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华老师简介

博客访问:2009663
培训匠人、经管作家。 新工匠精神的提出者与倡导者,10年工匠文化研究历程和10年职业培训生涯,浙江大学主讲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特聘专家。 足迹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受训企业达2600多家,受训人员超29万人次,平均每年约200场培训,..
蒋小华最新博文
- 2024年的关键词:锤炼!..
- 哈尔滨,为何能火爆出圈?..
- 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几点看法..
- 许家印,不可原谅
- 任正非:我是果粉
- 从孙子兵法谈俄乌战争..
- 做人,当如曹德旺
- 警惕:2023年世界500强我国..
- 王宝强与《八角笼中》..
- 蔡崇信的厉害之处在哪里?..
蒋小华主讲课程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未来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因为现在的世界干扰性因素越来越多,意外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必须依赖员工即时做出决定。
从另一个角度说,现在的员工思想和技能已大幅度提升,心智也比较成熟,我们不应该低估他们的能力,而应该加以善用。特别是当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做出决策时,他对这项工作的结果往往会更为关注。
可以说,要实现最大程度上的成功,领导者就需要将决策权尽量赋予给下属,不是一味指挥下属。
张瑞敏说:“我的任务不是培养一位接班人,而是培养许多愿意挑战自己、挑战现状的人。我们建立了众多小微和创业团队,目的就是分散我的权力。我们的团队不会听从我的命令和指示,因为我有可能是错的,所以他们要遵循的是市场和用户的需求。现在,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是授权,但我们不是授权,我们是把所有的权力还给员工。”
所以,赋能团队,一定要学会如何赋权。如果给团队赋能,却不给团队“赋权”,那就像让士兵去打仗,不给他们枪支弹药一样的糟糕。
什么是赋权?
赋权是提高员工相关工作的决定权,将决策的责任和资源的控制权,授予或转移到团队的手中,被赋权的人会有很多的自主权和很大的独立空间。即将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须的权力授给下属,比如用人、用钱、交涉、协调等决策权。
从赋权本身来说,它能给团队带来强烈的信任感、愉悦感及掌控感,进而迸发出无限的潜能。所以,风险低的简单工作、重复性的程序工作、下属完全能够做好的工作,必须赋权了。
下属已经会了,甚至比我们做得还要好的工作,也要赋权了;另外,虽然有风险,但风险是可以控制的,这些工作也可以赋权了。
赋权与授权的区别
虽然赋权的含义非常接近于授权,但并非授权的同义词。因为它不只是通过授权把事情做好,还会在这个过程中成就部属,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可以说,赋权不只是一段任务,还是一段旅程。
授权是管理者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部分工作,及部分权限转授给下属,但下属并不享有,这部分工作的全部权力。较之授权,赋权能使下属拥有着更大的能动性和独立性。可以说,越是处于市场及管理的前沿的人,就越应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美国著名的百货连锁店诺德斯特龙,号称能够为顾客“提供近乎神话般的服务”。他们给新员工的卡片上面写着:
“很高兴你能加入我们的公司。我们的头号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把你的个人目标定得高一些,我们对你有信心,相信你能达到,因此公司的员工手册很简单。公司宣称就一个规定:任何情况下,请做最合适的决策。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向公司经理询问任何问题。”
因此,就他们而言,赋权的标准就是“不是邪恶的,不是违法的,对实现目标有利,就去做吧!”
另外,赋权和授权的区别,还可以从团队的表现来看。授权型团队表现出的特征:全体队员步调一致(如图),领导者走在队伍前面,目标明确,战略清晰,资源富足,外部竞争形式可控。军队是比较典型的授权组织形式,为什么?一是军队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二是军队的组织层级比较多,从副班长到军长是14级。
而赋权型团队的特征是,全体人员目标明确,队员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并具有自我管理的权利和能力,最前面的不一定是领导者(如图)。赋权强调的是个体的多样性和主动性。在这样的团队里,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有利于共同目标的判断和决策。比如大学,就是赋权组织的代表,它从助教到教授才4级,且对学术方面的管理相对宽松和自由。
总之,赋权比授权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更大,赋权比授权的组织层级少。一般来说传统组织偏向授权,而赋能组织多为赋权。不过,授权和赋权都是高效领导力的具体体现,但赋权的前提是,员工很主动且很成熟,不是被动等待领导派活。
如何充分赋权?
首先,要出让多数的决定权,让下属挑起责任,即下属51%,上级49%的决定权。让团队以一种“自己才是负责人,而上级不是负责人”的观念来工作。换句话讲,在赋权范围内,工作需要下属做出最终决定,即使上级不同意,也还是下属说了算。
为什么?因为上级不在现场,可能存在不了解的信息,有可能会误判。同时,为避免下属将工作责任转移到上级身上。因此,让下属自己决策,即下属51%,上级49%的决定权。关于这一条,我称之为5149原则。
第二,赋权要充分,其码要赋责。但是,很多人在实际操作时搞错了。例如,“王经理,你现在已经被授权了,尽力去做吧。你要什么资源就来找我,不用担心,有什么责任我来扛。”
这个赋权不完整,因为权责不清楚,王经理在做事时,会觉得自己只是个执行者,他很可能会经常揣摩上意,也都依照老规矩或原约定去做事,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力,同时也不敢创新,也不愿做决定。这仅仅是形式上的赋权。
比较好一点的是,“王经理,你现在已经被授权了,你就是那个当责者,去做吧,记得要交出成果,有什么事可以来找我。”这样权责就比较清楚了,但还不够“充分”。这是简单粗暴式赋权,个人的赋能感一般。
什么是充分赋权?比如,“王经理,根据我的观察与判断,你的能力是足够的,所以我现在要授权你做这个项目的当责者。这是我们议定的目标,这是你所需的资源与资讯,我日后仍会适时提供适当的资讯,协助你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后,决定在你、行动在你,好好做吧。当然,你对本项目的成果负最后责任,如果没有成果,我要唯你是问了;如果做好了,功劳当然是你的。”
如此这般,就是充分赋权了——将责、权、利都一一交待清楚了。这种赋权方式,通常能让人赋能感满满。总之,赋权要充分,责权利要清晰,要对等。同时,在赋权范围内,下属51%,上级49%的决定权。 |
上一篇 : 目标感:为什么你的团队有目标却无感?
下一篇 : 知识收割:做都做了,怎能不帮团队“收割”?