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内训课程 > 课程内容
广告1
相关热门公开课程更多 》
相关热门内训课程更多 》
相关最新下载资料

以数字电网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课程编号:55540

课程价格:¥14720/天

课程时长:2 天

课程人气:130

行业类别:电力煤炭     

专业类别:商业模式 

授课讲师:胡碧燕

  • 课程说明
  • 讲师介绍
  • 选择同类课
【培训对象】
电网企业高层/中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客户经理

【培训收益】
● 解读政策背景,增强政策理解能力; ● 洞见新型电力系统特征、内涵和实施路径; ● 熟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点任务;

导入:2021年美国德克萨斯州遭遇罕见雪灾,导致500万人大停电事故,引发的思考——真的是新能源发电惹的“祸”吗?
第一讲:我国能源发展现状与问题挑战
一、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现状
1. 我国电力系统发电装机总容量、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远距离输电能力、电网规模等指标均稳居世界第一
2. 电力装备制造、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科研与标准化、系统调控运行等方面均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
3. 为服务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用电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4. 为全社会清洁低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案例分享:突破交直流输电“原理性障碍”张北可再生能源接入首都电网
二、我国电力系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 多重因素叠加,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保障电力供应安全面临突出挑战
2. 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调节能力提升面临诸多掣肘,新能源消纳形势依然严峻
3.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性日益凸显,系统运行压力持续增加
4. 传统电力调度方式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业态,调控技术手段、调度机制、信息安全防护等亟待升级
5. 电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的自主化、国产化水平偏低,电力系统科技创新驱动效能需持续提升
6. 电力系统转型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障碍和风险挑战,亟需完善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
三、新形势新理念提出的新要求
1. 电力系统功能定位由跟随经济社会发展向主动引领产业升级转变
2. 电力供给结构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体向新能源提供可靠电力支撑转变
3. 系统形态由“源网荷”三要素向“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电网多种新型技术形态并存
4. 电力系统调控运行模式由单向计划调度向源网荷储多元智能互动转变

第二讲:能源转型下的新型电力系统
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意义
1. 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
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
2)能源领域降碳的主要途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
2. 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
课堂讨论:谈谈您对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理解
3. 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
4. 是推动能源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案例分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带动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我国海上风电、陆地光伏和风电在世界领先
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责任使命
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排兵
2. 电网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是重要的网络平台,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
3. 电网公司将充分发挥"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自觉肩负起责任使命
4. 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争做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
课堂讨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我们如何做?
案例分享:白鹤滩水电站,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机组,被誉为当今世界水电行业的“珠穆朗玛峰”

第三讲:新型电力系统特征、内涵和实施路径
一、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
1. 电源结构:由可控连续出力的煤电装机占主导,向强不确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占主导转变
2. 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转变
3. 电网形态:由单向逐级输电为主的传统电网,向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和可调节负荷的能源互联网转变
4. 技术基础:由同步发电机为主导的机械电磁系统,向由电力电子设备和同步机共同主导的混合系统转变
5. 运行特性:由源随荷动的实时平衡模式、大电网一体化控制模式,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非完全实时平衡模式、大电网与微电网协同控制模式转变
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1. 清洁低碳:清洁低碳,形成清洁主导、电为中心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生产侧实现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消费侧实现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
2. 安全可控:新能源具备主动支撑能力,分布式、微电网可观可测可控,大电网规模合理、结构坚强,构建安全防御体系,增强系统韧性、弹性和自愈能力
3. 灵活高效:发电侧、负荷侧调节能力强,电网侧资源配置能力强,实现各类能源互通互济、灵活转换,提升整体效率
4. 智能友好:高度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实现对海量分散发供用对象的智能协调控制,实现源网荷储各要素友好协同
5. 开放互动:适应各类新技术、新设备以及多元负荷大规模接入,与电力市场紧密融合,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充分竞争、主动响应、双向互动
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实施路径
时间 阶段 实施路径
2021-2035年 建设期 新能源装机逐步成为第一大电源,常规电源逐步转变为调节性和保障性电源
电力系统总体维持较高转动惯量和交流同步运行特点,交流与直流、大电网与微电网协调发展
系统储能、需求响应等规模不断扩大
发电机组出力和用电负荷初步实现解耦
2035年 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2036-2060年 成熟期 新能源逐步成为电力电量供应主体
火电通过 CCUS 技术逐步实现净零排放,成为长周期调节电源
分布式电源、微电网、交直流组网与大电网融合发展
系统储能全面应用、负荷全面深入参与调节,发电机组出力和用电负荷逐步实现全面解耦
2050年 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能源行业各层次带来的影响
层面 影响
公司发展层面 按照"一体四翼"发展布局,由传统电网企业向能源互联网企业转变,积极培育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延伸产业链、价值链
电网发展层面 由以大电网为主,向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融合发展转变,推进电网数字化、透明化,满足新能源优先就地消纳和全国优化配置需要
电源发展层面 推动新能源发电由以集中式开发为主,向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转变,推动煤电由支撑性电源向调节性电源转变
营销服务模式 由为客户提供单向供电服务,向发供一体、多元用能、多态服务转变,打造"供电+能效服务"模式,创新构建"互联网+"现代客户服务模式
调度运行模式 由以大电源大电网为主要控制对象、源随荷动的调度模式,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输配微网多级协同的调度模式转变
技术创新模式 由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向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开发转变,技术领域向源网荷储全链条延伸
五、新型电力系统的新体现在“四个方面”
1. 从供给侧看,体现为新能源逐渐成为装机和电量主体
2. 从用户侧看,体现为终端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和电力“产消者”大量涌现
3. 从电网侧看,体现为电网发展将形成以大电网为主导、多种电网形态相融并存的格局
4. 从系统整体看,体现为电力系统运行机理将发生深刻变化
课堂讨论: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的电力系统有何不同??
一个挑战:面对这些新形势和新要求,怎么办?——以数字电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
迎接新形势新要求的重要手段

