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师博客 > 讲师博文
广告1

蒋小华老师简介

蒋小华培训讲师

蒋小华

博客访问:1593537

培训匠人、经管作家。 新工匠精神的提出者与倡导者,10年工匠文化研究历程和10年职业培训生涯,浙江大学主讲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特聘专家。 足迹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受训企业达2600多家,受训人员超29万人次,平均每年约200场培训,..

蒋小华最新博文

蒋小华主讲课程

小心“面霸”:面试的印象越好,越值得警惕(内附识别术)
时间:2022-06-08     作者:蒋小华

在很多年以前,我刚从事带团队工作,我招了一个销售叫小A,有外企背景,第一次见面,他气宇轩昂的气质,仪表堂堂的着装,令我内心产生一阵小惊喜;说起营销的理念和过去的经历,那更是出口成章。我当时迅速将他收入麾下,像捡了个宝似的。

可是,三个月后,令我没想到的是,他业绩平平,工作被动、不积极且缺乏思路,根本没有我想要的执行力,特别令我气愤的是,他还经常抱怨公司没给他发挥的空间。

而与之相反的是,当初和小A一起招来的小B,由于相貌平平,也不怎么爱说话,差一点就被我打入到永不录用的“冷宫”里。即便当时勉强录用,我也没多看他一眼,那时权当给新人团队做“陪练”。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他入职后,却兢兢业业,对业务工作死磕到底,业绩非常可观,得到了客户、同事,还有上司的一致认同。

为什么会这样?短时间令我困惑不已。后来,我才明白面试的印象,并不能反应一个人的真实能力。短短一小时的面试,很难判断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再后来,我发现还有很多文章、书籍、及专业课程在教应聘者,如何回答面试官的问题?如何留下好的印象成功通过面试。
怎么办?后来我吃一堑,长一智,包括阅读专业书籍、请教高人,及后来的实践与总结,总算勉强可以做到“慧眼识鹰”。这里和大家聊聊,3点心得体会和5个具体做法。

1. 警惕“首因效应”
首因,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人的心理有一个“缺陷”,叫 “先入为主”,聪明的应聘者常常会花尽心思,拍出最好的个人照,打磨数十遍个人简历,并推敲面试官可能问到的问题,甚至面对镜子反复的练习,不仅将台词背到烂熟于心,还能表现出真情实感。所以,作为面试官,你的考验就是,不被第一感给你造成的心理倾向。

2. 拒绝“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以偏概全,对某种优点,或者缺点产生深刻、突出的印象后,会像月晕的光环一样,把整个人被夸大。比如,某人来自名企或名校,便会觉得,他一定有广阔的视野、极高的职业素养等。所以,作为面试官,你的考验就是,避免“以过去取人”,或者是“以点取人”。

3. 突破“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就是,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同样,在多人面试的时候,如果几个人水平差不多,面试官会对最后一个人印象最深。聪明的应聘者,会在可能的情况之下,想尽办法让自己正好被排在最后一个。

具体的做法:

第一,根据任职标准列出必问的问题。

任职标准,就是岗位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包括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或经历、技术业务水平等。这里需要对照标准列出必问的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要按照此问题(流程)一一进行确认。

一个标准的面试流程,要减少面试官随机发挥;对于漏掉的问题,后续一定要补上;。

第二,增加面试的次数或多人参与面试

在很多大公司,任何一个人都要经过5-7轮面试,每轮独立给出是否录用的建议,如果有两个人写了“不录用”,根本进入不了下一轮。

第三,对人印象越好越要细问和理性对待

比如,有名企背景的,就要问:出于哪些考虑愿意来我们公司,或者若出现“环境不适应”会如何对待等;再比如,对于口才很棒的人,提醒自己会不会是“面试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于说自己的业绩数一数二的人,警觉“他说是真的吗?如何验证呢?”

第四,必须有多个候选人可筛选
若是遇到一个心仪的求职者,特别是没有经过多个候选人进行比较时,便当场确认,这是面试的大忌。从决策学的角度来说,只有一个选项不能做决策。选人更是如此,要“披沙拣金”。个别时候,暂时没有多个候选人,便通过试用期来筛选,以便后续再找到更多的候选人。

第五,辨别“能说会道”背后的真伪
有些人的能说会道体现在“口齿伶俐”上,并不能说明有实战经验。比如,他们通常不说“我”,而说“我们”,不说具体地细节,也不提量化的概念,而是强调相关思维理念及怎么做——看似很在行,其实没有实操过。

最后,你可能花了很多的心思,也进行了多轮的筛查,还是可能难以完全甄别那些“面霸”,依然会有看走眼的时候,但这些是值得你反复总结,并不断修炼的——选人永远是领导者的重要工作。

咨询电话:
0571-86155444
咨询热线:
  • 微信:13857108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