更是多了强大的线下资源。大胆地进行内部创业组合,即使近一半颗粒无收,三分之一半死不活,只要有一两个能够成功,回注到传统产业之中,就能稳赚不赔。
上一篇 : 2015年人力资源培训计划模板
下一篇 : “互联网+”的驱动:验证价值,验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