第四讲:以数字电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和重点举措
一、数字技术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带来可能
1. 在连接方面:带来了广泛的互联互通的新可能
2. 在算力方面:带来了全局协同计算的新可能
3. 在数据方面:带来了全局在线透明的新可能
4. 在智能方面:带来了智能友好互动的新可能
二、加强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提升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和消纳能力重点
1. 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
1)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网架,实现500千伏合理分层分区,构建风光水火资源优化配置平台
2)送端:推进西南特高压网架建设,完善西北、东北750/500千伏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
3)“十四五”50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投资约7000亿元
4)2025年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特高压网架全面建成
案例分享: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
2. 提高跨省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
1)“十四五”将持续提升已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作为电网发展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实现已建通道满功率运行,提升输电能力3527万千瓦
2)优化已建通道配套电源结构,提高输送清洁能源比重。
3)“十四五”规划建成7回、开工建设一批、研究储备一批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
4)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约3.0亿千瓦
5)2030年约3.5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以上
3. 加大配电网建设投入
1)加强配电网规划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新版《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2)深化应用网格化规划方法,大力推广配电网典型模式、标准接线,提高配电网规划精细度和精准度,适应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多元负荷规模化发展需要
3)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国际领先城市电网建设,按期完成"煤改电"配套和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等重点任务
4)"十四五"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1.2万亿元,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60%以上,2025年城乡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7%、99.88%
三、加强电网数字化转型,提升能源互联网发展水平
1. 提升配电网智慧化水平
1)加大中压配电网智能终端部署、配电通信网建设和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并向低压配电网延伸,大幅提高可观性可测性可控性
2)推动应用新型储能、需求侧响应,通过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控制技术,提高配电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电力电量分层分级分群平衡
3)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绿色智能、灵活互动、经济高效的智慧配电网
2. 打造电网数字化平台
1)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
2)推广人工智能、国网链、北斗等共性平台和创新应用
3)加快国网云平台建设,推广网上电网等业务应用
4)打造数字孪生电网,加快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3. 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1)推动新能源云成为国家级能源云
2)建设能源大数据中心
3)建设能源工业云网,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上云用数赋智"服务
4)依托电网平台,加大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拓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
案例分享:现代智慧供应链转型升级的“国网方案”——白鹤滩-江苏±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备合同“云签约”
四、加强调节能力建设,提升系统灵活性水平
1. 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2. 全力配合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
3. 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案例分享:宁德时代签下美国储能大单
4. 扩大可调节负荷资源库
五、加强电网调度转型升级,提升驾驭新型电力系统能力
1.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体系
2. 建设适应电力绿色低碳转型的平衡控制和新能源调度系统
3. 建设适应分布式电源发展的新型配电调度体系
六、加强源网协调发展,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
1. 做好新能源接网服务工作
2. 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和微电网发展
3. 不断扩大清洁能源交易模式
七、加强全社会节能提效,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
1. 推动低碳节能生产和改造
2. 开展综合能源服务
八、加强能源电力技术创新,提升运行安全和效率水平
1. 实施科技攻关行动计划
2. 加快关键技术攻关
3. 开展关键装备和标准研制
案例分享:2018年平高集团成功研制国际首台六氟化硫绝缘1100千伏GIL
4. 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
九、加快配套政策机制建设,提升支撑和保障能力
1. 推动健全电力价格形成机制
课堂讨论:为什么大数据中心多建立在贵州?
2. 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3. 构建能源电力安全预警体系
十、加强组织领导和交流合作,提升全行业发展凝聚力
1. 强化工作组织落实责任
2. 深化宣传引导与开放合作
总结: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先行者:积极研发可再生能源消纳、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具备复杂大电网运行能力、电力市场建设、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的技术;有基础有经验有能力,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先行者。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